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孙承宗的计划
秋收结束之后,河南府出现了欢腾的气氛,今年的情况很是不错,强于以往好多年,按说农民不会为吃饭的问题,过于操心了。
市场情况也是很不错的,物价稳定下来了,这主要还是宋思军、万成贵等商贾的功劳,他们有着强大的实力,在垄断市场的同时,完全按照府衙的要求营业。
苏天成没有沉浸在喜悦之中,其实河南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首先就是田租的问题,属于府衙和县衙所有的官田,租费一律按照收成的20%上缴,这里面包含了田赋,这是完全统一的,已经落实下去了,属于农民所有的土地,按照规定的田赋上缴。
问题在于士绅富户的耕地,他们的田赋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有些自耕农,为了能够躲避不多的田赋,挂靠到士绅富户家里,自愿成为租户,目的就是为了免除田赋。
因为这样的情况存在,自耕农的负担明显上升,田赋是固定的,府衙和县衙的官吏,按照固定的田赋,征收赋税,自耕农明显就要吃亏了,要承担全部的田赋,这肯定是不合理的。
其次就是粮食的价格问题,秋收季节,粮价总是要低一些的,这是正常的规律,在江宁县的时候,苏天成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河南府的情况不正常,粮价过低了一些,小麦的收购价格,竟然只有一钱五厘银子,这样的价格,农民是要吃大亏的。
最后是官吏的习惯问题,苏天成上任的时间不长,诸多的知县上任的时间也不长。府衙、州衙和县衙的政务,还是要诸多的官吏来办理,这些官吏,没有那么好的觉悟,依旧存在盘剥农民的问题。虽然府州县都强调了,也整顿了一些,但总体的情况不乐观。
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
核心的问题,还是土地兼并。
江宁县的情况,与河南府确有不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藩王,整顿起来容易一些,加之南方的读书人多,中兴学社成立之后,很多的观念,深入到读书人的心里。有些事情,推进起来,容易很多的。
福王朱常洵,已经成为了苏天成的心病。
八月初,酷暑季节。
孙承宗到河南府来了。
河南府正在全面整顿官吏的作风,府州县都开始清理官吏队伍,对于那些名声不好、惯于欺压百姓、贪墨钱财的官吏。坚决予以处理,吏员和衙役,直接开革,牵涉到官员,府州县悉数予以弹劾。
苏天成忙得不可开交,有些政策性的问题,需要他来把握。
这个时候,孙承宗来到了河南府,跟随孙承宗一起来的,还有刘宗周和鹿善继。
孙承宗已经七十三岁了。崇祯二年就被任命为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务,后来致仕归家,这一次,以少师和太子太师的身份,挂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这是很少见的。
由于孙承宗的推荐,鹿善继被任命为右佥都御使,协助剿灭流寇。
至于说刘宗周,到河南府来,是为了中兴学社的事情。
府衙三堂。
苏天成吩咐衙役端来了冰块,用于降温,这已经是很奢侈的接待了。
看见这样的情形,孙承宗连连摆手,说是将冰块撤下去,皇上如今都很是节约,自己在养心殿的时候,看见皇上的身边,依旧是宫女摇扇,按说皇宫里面,应该有银子开销了,可皇上依旧保持节约的风格,这应该学习。
“苏大人,老夫这次到河南府来,为了三件事情,一是感谢你向皇上鼎力举荐老夫,要说老夫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样一把年纪了,还能够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恐怕不少人都认为,老夫年纪太大了,难以胜任了,这一路上,老夫和刘大人还有过争论,刘大人劝老夫要注意身体,老夫说了,马革裹尸是老夫最大的愿望啊。”
身为从一品的高官,孙承宗在苏天成的面前,没有称呼本官,就是摆明了态度,他和苏天成之间,就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
“下官以为,刘大人说的是正确的,下官向皇上举荐大人,也想到了大人的身体,只不过下官以为,大人能够从容应对,这一次,流寇可是遭遇灭顶之灾了。”
孙承宗哈哈大笑,一边的刘宗周和鹿善继也暗暗点头,苏天成很会说话,劝诫孙承宗注意身体,毕竟年龄不饶人了,话又说的委婉,能够让人接受。
