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革新举措

  淳于越这人很是迂腐,历史上要求秦始皇效法三代之制,进行分封,因此而引发了焚书坑儒,令秦朝背上骂名。
  如今,他却被秦异人说服了,终于意识到分封制的问题所在,赞成郡县制。
  此人改变了看法,那么应该不会有焚书坑儒之事了。秦异人倒没有拿儒家开刀的想法,虽然儒家迂腐,不切时用,然而,儒家还是有其可贵之处。因为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善长粉饰的了,若是用得好的话,足以令秦国得到莫大的好处。
  “君上,淳于越还有一事上奏。”淳于越在分封一事上没有得到奖赏,心有不甘,忙道。
  “哦。说吧。”秦异人道。
  “君上,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文字不能用了,大秦当重订文字。”淳于越忙道。
  “善!”秦异人微一颔首,笑道:“先生说得对,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文字是不能用了。你们知道吗?寡人每天看奏章,这叫一个头疼,有用齐文写的,有用赵文写的,有用楚文写的,有用燕文写的,有用魏文写的,有用韩文写的。寡人光是请人来译,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书同文是必然之事。”
  终于提出了一条让秦异人赞赏的建议,淳于越大是满意,昂头挺胸。
  “先生此议甚好,赏酒。”秦异人右手一挥,立时有内侍端来一爵酒。
  淳于越先是谢过秦异人,这才接过酒爵,一饮而尽,痛快淋漓。作为名士,要是没有得到赏酒,那太没面子了。
  “敢问君上。要以何种文字一统天下文字?”淳于越打量着秦异人问道。
  “先生如此问,是有定见了,你以为何种文字为宜?”秦异人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君上,淳于越以为秦国的籀文为宜。”淳于越忙道:“秦一天下,秦之籀文推行天下最为合适。”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
  秦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的籀文成为统一的文字,似乎是天经地义。
  “不!”秦异人却是断然否绝:“以何种文字一天下文字,这需要饱学之士来考证。哪种文字是华夏的正统。代表华夏的传承,就用哪种文字一天下文字,并一定非要秦国的籀文。”
  文字这东西不同其他的,看上去不是很重要,其实极为重要。这是一种传承,代表着华夏的文明,马虎不得。必须要进行考证,正统者,代表华夏传承者,方能推行天下。
  历史上,秦始皇把秦国的籀文推行天下。那是因为经过饱学之士考证之后,一致认为秦国的籀文是最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原因在于,秦国所得之地是周室旧地。也就是岐丰之地,秦国继承了周室旧地后,同时也继承了周室使用的文字。
  而周室使用的文字又是源自于商代文字,商代文字又源自夏代。是以。秦国的籀文是列国文字中最为正统的了。
  “君上胸怀比大海还要宽广,淳于越佩服。”淳于越身子躬成九十度。毕恭毕敬的道。
  秦异人不用秦国的籀文,而是要经过考证,选其最为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的文字推行天下,这份胸怀极为宽广,令人服气。
  “君上圣明。”殿中人无人不服,齐声颂扬,用词不是“英明”,而是“圣明”,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服气。
  就这样,这议事越来越融洽,气氛越来越好,人人抢着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最初的几天,来自山东之地的读书人、饱学之士有不少人被申斥了。因为他们还不太习惯秦国朝堂的整肃,说着说着就犯了指责攻讦的错误。过了几天,他们习惯了,就未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所议之事,最初的分岐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分岐越来越小。
  到了第十八天,再也没有分岐了,达成了共识。
  秦异人把范睢、王翦、黄石公、尉缭、李斯、李牧、司马尚、韩非、蔡泽、范增、蒙武、蒙骜、王陵、郑国、李冰、顿弱、姚贾、荀子、公孙龙子这些文武重臣,著名学者召集到上书房。
  请众人坐下来,命内侍送上茶水,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道:“经过这些天的朝议,岐见越来越小,共识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寡人之意,可以正式拿出革新举措了。”
