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四年计划
工业,离不开技术和人才,也离不开资金,偏偏中国这几样东西都缺,为了实业救国,赵北不得不因陋就简、小才大用,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招募人才,不仅在湖北、四川寻找人才,而且在全国各地延揽各方面的人才,甚至在外国刊登广告,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可谓煞费苦心。
现在,赵北正以共和军总司令兼四川军政府都督的身份会见这样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其中既有留学海外的热血青年,也有前清时候的秀才、举人,更有放弃外国的舒适生活赶回国内参加革命的华侨,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共和军和总司令,就是因为总司令那鲜明的民族、国家主义立场。
中国已落后的太远,要想奋起直追,仅靠一群满腹经纶的书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位军事强人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撑腰,总司令就是这样一个军事强人。
“诸位不远万里,跋涉山川,出身不同,信仰不同,可是诸位心中都有一个同样的梦,那就是祖国富强、国民幸福,实不相瞒,赵某也与诸位一样,都有同样的梦。但是现在国家贫弱,列强专横,这个强国富民之梦到底能不能在我们手中实现,这还要看我们愿不愿意为这个国家做出奉献,甚至是牺牲。”
站在成都兵工厂礼堂的演讲台上,赵北慷慨激昂,将政宣委准备的演讲稿抛到一边完全是即兴演讲,虽然言辞并不华丽,但那真情流露之下,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情绪所感染,或许有些人因为口音的缘故并不能立即理解总司令的演讲内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鼓掌喝彩。
洋洋洒洒数千,这场演讲很快就结束了,政宣委的干部将多数听众领了下去,安排住宿,并根据他们的特长、专业安排考试时间——————在共和军里大用可以,但是滥竽充数是不允许的。
留在礼堂里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不是技术人员,而是商人,应邀而来的商人,这些人都对总司令的四川实业计划很感兴趣以在看到报纸上的消息之后便从各地赶来,在四川实地考察一下,看看这位“西南六省盐政督办”到底有着怎样的勃勃雄心。
到了成都之,这些商人才得知,总司令不仅想改革盐政,也想在四川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和一座大型化工厂,这还只是第一期工业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后还将出台更多的实业计划,为了鼓励民间投资,总司令也将制订更详尽的法律实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商人之,愿意投资钢铁厂和化工厂的很有那么几个,其中一位前清秀才更是未雨绸缪,入川之前就找来了一位德国矿业技师,准备在四川寻找煤矿和铁矿。
这个秀才名叫陆博鸿,海人氏,已过知命之年,与汉口的那位地产大王刘人祥一样,此人也是一位洋教徒,因为这层关系人相识多年,实际上,此次陆博鸿能够来到四川,也正是听了刘人祥的建议,本来陆博鸿是打算在上海南市创办一家电气公司的去汉口劝刘人祥入股,与刘人祥攀谈时得知了赵北与德国侨商联合会的密切关系是改了主意,决定带着一名矿业技师赶去四川看能否取得总司令的支持,在四川创办一家煤矿或铁厂。
与陆博鸿同入川地德国矿业技师也是个四十多岁地中年人年富力强。中文名“高鑫”。曾在井阱煤矿任职。与同在井阱经营煤矿地汉纳根上校是好友。能够与陆博鸿、刘人祥认识。全靠汉纳根上校地推荐。此次入川。固然是受陆博鸿聘请为他勘探矿址。但同时也是为德国商联合会打前站。为将来德国商界向四川扩展势力探路。
作为德国在华商联合会地一名顾问。高鑫很清楚赵北在德国商人心目中地地位。在德国在华商人们看来。这位持有强烈反英立场地地方实力派军事强人是非常有“投资价值”地。虽然在对共和军地立场上德国政界持谨慎态度。但是德国商界已经将注意力从袁世凯那边转移到了赵北这边。为此。汉纳根上校还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高鑫。由他当面转交给总司令。
对于德国商人地“热情”。赵北也非常高兴。收到高鑫转交地汉纳根书信后。立即写了回信。由高鑫拿到德国驻成都领事馆。通过外交邮件直接递到德国驻华公使馆。由他们转交到汉纳根手上。
“陆先生。高先生。两位能够到四川投资矿业、工业。鄙人不胜荣幸。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各种矿产资源丰富。只是由于对外运输不便。这才仅仅停留在手工开采与冶炼阶段。现在共和政府成立。实业强国计划即将展开。想必诸位必定能在四川有所作为。”
与诸位商人一一寒暄之后。赵北特意将陆博鸿和高鑫两人留下。略微谈了几句之后。便请他们一同赶去成都兵工厂工艺学堂。在学员宿舍里介绍了几位留学生给两人认识。
“他们都是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地高才生。学得也都是与矿业、钢铁有关地专业。虽然因为革命地爆发他们未能完成学业。不过他们地热情完全可以弥补专业知识地欠缺。如果不是现在共和政府对工业地需求非常迫切地话。军政府早就用公费送他们去德国深造了。
我相信,德国的技术现在是世界一流水准,日本的技术是比不过的,留学,德国应该是第一目标。”
赵北的话让这位德国矿业技师的民族自豪感变得有些激荡在他向来是个刻板的人,很快就掩饰了自己的情绪,将那根文明棍在地上笃了笃,颇为自得的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自我吹嘘了一下。
“请将军阁下放心,如果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完全可以向我求教,作为一个毕业于柏林工学院的矿业、冶金硕士,我肯定比他们的日本老师教得更好。”
“那就太好了。高鑫先生,您不愧是中德友谊的最好证明!”
