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泉州造船厂成立

  光熹三年,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到来。
  已经成为北方第一雄城的卧虎城,每到新年到来时,注定要成为热闹异常的地方。因为卧虎城严格执行着入城审核制度,所以总能将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关在城门之外,让这些无奈之下的人们只得前去距此不远的长子县城逗留,等待准许进城的通行证办理下来,才可以一睹天下雄城的风采。
  在卧虎城内紧挨着暗影总部的一处地角,半年前不声不响地起了一座官署,到现在也没有挂牌,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用途。
  前些日子,返回吴州的鲁肃再次带着一批船匠来到了卧虎城,按照赵兴当初“圆桌会议”提出的条件,鲁肃带来的两百名船匠必须是技术熟练的师傅,要是有冒充的,那就休怪赵兴翻脸将祖茂继续扣住不放行。
  当初鲁肃再次北上的时候,有谋士建议孙坚,给赵兴随便找些学徒送过去糊弄一下就行,反正赵兴是出生在北地的旱鸭子,他哪里见过楼船,又哪里懂得如何造船。结果鲁肃出来强烈反对,他的话说的很直接,谁要是把赵兴当傻瓜,谁就是最大的傻瓜!
  鲁肃的意见是不仅要给赵兴提供船匠,而且为了增加赵兴对吴州的好感度,还要多提供一些人手,在这里面最好还要有大师傅。孙坚当时想不通,问鲁肃为何这么建议。鲁肃答曰:“吴州与晋国远隔千山万水,现在便防备还不如与其交好,多换回一些实在的好处,抓紧时间壮大自己,防备左邻右舍的算计!”
  孙坚想了片刻,认为鲁肃远交近攻的策略有道理,于是同意了鲁肃的意见,并让鲁肃主要负责此事。到光熹二年的腊月间时,鲁肃便领着三百名船匠抵达了卧虎城。
  当时赵兴正好也返回了卧虎城,听说鲁肃带着三百船匠再次来到了卧虎城,赵兴觉得鲁肃这人果然靠谱,便生了交好之心,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祖茂当时便被赵兴请出来交给了鲁肃,宾主双方吃了一顿饭,不等鲁肃开口,赵兴便丢给了吴州一些以前不曾给的好处,比如吴州急缺的一批战马和农具。
  鲁肃见自己的一番努力总算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于是满心欢喜地带着祖茂,在赵兴派出的亲卫护送下返回了吴州。
  就在鲁肃抵达不久,代表袁术从扬州前来的使者李丰,也带着两百庐江船匠抵达了卧虎城。因为跟袁术的关系实在差劲,所以赵兴压根没有出面接见李丰,只是让陈宫代表自己跟李丰做了交接,接收了两百名船匠,然后将两千丹阳兵交给李丰,让其带回扬州。
  如此一来,晋国便有了五百懂得造船工艺的匠人,埋藏在赵兴心底很多年的一个蓝色梦想终于开始生根发芽。
  暗影总部旁边那个官署,就是赵兴命人修建的未来的晋国水师总署!
  为了让这些远离故土的船匠今后能够安心为自己工作,赵兴在除夕夜,专门在醉仙楼摆了几十座酒席,宴请这些船匠一起吃了顿年夜饭。在宴会上,赵兴明确地告诉众人,今后这些船匠的家人都可以接到晋国定居,只要大家能够造出令赵兴满意的船只来,大家的工钱比在吴州和扬州时多出三倍,而且到了年底还有大红包可领。如果表现卓越的工匠,还可以获得卧虎城颁发的功勋,最终定居卧虎城!