  “没错,臣赞成。”范睢率先表态,道:“这次的朝议非常成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提了很多我们以前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只要国府拿出革新举措,再让官吏们明白,就能正式推行,在全国革除积弊。”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众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范睢这话。
  “君上,还有一事,得及时办理。”韩非眉头一挑,道:“各国宗庙、王陵皆是公器,应当毁之,不留一点痕迹,免惹事端。”
  六国的宗庙王陵既不属于私人,是公器,因为具有象征意义。若是任其留着,就是在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念想,他们会借机滋事。是以,毁掉各国宗庙、王陵是最好的处置之道。
  “韩非,你此议甚是。只是,你有没有想过韩国的宗庙王陵?”秦异人点点头,打量着韩非问道。
  “哎!”韩非一声叹息,冲秦异人抱拳,道:“君上,臣出自韩国,这无法改变,还请君上不要毁弃韩国宗庙、王陵。”
  韩非的出身是最令他苦恼的事儿,要不是他出身韩国宗室的话,他也就不会被秦异人流放到西域。
  “韩非,在寡人出兵灭韩之前,你披头散发,前来见寡人,为韩国计。其实,你并非是想存韩,是在尽孝,因为你不能背弃祖宗。”秦异人点点头道。
  这话一出,韩非眼圈儿一红,差点流泪了。秦异人这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了,韩非当时如此做,并不是真要存韩,是因为他出身韩国宗室,不能背弃祖宗,不得为韩国出力,他这是在尽孝。
  能懂韩非者,秦异人是也,由不得韩非不激动。
  “韩非,我们来个协定。你忠心为大秦,那么,寡人就留着韩国宗庙王陵。若你有异心,休怪寡人无情。”秦异人眼中精光闪烁,盯着韩非。
  “谢君上。臣一定尽心尽力。”秦异人这是法外施恩了,韩非哪能不感动,忙跪在地上,冲秦异人叩头谢恩。
  秦异人扶起韩非,冲众人道:“经过这些天的朝议,寡人以为革新举措主要有:料民,查清山川地理人文口众之数,为治理提供准确的数目,此为第一要务。”
  料民,相当于现在的“人口普查”,极为重要。只有经过料民,掌握了第一手准确的资料,才能进行治理。
  “道路不通,难以通行,车同轨势在必行,这事得由蔡泽拿出个章程出来。”秦异人冲蔡泽道。
  道路宽窄不一,一国的道路与另一国不同,这会极大的阻碍经济的发展,修路就是重中之重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很有道理。
  “诺。”蔡泽忙领命。
  “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要想有饭吃,就得种地,就得兴农事。要兴农事,就得兴修水利。”秦异人冲李冰和郑国,道:“这兴修水利之事,就交给二位了,你们得好好筹谋。”
  李冰和郑国是两位绝世水工,把这事派给他们再好不过了。
  “诺。”治天下之水正是二人心中所想,无不是大喜,欣然领命。
  “文字不一,交流不便,书同文势在必行,这事就交给荀子和公孙龙子。二位率领一批饱学之士,考证出最能代表华夏传承,最为正统的文字。”秦异人冲荀子和公孙龙子道。
  荀子和公孙龙子是当时学术界的泰斗,学识渊博,把这事派给他们令人放心。
  这是大好事,欣然领命。
  “废分封,立郡县,天下设郡县,郡县一设立,就能废除各处关隘,此事刻不容缓。”秦异人冲李斯道:“自从寡人北征匈回来后,李斯你就在着手此事,这事还是交给你,由你牵头。”
  在秦异人北征匈奴回到咸阳后,就把李斯派去管理图籍,收集资料,为的就是此事。眼下,正是李斯施展的时候了。
  “诺!”李斯昂头挺胸,大声领命。
  “丞相,你居中策应,从中调度。”秦异人冲范睢道。
  “诺。”范睢身为丞相,不是要事必躬亲,而是从中调度策应。
  “朝议先暂停,你们立时行动起来,拿出可行的办法。然后重开朝议,趁着各地官员、名士、饱学之士集中的良机,好好细商。”秦异人最后道。
  人多力量大,可以集思广益,找毛病,推搞各种细节,使得革新举措更加适用,也就是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范睢他们领命后,自去忙碌。
  虽说秦异人早就在准备一统之后的治理,然而,真正事到临头时,方知其中的艰难。
  秦异人、范睢、李斯他们又是忙得没有时间吃饭,没有时间睡觉,眼睛红通通的。
  好不容易,费时半月,方才拿出个大概,然后,秦异人再度召开朝议。
  前段时间,经过近二十天的朝议,已经达成了共识,大的方向上没有分岐了。可是,在执行的细节上,又是分岐很大,天天都在争论,整个朝殿中嗡嗡直响,如同打雷似的。
  好在,随着时间的进行,这种争议越来越小,共识越越来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