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流年不利(1)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农忙时节,闫子章忙得晕头转向,刚刚到江宁县上任的时候,就开始操心耕地的事情了,按照安排,江宁县要大规模的整修耕读和沟渠,县衙拿出来了三十万两银子,如此的大手笔,他岂能不战战兢兢,生怕出现了差错。
在忙碌的过程中,慢慢的,江宁县的一些规矩,他也清楚了,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尽量照顾到普通百姓和脓,抑制士绅富户的特权,在两者中间,最大限度的平衡中和一下。比如说着整修沟渠和耕地,就是让脓能够直接得到好处,县衙拿出来的银子,绝大部分都是工钱,除开一些必要的物资采购,其余的都发给了做工的脓。
至于说免除田赋的事情,闫子章是完全赞同的,在孟津县的时候,他见过脓的窘境,用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如果不能够稳定脓,在流寇肆掠的情况下,走投无路的脓,很有可能加入到流寇的队伍里面去。
对士绅富户和商贾,县衙也不是一刀切,绝非是使用暴力,强行的没收他们的财产,其实对待这些人,县衙是很客气的,江宁县的商贾很多,一年多时间,从以前的两千多户,增加到接近四千户,这些商贾,基本都给县衙缴纳了捐银和赋税,他们心甘情愿,而且还在为捐银的多少暗地里较劲,毕竟缴纳的捐银多一些,享受到的待遇也高一些。
至于说士绅富户。重点是在粮食上面,县衙免除了田赋。但要求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富户,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卖出来粮食,这些粮食,主要是卖给本县一些经营粮食的商贾,以促进粮食交易的生意。
盐商缴纳的捐银数量之大,完全出乎了闫子章的预料,每年一百六十万两。加上商贾的捐银,这就是两百万两以上了,县衙有了这么多的收入,哪里还需要操心田赋的事情,完全可以免掉脓的田赋了。
当然,开支也是很大的,但是这歇支。都是清清楚楚的,而且都是见到了效果的,没有铺张浪费的情况,银子都用到了关键的地方。
难怪江宁县的情况,越来越好了。
忙碌中的闫子章,感觉到浑身是劲。在这样的地方做事情,心情是很好的,而且,不长时间之后,他就可能是江宁县知县了。如果能够促使发展的步伐更快一些,岂不是有了了不起的政绩。
蓝桥正形容自己。到了江宁县,仿佛是再一次的鲤鱼跳龙门,江宁县有着太多的读书人,特别是在中兴学社,几乎是集合了大明朝大部分的顶尖学者,和这些人交往的时间长了,蓝桥正感觉到,自己的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眼界也逐渐开阔起来了。
他与刘宗周、黄道周交谈的时间最多,每次都是谦虚的请教,不断的领悟。
县衙的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太多,下面的吏员和衙役,个个都是精干之士,有些事情,只要安排好了,人家自然能够做到最好。
到了农忙季节的时候,中兴学社的孙承宗、鹿善继、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人,都是到了田间地头,感受农忙的同时,也做一些调查研究,他们对江宁县连续两年免去田赋的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到了村镇,看见脓几乎都是在田地里忙碌,走进脓家里,米缸里面有足够的粮食,吃喝是不用愁的,走遍了江宁县的村镇,没有看见一户的断粮户,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了。
当然,县内商贾的兴旺,他们早就发现,也曾经为作坊人数的多少,产生过一些争论,有人认为,作坊的人不能够太多了,这样会影响到种田,可江宁县出现的实际情况,令这些人,说不出话来了,让百姓丰衣足食,这是谁都无法反驳的,商贾赚到了大量的银子,上缴给县衙的银子,也多起来了,这样就能够减轻脓的负担了。
这是一种良性发展的轨道,最为关注的还是刘宗周和黄道周,他们将这里出现的情况,与自身研究的一些理论结合,隐隐的感觉到,苏天成说的有邪语,虽然听起来不是很舒服,比如说银子的作用不能够小觑,不能够总是用精神来鼓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等,可这些道理,贯彻到实际中间去,能够产生巨大的作用。
慢慢的,他们开始反思,想想过去所坚持的东西,确实需要做出来一些改变了,事实胜于雄辩。