“老夫说的第二件事情,是感谢你啊,善继也是这个意思,孙思明、孙思宗、鹿太兵、鹿太泊四人,都是朝廷命官了,老夫确实没有想到,他们都是生员的身份,因为身在江宁营,不能够参加科举,老夫和善继颇有些不忍,不过他们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苏大人举荐他们出任知县,这是对他们的抬举,老夫和善继都给他们写信了,一定要按照苏大人的要求做事情,若是他们乱来,苏大人尽管严肃管教。”
这件事情,确实出乎孙承宗和鹿善继的预料,生员出任知县的事情,明初确实是有可能的,可到了现在,就是参加了会试的贡生,也不一定能够直接出任知县的。
苏天成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这件事情,至今都存在一些争议,可他无所谓。
“第三件事情,是中兴学社的事情,学社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苏大人更是功不可没的,刘大人到河南府来了,也就是为了中兴学社的事情,老夫力所能及的帮助,主要还是依靠苏大人的。”
孙承宗说到的三件事情,不算是什么大事情,都是礼节性的,中兴学社的事情,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到河南府来了之后,依照葫芦画瓢,不会有多大的难度,重点还是剿灭流寇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事情,还是单独说一下的好。
吃饭之后,苏天成陪着孙承宗在洛阳城转悠。
“大人,下官想到了一些剿灭流寇的心得。”
“苏大人,你就是不说,老夫也想着和你交流一下的,老夫接手有些仓促,尚在分析整个的局势,感觉到有些棘手。”
“朝廷大军新近遭遇重创,形势确实有些不好,不过下官以为,问题也不是很大的,流寇的战斗力,和以前是不能够比较的,前几年,流寇的主力,大都是由哗变的军士组成的,这些人的基本素质不同,可中都之战,流寇的精锐几乎都损失殆尽了,短时间之内,难以恢复的,如今流寇的军士,大部分都是流民,这些人,缺乏基本的战术素养,也不是马上就能够训练好的,综合这些因素,下官以为,问题不是很大的。”
“苏大人的意思,还是稳扎稳打,不要着急,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下官确实是这个意思。”
“老夫也是这样想的,还是需要稳重,不过朝廷里面,诸多大人的想法,可不是这样啊,朝廷大军遭遇重创了,众人群情激奋,皇上都有些稳不住了,偏偏老夫的想法不同,老夫一直都认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不能够着急,若是着急了,事情可能就办不好了。”
“大人说的这番道理,下官是赞同的,流寇打了胜仗,士气正高,这样的时候,朝廷大军再次出击,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那你说说,还有一个问题,流寇如今肯定是要扩张的,不可能呆在陕西,若是向山西、湖广和四川等地流窜,岂不是又要惹出事情了,朝廷里面,肯定不愿意看见这样的情况啊。”
“下官觉得,朝廷大军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防止流寇四处流窜,只要在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扼守主要通道,就能够防止流寇四处骚扰。”
孙承宗点点头,赞同了这样的观点。
“大人,下官还有一丝担心,朝廷大军遭遇重创,这等的消息,后金恐怕是知道的,若是在这样的时候,他们发起攻击,趁浑水摸鱼,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孙承宗看着苏天成,眼睛里面,射出了精光。
“苏大人考虑的很有道理啊,老夫早就察觉了,每次流寇大规模闹事的时候,后金都会借机骚扰,颇有些里应外合的味道了,老夫已经严令大同、宣府一带,加强戒备,山海关和雁门一带,更是需要注意的。”
“如此安排就没有问题了。”
“看来苏大人对全局性的战略,早就有思考的,如此甚好啊,若是有机会了,老夫还是要时常找到苏大人,相互磋商的。”
孙承宗暂时没有提到江宁营,这是苏天成倍感欣慰的,若是这位老大人开口了,要求江宁营开始剿灭流寇,他还真的不好拒绝,如今孙承宗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战略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是大好事,江宁营能够加紧修养,河南府也能够逐步的发展。
下一步,苏天成要开始考虑江宁营的建设事宜了,他是穿越人士,不管怎么说,对于热兵器,有着非同一般的认识,江宁营建设的目标,还是要朝着热兵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