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恨铁不成钢(1)

  四月二十九日,卯时。
  吴三桂带着五万山海关关宁军,准备完毕了,进攻开始的时间,定在辰时,按照部署的要求,两个时辰要结束战斗,也就是说,午时以前,要拿下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
  山海关驻军,之所以被称作关宁军,这是有来历的。
  曾经的关宁铁骑,威名远扬,关宁铁骑是少有可以和满八旗展开野战的骑兵,丝毫不落下风,可惜大明朝内忧外患太多了,关宁铁骑被迫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直接和后金展开对抗,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同样用于抵御后金,一部分归曹文昭指挥,用于对付崛起的流寇,关宁铁骑的最终命运,是彻底的覆灭,一分为三之后,人数就更少了,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带领的关宁铁骑,全军覆没,皇太极之后带领满八旗攻打宁远,吴三桂带领的关宁铁骑增援,同样没有逃脱覆灭的命运,至于曹文昭带领的关宁铁骑,只有一千多人,虽然屡次杀的流寇落荒而逃,但人数太少了,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全军覆没,曹文昭也殉国了。
  所以说,关宁铁骑已经消失了。
  只不过随着江宁营的崛起,人们渐渐的淡忘了关宁铁骑。
  吴三桂领导了一部分的关宁铁骑之后,还是注意保存了一些实力,将山海关的军队,改为了关宁军,一方面是显示军队的骁勇善战,一方面也是表示了,关宁铁骑还在,至少在山海关还是存在的,好些次,皇太极对着山海关望洋兴叹,这也令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名气大了一些,要不是江宁营的出现,关宁军估计是大明最为骁勇善战的军队了。
  可惜苏天成对于这支所谓的关宁军。印象不是很好,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这支关宁军,和其余的明军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样是习惯固守城池,若是拉出去野战,也不是八旗军的对手。一样是落荒而逃,只不过这支关宁军真正的战斗力,他还不是特别的清楚。
  要求吴三桂拔出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苏天成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这不是特别艰难的战斗,按说关宁军完成这个任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是一次颇有意味的进攻,前方是吴三桂带领的五万关宁军,后面是苏天成、洪承畴、祖大寿率领的八万大军,包括五万江宁营将士和三万边军。
  也就是说,苏天成在后面看着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进攻。
  驻守大凌河城的后金军士,已经知道了明军的进攻,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算是什么奇怪的,刘铁汉俘获了一个拼死逃离战场的汉军军官,这个军官倒也爽快,没有多少的犹豫,很快就开始说了,若是驻守大凌河城的主帅十二个时辰没有接到松山的情报,就说明出现了问题,大凌河城的驻军就要全数做好准备了。
  苏天成也清楚。岳托和孔有德不可能蠢到那样的程度,驻守松山的军队被歼灭了,迟迟不能够知道消息,按照部署,四月二十八日拿下松山,四月二十九日攻打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但祖大寿提前了。寅时就拿下了松山,大军在松山休整了整整的一天。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里面,岳托和孔有德得知了消息。
  可能两人还心存疑惑,猜不透明军是不是会真的攻打大凌河城。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驻守在松山的军队,肯定是遭遇了危险。
  驻守大凌河城的军队,立刻进入了战备的状态,相关的情报,也快马送到沈阳去了。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吴三桂面临是一场攻坚战,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应用了,就是大军展开强攻,在两个时辰的时间之内,拔掉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
  令苏天成感觉到不安的是,吴三桂的话语,显得不是那么爽快了,似乎有些抱怨的味道,认为大军不该在松山休整一天的时间,应该抓住这个时间,迅速的发动进攻,这样能够出其不意,减少伤亡,或许大军抵达大凌河城的时候,驻守的后金鞑子还不知道。
