第53节 逞侠救女

  众人不惧黑夜连夜赶路到天明时已来到潼关。这里是重要交通枢纽黄河在潼关北面转了一个直角大弯然后向东流去。城外风陵渡人来人往客商云集。大家没有进城。远望潼关东门龙盘虎踞扼守住这处中原重要的咽喉要道城楼上旗帜飘扬尽是蒙古士兵。
  众人沿黄河边官道向东行去。正是大夏天骄阳似火官道两旁连一棵小树都没有。旷野里的庄稼被晒得蔫头搭脑远处黄河的水位也下降了许多。官道上的浮土有半尺厚坑坑洼洼极难行走众人虽是修真之人也不免鞋袜上全是黄土爱洁净的女弟子们纷纷抱怨。忽听身后马蹄声大作一队蒙古骑兵迅驰来众人急忙避在道旁。马队如狂风般卷过带起几丈高的黄土灰尘凝聚不散呛得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待骑兵走远大家互相一看只见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现下全都变成了黄色。女弟子们有轻纱斗笠还好男弟子们连头眉毛上都是黄土。大家急忙一阵拍打灰尘到处乱飞又是让人半晌不能透气。
  明凤娇声道:
  “实在受不了了!师父我们还是祭飞剑吧又快又干净!”
  青松严厉道:
  “既然是历练就必须仔细体会民间疾苦如果只在云路里飞来飞去那还叫什么历练!不必多说继续上路!”
  明凤不敢再说嘟起小嘴把鷫鸘扇执在手里感觉不那么热这才前行。
  玉雪则颇“想念”白雪有它在的话她就不必在毒日头下徒步行路。
  一时众人沉默赶路。好在大热天官道上行人不多大家用尽可能快的步伐“行走”直到夜深青松才下令找地方宿营。就这样一连走了十几日已经到了京杭运河边。
  玉雪见这条河与黄河截然不同并不是很宽水流平缓。河里帆船点点南来北往一片繁忙安宁景象。前面好大一座城镇黑压压的房屋看不到边四周阡陌纵横农田无数人烟稠密。
  明凤向青松撒娇:
  “师父我们一连赶了这么多天的路大家也都累了。不如在这里休息一晚明天找一条船顺河而下又轻松又舒服还可以沿途查看魔道形迹嘛!”
  青松点头同意众人精神一振进城找一个偏僻安静的客栈落脚。明德带几个弟子去码头上找船。玉雪一听便要跟去自然少不了尾巴似的明凤。
  明德听人介绍找到一艘大航船。据说这船是专载人客去大宋境内终点就是当时南宋京城杭州。
  这船有上下两层甲板上面是几间大客仓他们三十人合住没问题甲板下则是货舱和水手舱。整条船刚用水冲洗过虽不甚大倒还干净。明德就与船老大谈价钱一听吓一跳。一人五十两银子三十人居然要一千五百两!船老大说他们为了打通关节办通关文书花了不少本钱因此一文钱也不能少;还说如今有许多汉人逃往南边大宋蒙古人在边关上查得甚严如果没有过硬的通关文书被查出来杀头的都有而他们的文书绝对没有问题想坐他们船的人很多云云大有不快些下手则过了这村没这店之意。明德不知如何是好把玉雪拉到一边——他们一行人出时由明德去知事殿领了一千两银子到此已经花去大半现在哪还有一千五百两银子!玉雪二话不说从乾坤袋里摸出一粒明珠塞给明德。她一路施舍黄金虽所剩不多但乾坤袋里还有许多堆成山的奇珍异宝这颗明珠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船老大走南闯北是识货之人一见满面俱是贪婪之色忙道:
  “这明珠我收的!”
