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特殊的权力

  离开南直隶,离开江宁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这个速度有徐,苏天成没有预料到,中都大捷,竟然成为催化剂,让自己这么快离开了江宁县。
  按照以前的想法,就是离开了江宁县,也希望能够留在南直隶,那么多的府州,随便去一个地方,都是可以的,南方的条件好很多的,从现在的情况看,留在南方没有可能了。
  和朱由检在御花园的交谈,基本明确了去处,就是到河南府了。
  从知县到知府,这里面的距离是很大的,按照惯例,京畿知县,最大的可能是回到厩,到六部里面,成为六品的主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等待提拔,或者是再次的外放,或者是留在厩里面。一般官员的选择,都是留在厩,慢慢打熬。
  六部尚书和内阁大臣,好多都是这样熬出来的。
  至于说普通知县,能够进入都察院,成为正七品的监察御史,就很不错了。
  知府是正四品的品秩,权力大很多的,最为重要的权力,还是在于官员的管理方面,知府直接管理知县,若是弹劾知县,省里的布政使和巡抚大人,原则上都是支持的。
  既然要离开江宁县,那就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安排,这些事情都很具体的,特别是江宁营的调动,牵一发动全身,不是那么简单的。
  崇祯七年十月十五日。
  苏天成再次来到紫禁城,这一次,他直接被带到了太和殿。
  直接面对的,就是圣旨。
  跪在地上,苏天成已经习惯了,见到了皇上,总是要跪下的。
  苏天成出任河南视南府知府,兼任江宁营卫指挥使,江宁营调防河南府。
  宣旨结束之后。在众人的注视之下,苏天成领旨谢恩,被太监带走,太监将他带到了养心殿的外面,他老老实实的等候。
  这大概是上任之前的谈话了,只是有些离谱,皇上亲自和他谈。
  半个时辰之后。朱由检来到了养心殿。
  这一次,朱由检很是直接,开门见山。
  “苏爱卿,出任河南府知府,或许有些委屈,朕本来想着。留你在厩的,只是流寇作乱,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备受苦楚,你和江宁营到了河南府,两件事情,一是民生。二是剿灭流寇,洪承畴负责五省军务,统帅剿灭流寇事宜,朕已经给他下了旨意,江宁营归你节制,单独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必要的协调可以,但不能够随意调遣。你们各有侧重,洪承畴主要负责陕西和山西,你主要负责河南湖广一带,朕希望听到你和江宁营的好消息。”
  “臣一定不辜负皇上厚望。”
  “嗯,朕是相信你的,你上的奏折,朕看过了。很有见地,朕已经转给了洪承畴,吩咐他遵照执行,朕对你的期盼。是看到实实在在的结果,朕期盼着,河南府成为第二个江宁县。”
  这一下,苏天成不敢说话,开玩笑,河南府是什么条件,想要发展起来,哪里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赶上江宁县的情况,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的时间。
  “朕很清楚,你面临的困难很多,放心去做,朕特意授予你密折专奏的权力。”
  “臣领旨谢恩。”
  密折专奏,起始于唐朝武则天时代,那个时候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高密的,武则天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打击李唐宗室,鼓动一部分人告密,这样的告密折子,皇帝才能够看见,明朝的时候,将密折专奏权力,发挥到极致的,是锦衣卫的东厂西厂,他们的折子,直接到了皇上的手里,接着根据皇上的旨意,大肆抓捕官员。
  总体说起来,密折专奏是为皇权服务的。
  密折专奏,不一定是按照品秩来的,拥有这个权利的官员比较固定,从一省来说,巡抚布政使等官员,都有这样的权力,此外就是通判,概因为通判是监督各级官吏的。
  知府一般都是没有密折专奏权力的。
  皇上赐予大臣的权力,除开尚方宝剑,其次就是密折专奏了。
  苏天成有了密折专奏的权力,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直接给皇上上奏,而且是通过驿站,密折专奏的折子,通过特制的木盒子,密封好之后,直接送到宫里,除非是皇上的授权,任何人都不准打开的。
  不过,真正完善密折专奏的,还是到了清朝之后,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甚至成立了军机处,专门来审阅密折。
