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虎贲铳的威力!
(0093)
以浮山所匠作坊目前的工艺,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满足设计需要的枪管,还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枪管是卷制的问题,在射程和精确度上,肯定不如机械制造出来的枪管。同时,炸膛的几率依然比较高。不过,这没有关系。历史上的米尼式步枪,最大射程达到918米,在550米之内基本能够准确的命中目标。即使是各项指标完全减半,最大射程只有500米,在300米范围内准确射击,也是划时代的武器了。
解释清楚膛线的制作原理,还有米尼弹的特点以后,剩下的工艺,就没有什么复杂性了。燧发枪是明朝自身就有的,工艺难度并不复杂,关键是舍不舍得成本而已。燧石算不上是稀缺物资,只要用心找,还是能够找到的。铅矿石也是一样。实在不行,就用软木或石墨代替。
刺刀的问题就更加容易解决了。现有的三棱刺,经过改造以后,就可以套在枪管上使用。卡座的加工有一点点的难度,却也不是很大。枪托和护手,更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崂山最不缺的是什么?木材!质地极好的榆木、楸木、柞木、杉木、胡桃木,要多少有多少。
“如此说来,这个米尼式步枪还真是可行的。”
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亲手用纸张仔细的探讨了膛线的制造以后,又做出了米尼弹的模型,最终两人确信,张准的建议理论上是可行的。至于工艺上的事情,就是他们两个的业务范围了。
其他的工匠,也对米尼式步枪进行了充分的质疑,从各个细节进行质疑,然后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大家想到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也全部解决了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不过,这依然是理论上的。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来,还要亲自试验过才可以。
“现在就开工吧!”
张准说到做到。
时间一分都不能耽误。
在明末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米尼式步枪自然是越早装备越好。
张准将国产的米尼式步枪命名为“虎贲铳”。
借我三千虎贲,复我浩荡中华!
张准最后确定的虎贲铳规格:枪管长度是36寸(约1200毫米),枪管口径0.36寸(约12毫米),米尼弹的重量是6钱(约20克)。配套用的刺刀全长380毫米,由三棱刺改装。虎贲铳不配刺刀全长1520毫米,配刺刀全长1900毫米。虎贲铳的长度数据,基本上和英国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相似。
为了统筹虎贲铳生产的各项要素,张准成立了装备司,由周石文和罗大山两人担任管事。张准一次就给了周石文和罗大山一千五百两白银,作为虎贲铳的启动资金。如果这个资金不够,还可以继续问张准要。根据三人的测算,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每支虎贲铳的成本,应该是二十两银子左右,大约相当于一支纯钢长矛的价格。同样的价格,威力却要比长矛厉害多了,可见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确定生产虎贲铳以后,李奉来等人生产出来的第一批优质钢,很快被送到了匠作坊。周石文和罗大山等人,立刻忙碌起来,制造第一批的枪管。其他的工匠,也都集中过来,首先攻克膛线这个拦路虎。即使大家经过了反复论证,对于膛线,有信心的人还是没有几个。
果然,即使明白了膛线的制作原理,又有张准在旁边亲自指点,在制造膛线的时候,工匠们还是感受到了非常强大的阻力。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只要有一点点的误差,膛线就无法接上了。而无法接上的膛线,根本无法产生作用。李奉来送来的几十斤钢片,基本上都被毁掉了。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误差越来越小,希望越来越大。否则,大家的信心,还真是要受到严重的打击了。
差不多五天以后,第一根带膛线的枪管,才终于生产出来了。膛线的确是完全对上了。张准用这根枪管进行测试,其强度用来肉搏还是足够的。不过,这样的枪管,能不能用于实战,还必须经过多次试验。
同时,米尼弹的制作也在进行中。相对于膛线而言,米尼弹的制造,就要简单多了。至于燧石的击发,也有工匠解决了技术难题。本来大明朝自己就有燧发枪,有些工匠是知道击发原理的,照搬过来就是了。颗粒状火药的制作,开始时有些麻烦,后来也被聪明的工匠解决了,《纪效新书》和《武备志》都是有记载的。此外,一些上了年纪的工匠,也知道大体的制作方法,仔细回忆起来,反复试验,颗粒状火药就出来了。
枪托、护木、背带、准星、照门,同样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的。其实,明军的很多火铳,甚至是火炮,都按照有准星和照门,还有详细的刻度,可以根据刻度来调整射击角度。这些,都是徐光启改进的。可惜他去年就去世了。提到徐光启,后世的人都承认,此人乃大明第一科学家,可惜一直不怎么受到重用,郁郁不得志。否则,明军的火器装备,肯定会更加的厉害。
很快,第一支虎贲铳需要的所有部件,都全部具备了。
周石文小心翼翼的将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形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支虎贲铳。经过反复检查以后,周石文将米尼弹用推弹杆送入了枪管里面,然后在火药池撒入颗粒状火药。燧石也已经准备妥当。至此,发射工作全部完成。
“开始吧!”