  明德一听大喜直接将明珠给了船老大。他喜滋滋地收下让他们明天一早来这里上船。几人便回转客栈。
  明凤总觉得那船老大神色不对历练了这么些日子也多了个心眼当下拉着众人到城里当铺让玉雪再拿一颗差不多的明珠出来看看能换多少两银子。当铺掌柜仔细一瞧开口便是五千两白银见玉雪等人犹豫以为他们嫌少立时又加了一千两。明凤一听着了急立马拉着众人再回码头只见河水滔滔那艘航船已经不知去向!众人恍然大悟——被船老大骗了!明凤焦躁当时就想祭出飞剑追去被玉雪拦下。明德垂头丧气、满脸通红简直不敢面对玉雪。玉雪劝说好一番这才把众人拉回客栈。
  到了客栈青松一听顿时大骂把明德骂得头都抬不起来连带玉雪也不好意思。青松足足骂了顿饭工夫方才解气放缓语气道:
  “你们这些弟子!人品都还好就是不开窍人间冷暖一概不知!平时只知道修炼把脑筋都炼糊涂了!现在一个凡人都能把你们糊弄如果碰到魔道怎么办?以后多长些心眼!身外之财丢了事小性命气节丢了可就事大了!”
  一众弟子站成一排乖乖听训半晌青松才挥手让他们退下休息。
  玉雪对明凤吐吐舌头又拉着她去了当铺把两颗明珠换了一万二千两的现银押着银箱抬回客栈收入乾坤袋。此时天已快黑街上还算热闹玉雪心喜便又找来明凤、黑日、凰金三人去逛街。买了些小物件头一抬见前面好间大酒楼红男绿女出出进进甚是嘈杂。一个小二将四人引至二楼一间包厢。这包厢门上垂着珠帘外面就是回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楼下正中的一个高台。
  小二嘴滑:
  “各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太白楼可能不知道我们其实大大有名在扬州杭州也有分店呢!各位来得巧今晚有南边来的歌妓班子献艺。头牌是翠红姑娘歌喉一流容貌更不用说就连宣抚使大人也来捧场。各位瞧那中间大包厢里就是大人了。等上了酒菜各位正好欣赏!”
  玉雪三女摘下斗笠朝中间包厢看去。隔着珠帘见许多官员、当地名流众星捧月般围着一位身材高大的蒙古人团团而坐。那蒙古宣抚使汉语不太流利半通不通地说些风花雪月却引得诸人马屁不迭。
  玉雪摇头对众人道:
  “好好一个马背上的汉子被派来这中原繁华之地立时耳目皆迷眼里只有美色黄金。真不知百姓血流成河、征战连年到底是为了什么!”
  正说着小二领着几人上菜见到三女容貌惊为天人差点连手中的托盘都掉落了。黑日极为不悦地哼了一声。那小二不敢多看布好菜连忙退下。玉雪拣些清淡的下了几箸忽听嘈杂声全都安静下来。一个头戴翠羽项挂明珠的美貌黄衫姑娘抱着把琵琶走上高台坐好伸手拨了几弦试音。玉雪一听那琵琶音就觉声音清越、不似凡品。
  黄衫姑娘手一挥滴落落地开始弹奏是琵琶大曲“十面埋伏”声音激昂繁复密丽奏到急处好似万马奔腾众人听到此处仿佛自己也被千军万马团团围困心情随之跌荡起伏。良久一曲毕众人愣了一会立时掌声叫好声雷鸣般响起。黄衫姑娘刚要退下一个伙计匆匆跑过去凑到她耳边说了几句话。玉雪耳力非比寻常早听见原来是让她去陪宣抚使酒。黄衫姑娘不敢违拗抱着琵琶走到中间大包厢里。
  玉雪四人吃喝了一会叫来小二刚想结帐忽听中间大包厢里吵闹一片有摔杯子的有喝骂的夹杂着姑娘嘤嘤哭声。四人也不走了坐下细听顿时大怒。原来宣抚使见黄衫姑娘美貌又弹得一手好琵琶现下动手动脚不算立马就要拉她回府做什么第二十几房小妾。姑娘自然不愿拉拉扯扯引得宣抚使怒直说她不识抬举摔了杯子便要拔刀被旁边人劝住仍是骂骂咧咧地带出许多不堪入耳的话。旁边的“名流”们又叫来歌妓班子老板让他劝说姑娘。那老板没想到钱没赚到摇钱树倒先没了自然心不甘情不愿只是不敢得罪宣抚使倒反过来劝姑娘从了算了。
  那姑娘也性烈边哭边说:
  “我爹妈都是死在蒙古人手里就因为这样我才被人拐卖到南边。如今让我以身侍敌就算身为下贱也决不行!还是一刀杀了我干净也好早日去九泉之下与爹妈团聚!”