  明朝的时候,拥有密折专奏权力的官员还是不少,这就要看皇上对你的印象如何了,有些密折,其实也直接转到了内阁,比如说某些通判上奏的折子,已经被视为一种正式的奏折了。朱由检虽然勤勉,可也没有那么好的精力,直接处理这么多折子。
  苏天成相信,自己写的折子,皇上一定会亲自看的。
  “苏爱卿,江宁营暂时没有任命监军,朕考虑过了,期盼你能够带领所有将士,早日传来捷报。”
  苏天成再次谢恩,这也是很大的一项权力了。
  朝廷派的监军,绝大部分都是太监,想要和这些监军和平相处,难处是不小的,性格上面的差异不说,大部分的监军,都是较为贪财的,排兵布阵和作战的部署,一窍不通,偏偏还喜欢掌握一些权力,害怕被人看不起,稍不注意就直接给皇上打小报告,弄得指挥作战的军官无所适从,不得不花费精力来应对。
  苏天成直接指挥江宁营,这算是很大的权力了,也是皇上力排众议做出的决定。
  “河南府的知府和同知,朕准备悉数调到厩来,朕知道,苏爱卿要带着江宁营征伐流寇,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府衙,这同知的人选,你可以自行举荐。”
  听到朱由检说出来这样的话,苏天成稍微楞了一下。
  看来自己在江宁县的所作所为,朱由检都是知道了,一段时间以来,自己几乎没有过问县衙的事情,都是闫子章直接办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到江宁营去了,所以说,朱由检才说出来这样的话语。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来,朱由检是急于剿灭流寇的。
  流寇进攻中都,已经触动了朱由检的底线,彻底惹恼了朱由检。
  能够自行举荐同知,当然是好事情了,同知是知府的佐官,必要的时候,能够主持府衙的全面工作。
  还有一件关键的事情,朱由检最终没有说,那就是江宁营的军饷事宜。
  江宁营的军饷,普遍高于卫所的军饷,虽然是江宁县自行解决的,朝廷没有拿出来一钱银子,可这件事情,还是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方面,朝廷是颇有微词的,好在江宁营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这方面的流言蜚语,慢慢的消失了。
  朱由检没有说到军饷的事情,说明对江宁营的军饷,还是有不同看法的。
  江宁营每年需要的军饷,接近两百万两白银了,这是一笔巨大的负担,当然,这只是非常时期的手段,若是要长期维持,谁都顶不住的,在没有剿灭流寇,没有击败后金之前,这样的俸禄,必须要维持。
  这是苏天成面临的最大难题。
  虽然说联系了宋思军和万成贵等人,可当初想到的,还是在南直隶发展,基础条件好很多的,现在到了河南,想要维持这样的军饷,负担是巨大的。
  如果说朝廷能够承担一些,至少承担一半,压力会熊多的。
  这样的关键问题,苏天成是不会含糊的。
  “皇上,江宁营离开了江宁县,军饷的事情,朝廷是否能够拨付一些啊。”
  听见苏天成最终还是说到了军饷的事情,朱由检有修笑不得,连续几年来,最大的开销,就是军饷了,因为军饷不到位的问题,哗变的明朝军士,成为了流寇的主力,这两年好了很多,勉强能够拨付了,可朝廷还是紧张。
  江宁营的军饷是很高的,好在江宁县自行解决了,没有闹出来多大的事情,若是朝廷直接负责了,如此高的军饷,其他卫所,肯定是有意见的。
  “苏爱卿,江宁营将士的军饷,朝廷文武大臣都是知晓的,朕若是支持了,其余卫所将士会怎么看啊。”
  朱由检说出来这样的话,令苏天成哑口无言。
  苏天成的意思,是要求朝廷考虑一部分的军饷,至少按照普通军饷的要求拨付,可皇上想到的是整体,默许江宁营有这这样高标准的军饷,已经很不错了,还想着拨付军饷,其余的卫所军士,岂不是要闹翻天啊。
  看来军饷的事情,是没有多少指望了,还是需要自己来想办法。
  离开皇宫之后,苏天成感觉到了压力。
  朝廷的旨意,给了他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看似宽裕,其实很紧张,这个春节,自己可能不能够安然度过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考虑的事情也很多,做好了这些事情,两个月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从崇祯五年五月到现在,在江宁县两年半的时间,做出来了很多的事情,可这些事情,都过去了,马上面对的,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