  表面上看,吴三桂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但苏天成知道,吴三桂这些话,纯属无稽之谈,这次进攻大凌河城,主要是依靠炮兵营,也就是说,必须要拔除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这样炮兵营才能够在计划好的地方,摆放火炮。
  摆放火炮是有着严格要求的,必须要根据射程来计划位置,火炮必须要能够直接炸毁城墙的一部分,要知道大凌河城的城墙是异常坚固的,两百门重炮同时对着一个点轰击,才有可能保证炸开一个缺口,大军不需要攻城,从缺口直接进入到城池里面。
  理想型的安排也是可以的,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猝不及防的拿下了外围的据点,接着负责进攻的将士,慢慢的布置,甚至可以提前一天进攻大凌河城,令沈阳的皇太极都反应不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顺利的拿下大凌河城。
  这样的想法,苏天成根本就没有计划过,他做事情,都是按照最坏的打算来计划的。
  和洪承畴的交谈,几乎表现出来了他所有的计划,包括中长期的规划,所以说,不管是迂腐也好,还是按部就班也好,制定下来的计划,中途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或许改变之后,一切都会出现变化的。
  攻打大凌河的战斗,不同于千里奔袭的战斗。
  吴三桂说出来这些话语,令苏天成很不安,这恐怕说明,吴三桂的心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了,这种变化,有可能直接影响到进攻。
  明末的领军将领,本来就是有些跋扈的,这样的情况,在辽东的反应更加的突出,长期驻守辽东,这里的边军,战斗力还是强于关内的,同时,因为朝廷无法担负军饷,一些地方上的卫所,名存实亡了,朝廷重点依靠的,就是京营和边军,这就更加的令边军嚣张了。
  这样的情况,存在不是一年两年,尽管江宁营崛起了,但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皇上和朝中的大臣,都是知道的,所以每一次的征战,不管结局如何,首要的一条,朝廷必须要拿出来银子,否则难以调动军队的,就算是文官领军,下面的武将,不一定买账,阳奉阴违的事情,这些人一学就会。
  苏天成曾经听到过反应,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是有些嚣张跋扈的,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长期掌握军权,慢慢将关宁军看做自家的军队了,方方面面都是呵护关宁军的,八旗军几次入关劫掠,驻守山海关的关宁军,不派一兵一卒,理由是山海关需要坚守,这样的托词,是有些可笑的,若是京师出现问题了,山海关驻守百万的军队,能够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用来造反还差不多。
  出任了蓟辽督师,苏天成肯定是要下手整治这些问题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毫不留情,只要能够攻下大凌河城,稳固了关宁锦防线,下一步可就是统一指挥权的问题了,驻守关宁锦防线的总兵官,包括大同、宁夏、榆林、登州和莱州等地的总兵官,要随时进行调整,就和几百年之后军区司令员对调一样,不能够让军队属于某个个人。
  裁军的问题,更是刻不容缓,辽东这个地方,养不活近六十万边军,朝廷也养不起,能够保留一半,就非常不错了,军士多了没有作用。裁军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特别是军官的利益,不采用铁血的手腕,是拿不下来的,好处是江宁营到了辽东,若是有军队哗变,江宁营随时可以镇压。
  隐隐的,苏天成感觉到了,今日的进攻,恐怕会出现麻烦的,如果说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够拔除外围的据点,还真的是很麻烦的事情。
  不到一个时辰,就要展开进攻了,大战之前,总是显得很宁静。
  中军帐。
  洪承畴进来了,脸上的神情有些严肃。
  中军帐里面,只有苏天成一人。
  “大人,下官有些担忧啊。”
  “你有什么担忧,说说看。”
  “大凌河城外围的据点,分布很广,这一代的地域也是开阔的,若是展开进攻,大军可以悉数压上,大人的要求,并非是歼灭驻守据点的后金鞑子,只要能够将鞑子赶回到大凌河城之中,就算是取得了胜利,如此的情况下,下官以为,吴将军应该是发动全面进攻,一鼓作气将后金鞑子从据点赶走的,后金鞑子有红衣大炮,这样的进攻,肯定是有着一些伤亡的,但能够速战速决,对于整体的局势是有利的,可吴将军的安排不同了,依旧是采用方阵的攻击形式,每个方阵两千人,这样的攻击办法,恐怕难以取得成效啊。”
  苏天成的脸色开始阴沉了,吴三桂这样的安排,明显是保存实力,损失一个到两个方队,甚至是三个方队,也就是几千人的伤亡,但这样的伤亡,对于后面的方队,影响是致命的,谁都是怕死的,看着前面的方队失败了,后面冲锋的军士,心存顾虑,士气肯定是低落的,那样的情况下,攻击不可能取得成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