赵北笑了笑,指了指身边这几个青年道:“本来他们马上就要启程出发,去川南勘探铁矿的,不过既然您现在愿意指点他们,我很想知道,您是否也有兴趣去四川南部地区走一趟?”
可以去那里打猎么?我听说四川有一种‘黑白熊’,白相间的非常的好看,虽然是个传说,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够猎到这样一只黑白熊的话,它的皮毛肯定很有纪念意义。”
“当然。实际上,将有一支军队一路护送你们去川南,您可以使用步枪打猎。其实那种所谓的‘黑白熊’确实是存在的,不过在我看来,如果能够抓到活的,而不是将它打死剥皮,这将更有纪念意义象一下,如果您回德国的时候带一只活的黑白熊去柏林,那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啊?或许,这也将是中德两国友谊的见证。”
赵北当然明白高鑫要猎杀的是什么动物,在后世,那种被称为“国宝”的珍稀动物现在还仅仅只存在于西方冒险家的传说中,还没有哪个动物园展览过这种动物。
不过高鑫的打猎念头倒是提醒了赵北,或许,这种样子可爱的动物能够派上更大的用场。
当下,赵北马上决定立即招募一支猎人队伍散到那深山老林里去,捕捉一些这种“黑白熊”。
不过赵北很快敛了心神,毕竟,与钢铁厂和铁矿相比,黑白熊确实不是现在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其实赵北想开发的就是座在后世被称为“攀枝花”的铁矿于看过的那些历史架空小说,他知道攀枝花就在四川省与云南省交界的地方沙江与雅)江的交汇处,不过“攀枝花”是后来的名字在不叫这个名,至于具体叫什么赵北也不清楚,他只知道大概的位置是在会理境内,云南境内也有一部分。
会理就在宁府南部,那里是川南镇守使田振邦的辖区,正因如此,赵北在离开富顺的时候就已派出一个步兵团,以“防守省境”为由开往会理,就地驻防,为铁矿的勘探扫清障碍。
在攀枝花建一座钢城,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地交通不便,要想将矿石或钢铁运出来,必须修建一条铁路,而当地的地形又高低起伏,是典型的山地,在这种地方修建铁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交通还只是问题的一,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攀枝花的铁矿石,当地的铁虽然品位较高,但却是多金属共生矿,业界称之为“磁铁矿”,这是一种最难炼制的铁矿石,在后世,为了找到炼制这种矿石的廉价方法,中国的技术人员摸索了许多年才找到合适的工艺,考虑到这个时代的技术局限性,赵北不能保证现在的技术能够处理攀枝花的铁矿石。
但攀枝花有优势,就在铁矿附近的山里,丰富的煤矿资源为钢铁厂提供了廉价的炼钢原料,在这一点上,汉冶萍公司就落了下风了,按照煤矿与铁矿的距离来算,攀枝花比汉冶萍更有优势。
无论如何,赵北决定试一试,就算现在无法开采加工,至少可以进行技术积累,锻炼人才。没办法,他现在控制的地盘就这么大,汉冶萍的那几个矿山基本上都已探明,只有四川的资源仍然埋藏在深山老林里。
为了说服这几个留学生去会理探矿,而不是只把眼光盯在交通便利的长江两岸,赵北当初可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编造了几个民间传闻,说会理附近有座铁矿,矿脉外露,当地铁匠能够很方便的从矿山上取得原料。
这么一忽悠,这几个热血青年立即请缨上阵,不过还没等出发,陆博鸿就带着高鑫到了成都,于是赵北决定让高鑫带他们去会理,毕竟这个德国人经验更丰富,而且在他的身后还站着一个德国在华侨商联合会,创办实业离不开资金,中国缺乏资金,但是德国商人正苦于多余的资本找不到出路,或许,当他们得知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罕见的大型铁矿之后,他们会毫不吝啬的将大量资本投向四川,而且为了降低投资风
总司令在为铁矿操心,高鑫则仍沉浸在对那种黑白熊的想象中,以致于他在离开宿舍的时候才注意到那墙上的一张图表,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他的中国话虽然说得不怎么样,不过中文倒是认得,只看了两眼就确实那不是一张普通的图表,而是一份工业发展草图,看上去有些简陋,不过却让人耳目一新。
“将军阁下,这是他们画的么?”高鑫指了指那几个留学生。
赵北淡淡一笑,说道:“是他们画的,当然,鄙人也在这上头出了些力。”
高鑫摸出那只单片眼镜,认真的看了看那张工业发展草图,越看越是惊讶。
“这是配套的工业体系啊!”
高鑫感慨了一句,已将黑白熊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沉浸在眼前的这工业蓝图之中了。
“这是我国工业第一个四年发展计划。”
一名留学生站了出来,带着崇敬的目光看了眼站在一边的总司令。
“这是总司令的谋划,我们只是出出工。”
“第一个四年工业发展计划?”高鑫也向总司令望去。
“确切的说,是湖北、四川两省的第一个四年工业发展计划,虽然我也很想在全国推广类似的工业计划,但遗憾的是,目前我的影响力很有限。您所看见的这个草图尚未完成,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按照我的本意,这个计划应该在全国推广,在短时间里将一个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初步的工业国,这既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的梦想。”
赵北的解释让高鑫很是兴奋,这位德国技师显然也对工业建设有着自己的看法。
“将军阁下,如果您方便的话,我想与您就工业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我看来,贵国最需要的就是工业,而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显然比洋务派的那些工业发展计划更宏伟,也更符合这个国家的现实情况。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愿意为你出谋划策,而且,我也可以帮助您取得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与技术。在我看来,贵国与德国在贸易上很有互补性,如果两国的实业界能够联起手来的话,我想,您的这个‘四年计划’未必仅仅只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