  蒙古宣抚使听了这话直如火上浇油更是怒气冲脑先一脚踢向班子老板把他从楼上直踹出去撞破栏杆跌到堂下当即头破血流眼见不能活了;又拔刀气势汹汹地朝姑娘砍去。旁边人见他动了真怒无人敢拦怕引火烧身个个躲开。玉雪一见不好身形一晃便纵到宣抚使面前伸出两根手指钳住了刀。
  宣抚使大怒待看清了玉雪容貌不怒反喜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
  “你更好看!我也不要她了不如你跟我罢!”
  玉雪用蒙语慢悠悠地回道:
  “我是忽必烈王爷义妹、那哲部公主你敢要吗?”
  宣抚使大惊松手。玉雪两根手指微一用力只听啪嗒一声厚背大刀碎成粉屑四散掉落。
  宣抚使更是惊疑不定也用蒙语问道:
  “你有什么证明?”
  玉雪手一晃已从乾坤袋中取出以前忽必烈送她的王府金牌丢给宣抚使。
  宣抚使一看金牌就知的确不假也确实听人说过忽必烈有这么一个义妹地位然就连弘吉剌部也不敢轻易得罪当下再无怀疑弯腰以蒙古礼节对玉雪行礼。玉雪目光如炬一言不地盯着他直看得他浑身毛。要知如今蒙古国土广大宣抚使多如牛毛可以在自己辖地上作威作福却怎么也不能跟皇亲国戚相比。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在塞外都有部落领地可说自成一小国随便派出一个门客、部下都能在朝廷里领个一官半职他们自己还不屑入朝、情愿在塞外领地里逍遥自在呢!
  良久玉雪才淡淡道:
  “免礼吧。我们蒙古人生来豪爽好义可不要一进中原就干些欺男霸女、胡作非为的事情尽往自己人脸上抹黑!好好做官多学些汉人的好东西这样你的官也会长久些!”
  说完便不再理那面色时青时白的宣抚使扶起跌倒在地的姑娘安慰几句。
  这时明凤走来低声道:
  “老板已经死了。这姑娘怎么安置?”
  玉雪听了让人把班子中人都带过来一人给了一百两银子打走;又问起翠红姑娘何去何从。
  翠红含泪道:
  “我无亲无故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玉雪沉吟半晌道:
  “这样吧我们一行人要去南边大宋先带你一起走等到了南边就好办了。”
  翠红千恩万谢末了道:
  “我的真名叫小翠翠红只是艺名。不知恩人如何称呼?”
  待玉雪告诉她名字后小翠便收拾了一个小包裹背好抱着琵琶跟在玉雪身后寸步不离。
  临走时宣抚使还想再巴结一番。玉雪冷冷的让他好自为之便带着小翠扬长而去。
  几人回到客栈玉雪多开了间房给小翠就自回房和凰金安歇。
  待门关好凰金突然传音道:
  “你上当了!”
  玉雪一惊:
  “怎么了?”
  凰金仍传音道:
  “那小翠不是普通人。”
  玉雪摇头:
  “我暗地探察过她的身体没有任何异常也没有任何武功修道基础好象没有不妥啊?”
  凰金道:
  “她身上有妖气但好象被什么宝贝掩盖住了对了!一定就是她那把形影不离的琵琶!她的确没有任何功夫也没有修炼过身上的妖气也极淡。但我是天生火灵对阴气之类的妖气极为敏感而且我的道行比你深得多我的感觉一定不会错!如果我猜得没错她应该是人和妖生的所以妖气才会这么淡可她明明说爹娘都被蒙古人杀了!她一定有鬼说不定就是妖魔派来的密探接近我们是想打探情况。”
  玉雪慎重点头:
  “此事应该告诉师伯他们。那小翠终有一天会露出马脚我们正好看看她背后是谁!”
  当下与凰金计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