大量的士大夫、士绅富户,来到了江宁县,有些人是慕名而来,坚持要加入中兴学社,有些人是想着来看看,江宁县究竟是什么情况,在与这些人的闲聊中,孙承宗等人,不断的灌输中兴学社的思想,而且还带着众人,到江宁县各地去看去问。
想想孙承宗、鹿善继、刘宗周、黄道周等人,是什么样的影响,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话语,大家还是相信的,加之看见的兴旺发达的景象,绝大部分人都是心悦诚服。
不少的商贾,也来到了江宁县,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商机,不少的人商议,适当的时候,迁到江宁县来做生意。
这恐怕是苏天成没有想到的,他本来也想着,依靠中兴学社,慢慢改变士大夫、士绅富户的看法,接着影响到朝廷官员,最终将诸多的谋求发展的思想,传播到大明朝各地,他以为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看看十年之后,能不能让办实事的思想,占据大明朝的主流,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本不要这么长的时间。
用事实说话,还真的是有道理的。
远在山海关的黄在胜,终于来了第一封信了。
信是二月初写的,足足一个月时间,才到了江宁县,前来送信的人,是北边的商贾,什么都不知道,将信函交给了苏天成,他也是听说了江宁县的富庶,过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能够赚钱的门路。
商贾见到了苏天成之后,也没有说什么,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带的这份信函,是送给江宁县知县大人的。
接到了信函之后,苏天成动起了心思。
当初安排黄在胜作为内线,没有考虑到那么多的实际情况,毕竟对付后金满洲八旗,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如今情况有所改变了,皇上和朝廷,恐怕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了,江宁营不长时间,就要开始征战岁月,所以说,贯通情报的路线,已经成为很重要的事情了。
最好的办法,是让渠清泽负责这样的事情,可惜渠清泽已经离开了,回到厩去了。
只有锦衣卫是最为快捷的传输渠道,若是想着重新建立一条情报系统,不现实,且不说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就是皇上和朝廷知道了,会怎么看。
商贾在府邸歇息的时候,苏天成拆开了信函,里面有两封信。
第一封信,居然是恳请苏天成,为这个商贾,安排合适的事情,暂时不要回到山海关一带去了,而且这个商贾,在山海关有着不少的家人和下人,若是在江宁县立足了,必然要做生意的,到时候,传递信函,就有固定的地方了,也好办很多了。
黄在胜在信件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个商贾的情况,说这个商贾是靠得住的。
苏天成暗笑,看来黄在胜考虑还是有些周到的,其中也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若是商贾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回到山海关去了,宣扬开来,黄在胜可能就有麻烦了。
稍微考虑一下,苏天成叫来了苏俊,叫苏俊安排一下这个商贾,有些情况,可以告诉这个商贾,当然,在江宁县做生意的事情,自然也在计划之列了。
苏俊带着商贾离开之后,苏天成再次回到书房,拆开了第二封信。
几分钟时间过去,苏天成的脸色发生了改变了,变得有些难看了。
黄在胜这一次说到的情报,非常重要,原来,后金皇太极想着统一漠南蒙古,准备征伐察哈尔,崇祯六年七月,后金在孔有德的协助之下,占领了旅顺之后,整个的辽东、辽北,几乎都被后金占据了,如今,后金想着征伐和统一漠南蒙古,如果成功,后金可以直接威胁到北直隶永平府、延庆州、宣府镇、山西大同等地,甚至是顺天府的密云,若是想着进攻京师,将要方便很多了。
而且,只要后金有动作,威胁到京师,都是一次巨大的震动。
皇太极的心思,苏天成是知晓的,野心大,不要多长时间,就会想着统一中原了。
这一次,黄在胜送来的情报,肯定是准确的,皇太极既然有这么大的动作,一定会精心准备,依旧历史的记载,皇太极这次征伐漠南蒙古,同样入侵了山西大同,北直隶宣、大地区,引发了很大的震动,以至于朱由检夜不能寐,时时刻刻考虑到后金的威胁。
后金的这一次行动,虽然没有产生很大的震动,但是,已经预示着,大明朝在辽东辽北的防御,基本上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