  这顿饭的效果,在赵兴的鼓动之下,立即成倍地放大。这些工匠来了卧虎城之后,也私下里到处游逛过,对于卧虎城的感受从最初的震撼到现在的羡慕,可谓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正月十五还没有过,便有船匠代表登门拜访赵兴,询问何时开工造船,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一斑。
  赵兴见工匠们急着表现,便立即命人唤来返回卧虎城过年的徐庶,让他即日带着四百名船匠前往幽州渔阳郡,保证将这些船匠交给司马直。
  徐庶领了命令,与老母亲辞别,带着五百卫队和四百名船匠一路不停歇地向幽州渔阳郡进发,用了二十天时间终于见到了司马直。
  司马直之前已经接到了赵兴的信函,已经提前做好了一些接手的准备工作。等这批船匠抵达之后,他便转告赵云,让赵云安排手下小将田岳带着四百船匠沿着沾水向下而去,直到抵达一处名为泉州的地方,这才停了下来。
  这处被称为泉州的地方,位于现今天津市的西北方,就在现在的武清地区附近。这跟后世闻名天下的港口城市福建泉州,一南一北差了几千里路,压根不是一回事情,大家千万不要搞混淆了。
  赵兴之所以将造船厂的地址选择在渔阳泉州附近,因为此处便利的地理位置。泉州位于沾水下游,距离沾水入海口不到三十里路程,是非常理想的建造船坞的地点。
  因为沾水的上游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可以为造船提供必需的大型木料,而且因为沾水上游天气寒冷,生长的木材质地都很坚密,很适合作为大型船只的龙骨和桅杆使用。到时候组织一支伐木队,在沾水上游砍伐一些适合的木材,然后顺着沾水放下来,在泉州再被人捞起来,可以节省许多的人力。造船厂造好的船只,可以顺着沾水进入渤海湾试航,来回十分的便捷。
  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原因是,水师从泉州出发,可以向东直达辽东公孙度占据的辽东郡平郭城,向南可以抵达青州的东莱郡。如过贴着海岸线航行摸到漳水的入海口,则可以逆流而上抵达渤海郡的南皮城。
  以赵兴来自于后世的军事眼光,他怎么会看不到泉州这么有利的一处战略要地呢?所以泉州作为他亲自指导的第一座水师城,今后许多年都将成为烧钱的地方,被赵兴时刻所关注。
  来到这个时空之后,赵兴这些年翻阅了许多文献史料,对于汉代时期的航海和造船业水平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从赵兴掌握的情况来看,与同时期世界上其他的文明相比,汉代的造船业已经非常发达。当时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而战船有很多则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而来的。
  汉武帝时期,曾极力开辟海上交通,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在汉武帝的努力下,汉朝先后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第一条航线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此为南北沿海航线。第二条航线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朝鲜和日本,这正是赵兴即将动手再次实现的一件事情。第三条航线则被后世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即徐闻、合浦航线。(注1)
  既然汉代的航海已经如此发达,战船的制造工艺和技术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赵兴虽然出身陆军特种兵,但他也是陆海空三栖作战的精英,对于海洋和舰船有一定的了解,他知道无论任何时代,战船比民船的制造要求都要高出许多。战船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性能上,都要明显优于民船。首先战船要坚固,能够防御敌人的进攻;其次要有攻击性,必须配备能进攻的武器,还要求速度,更要灵活,进退自如。所以直到二十一世纪,战船的制造水平仍然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高低。
  汉代的战船已经发展了很多种类,如戈船、桥船、斗舰、艨艟(念蒙冲)、楼船等。三国赤壁之战时,曹操与孙权在长江上摆下了几十万军队,动用了数万艘大小战船,想一想都让人觉得感慨万分。
  汉代楼船是中国汉代楼船军的主要战船,也是中国早期出现的战船之一,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多层上层建筑。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称为楼船卒、楼船士,水军将校称为楼船将军、楼船校尉等。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汉代楼船甲板上布置多层上层建筑,甲板下设置有舱室,供棹卒划桨之用。棹卒是划桨的士兵,在舱内的棹卒具有良好的保护,可以免受敌人之攻击。楼船甲板上的战卒手持刀剑,以敌人短兵相接,进行接舷战。
  在汉代楼船的舷边设有半身高的女墙,以防敌方的矢石。在甲板上女墙之内,设置第二层建筑,称为庐,庐上的周边也设有女墙,庐上的战卒手支长矛,有居高临下之势。在庐上面有第三层建筑,称为飞庐,弓弩手就藏于飞庐内部。弓弩手发射箭矢,是远距离进攻力量。最高一层为爵室,相当于现代舰船的驾驶室和指挥室。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率有大小楼船两千艘,战士两万余人,可见汉代楼船军规模之大。
  这一世,赵兴既然来到了东汉末年,自然不会让老曹和孙坚等势力专美于前,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建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大型舰队,以此实现他占据某些长久以来汉人都不能占据的岛屿,也算是圆他上一世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注1:《汉书u2022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腊);又船行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
  ps:亲们,当你们看到这一章时,已经距离南道此刻码字的时间(6月2日凌晨5点),过去了整整8天!好吧,我承认这一章有点注水的嫌疑,关于汉代楼船的描述,明显不是出自南道的指端。但是,本章最后的近千字实际上很有价值,因为以后南道还要描写东渡朝鲜半岛和日本岛的作战,还要描写海上通商,所以,现在算是为大家提前做个科普教育吧。
  如果你们知道为了在不能接触网络的十天时间内做到不断更,南道已经坐在电脑前疯狂码字存稿超过20个小时,你们就会知道俺现在有多辛苦。
  还有11日的最后一更稿子需要码出来,到了12日南道就能重新出现在网络的另外一端了……
  亲们,南道正在拼命呢,为了心中那个从未说出来的承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