张准沉声说道。
周石文等人就用绳索,将虎贲铳固定好,用绳子绑在扳机上。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炸膛。毕竟,这是第一把样枪,所有的部件都是第一次生产出来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会不会来一个炸膛,给众人一个下马威。万一炸膛,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家当然没有必要冒险。
在虎贲铳前面大约100米的地方,树了一块巨大的杉木板。杉木板的厚度,有足足三寸(大约100毫米)。按照测算,虎贲铳如果是直线射击的话,应该是打在木板上的。木板中央有圆圈,圆圈中间有红心。打中红心,说明准确度极高。打在圆圈内,说明准确度还可以。如果打在圆圈外,甚至是连木板都没有打中,就说明准确度实在是太糟糕了。木板的厚度,则是用来测算米尼弹威力的。
“放!”
张准亲自拉动了绳索。
“砰!”
一声巨响传来。
所有人的耳膜,都是轻轻一震。
一股黑烟冒出来,空气中马上充满了呛人的火药味。
枪响以后,张准立刻跑到杉木板的前面查看。
好家伙,正中红心。
红心只剩下一个小洞,米尼弹却是不见了。
欣喜的工匠们,急忙将杉木板剖开。结果发现,米尼弹就藏在杉木板的背面,距离穿出已经不足半寸(大约17毫米)。子弹本身已经完全变形,如同是扭曲的麻花。如此威力,实在是骇人听闻。工匠们一时间找不到任何的言语来形容眼前看到的一切,只能是在内心里不断的倒吸冷气。大家的脑海中,都不由自主的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这一枪,要是打在人的身上,会有什么后果?
“继续试验。”
张准内心同样的惊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工匠们现在对张准可谓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然是无言不听,无计不从,大家立刻跑回来,继续进行试验。熟练的推弹入膛,放入发射药。一切准备完毕。
“砰!”
虎贲铳第二次发射。
第二次的成绩,和第一次一样的优秀。米尼弹继续打中红心,同时深入杉木板达两寸半。这个成绩让大家继续欣喜无比。要是每一枪都有这样的水平,虎贲铳就可以批量生产,装备护卫队了。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从第三枪开始,米尼弹开始出现明显的偏差,没有打中红心,只打在了外面的圆圈内。越往后,偏差越大,深入木板的距离,也越来越浅,说明威力越来越弱。到第十枪的时候,米尼弹已经打不中木板了,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张准等人检查总结,发现枪管内的膛线,已经差不多被磨平了。
问题最终还是出现枪管上。
测试证明,原理没有问题,膛线没有问题,关键还是质量。
只打了十枪,线膛枪就变成了滑膛枪,这样的质量,当然无法量产使用。张准就算要求不高,起码得满足一场战斗的需要吧?加上日常的训练,一根枪管,要是无法准确射击五十次,根本就不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二十两银子就算不多,那也是钱啊!
“继续测试!”
张准面无表情的说道。
于是,大家继续给虎贲铳装弹,继续射击。
“砰砰砰!”
枪声不断,硝烟弥漫。
完全看不到子弹到底打在了哪里。张准要测试的,乃是枪管炸膛的几率。对于火枪手来说,炸膛始终是巨大的心理阴影。新手对于火枪本身的恐惧,甚至比对敌人的恐惧还要厉害。别的暂且不说,只要能够较好的解决炸膛的问题,推广使用火枪的阻力,就要减少一半。
令人惊讶的是,这根枪管,居然一直没有炸膛。一直打到了第五十发子弹,枪管依然没有炸膛。从这方面来说,绝对称得上是奇迹。当然,这和米尼式步枪的先进原理有关,膛压大大的减少了,炸膛的可能性自然大幅度降低。最终,枪管在第八十九次射击的时候,才彻底报废了。
后面的测试,对于枪管的性能来说,已经足够。关键是如何保证膛线的质量,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磨平。工匠们一致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个是钢的质量;一个是膛线的深度;一个是米尼弹的工艺。只有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一起努力改善,才能较快的提升枪管的寿命。
从十次到五十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是能够提升到一百次以上,那就更加完美了。
当然,要是质量更加优秀,枪管寿命达到两百次以上,张准做梦都会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