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万事有始 起于微末
自己子侄被打,被送去天津卫的庄子上做劳役,像是罗家那等感激涕零的毕竟是少数,心怀怨恨才是免不了的。
不过想想那天被在街上抽打的宁西伯之子孙永刚,大家也都是咬牙忍了,真要不知道好歹上门闹事,恐怕招惹更大的灾祸。
但锦衣卫巡捕司的巡街校尉们走在街上,遇到那等滋事敲诈的,遇到小偷小摸,当街抢劫的,还有那种欺凌弱小的举动,他们伸手去管,把犯人绳之于法,被他们救助的人当然是感激不已,有些店面少不得送块匾额,送点酒肉犒劳什么的。
一块匾额,不管是黑底红字,还是黑底金字,都不会少于五两银子,稍微做工好一点的,都要要价到十两银子以上。
有人把这个消息传到王通那边,王通笑着说道:
“这么送下去,锦衣卫衙门的值房中,岂不全是匾额,送面旗子也就是了。”
锦旗这个东西,王通随口说来,可问话的人却有点糊涂,不知道这到底是何物,少不得再多问两句,王通解释说:
“一面挂着的方旗,上面写着褒奖的言语,这个还省钱,也把谢意说出来了。”
这话传了出去,自然有人照做,布行先是接了这个卖卖,说出感谢赞颂的话语,他们就给制作出来。
连带着京师的吹鼓班子生意也好了不少,你要送东西去锦衣卫衙门,不能平白过去,少不得要吹吹打打,弄出番声势来,双方面子上都是有光。
锦衣卫原来在京师,甚至是天下间的名声都是极差,说句“鹰犬”就已经是不带偏见的夸奖了,认为这些人最无耻,最奸邪的小人,从前锦衣卫的表现的确也当得起这个名号,喜欢贪占小便宜,欺压良民百姓,胆小怕事,从不管盗抢之事,这样的人,稍微体面点的人家都不会正眼瞧看。
自从设立巡捕司巡街以来,见义勇为、惩恶扬善,严肃律法的事情做了不少,众人对他们的感觉也是一点点扭转。
不过,毕竟才这样几个月,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一时半会转不过来,不过罗家老太太送匾额去锦衣卫衙门,感谢锦衣卫管教好了自家浪荡子一事,却是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故事,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样的事情众人最愿意听,最愿意说。
京师官场上本因为魏允贞的奏疏而纷乱不堪,又因为两朝元老,当世名臣徐阶的逝去而悼念,喧嚷不停,顾不上什么别的。
对锦衣卫在京师百姓心中的变化,根本没有注意到,话说回来,就算是没有那么多纷乱事情,也不会有什么人注意到。
石马巷是京师头一等的繁华街道,和这条街道相邻,甚至隔出两条街的地方都是热闹非凡,繁华的很,地面和店铺的价钱却比石马巷要便宜许多,六月的时候,不知道那里来的豪客,买了好大一块地方。
本以为是要用来开铺面做生意,不过里面的房屋宅院拆了后,外面就用木杆和竹架搭好,用苫布围着,也不让人看清楚里面是什么,整天就看到从城外一车车的木料砖石拉进来,体面叮叮当当的响。
除却京师之外的其他地方,你这么做当然没什么人理会,但是在京师,你围起这么大块地方,却不让人看到里面干什么,有司就要来查问查问了,巡街的锦衣卫校尉进去问过,然后出来再不理会,五城兵马司的也来问过,顺天府的也来问过,问完之后都是再不做理会,该干什么干什么。
京师上下什么场面没见过,见到各处的衙门都这样,就知道这个背景估计很了得,各处衙门都是得罪不起,而且大家也不必担心里面会闹出什么乱子。
这年头的戏班子,真正上好的,唱得好,演得好,不会在街上抛头露面的赚钱,而是被豪门大户养起来,戏班里的小戏,除了唱戏之外,有时候还会成为豪门大户的姬妾之类的,至于那些琴师乐师之流,也都是收入不少,吃穿用度比起中等富户来还要强出许多。
但在茶馆酒肆中搭台唱戏的,那就要差太多了,且不说闹哄哄的吃茶喝酒,没什么人理会你,唱戏赚的,也就是个温饱,想要多赚,那是别想,偶有什么富户做寿办喜事,什么村子里祭神,请班子来唱几出大戏,这个算是好买卖了。
正因为求活不易,所以没那么多讲究,大户的戏班子还要个风雅,讲究个文辞,这些戏班子是什么愿意听就唱什么,有什么艳词艳曲,什么粗话俚曲,都能拉来演的,台下捧场,他们才能赚些赏钱。
也是七月初的时候,在京师南城两个辛苦求生的戏班子突然间销声匿迹,没了这两个班子,倒是让一些找堂会的人家,还有一干茶馆酒肆等感觉很不方便,这两家虽然是草台班子,但唱功还不错,经常弄出个时新曲子,客人也还捧场,不过的确赚的不多,据说只有唱堂会的时候才能见点荤腥,清苦的很,这样的班子,散了的确是可惜,不过散了也就散了,京师中这样的班子不少,不差这一家,找别的就是。
天津卫的三江商行生意做的大,也就是这五六年的工夫,卖卖就好像是泼天一般,海上的生意不必说,在宣府、蓟镇、大同、辽镇这几处也是生意滔天,每日里金山银海的朝家里捞钱。
在天津卫地面上呆过五年的人都记得,当年天津卫可没有三江商行这一号卖卖,当年是通海、晋和和勇胜三家。
也就短短的几年功夫,这三家商户或者是消失,或者是被三江商号盘了下来,现在在天津卫做生意的外人,有时候不愿意和三江商行打交道,就去其他家,或者是通海、勇胜和晋和的老客户,也不愿意轮换。
不过他们都不知道,这三家已经是三江商行的产业了,这三家商户有几处老关系却是三江商行比不了的,比如说大同边镇北边的草原各部,都和这三家商户做了多年的生意,有很多大同镇的商人也是在这三家进货的。
万历十年之后,通海、晋和和勇胜在草原上的生意却受了阻碍,也不知道有什么原因,反正鞑子不跟这三家做买卖。
这局面倒也好解决,无非是换个名号,甚至在大同府和太原府再开个货栈商行的,然后将货物运送贩卖出去就是。
原来的大同镇副将,现在暂代总兵之职的马栋,对三江商行的生意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关照,有了这个关照,就算是草原上的鞑子也要给面子。
草原上和大明又是不同,大明各处好歹有个王法规矩在,在大明有人劫掠商队,到时候公文以下,地方上的公差,甚至是官兵都要前往缉捕,总归是天涯海角,没有你跑的地方,但草原上不同,这边是鞑虏蛮夷的地盘,不是王化之地,虽说俺答部之类的大部也是立下规矩来,但茫茫草原,好像是大海一般,那流窜的马匪强盗,还有些小部落,抢了也就抢了,杀伤人命曝尸荒野,货物抢夺而去,连个说理的地方也没有,那有官府给你告,何况抢了跑掉,茫茫草原,那里抓人曲。
甚至有些俺答部直属的将官率领骑兵出来私下做活,这个更是没有地方讲理去了,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草原上对大明的各色货物极为依赖,商人们不敢来了,等于是破坏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事情也不算过度。
三江商行以往在草原上做生意走商队,都还算是太平,没出过什么事情,但进了万历十一年七月间,天津卫这边的生意人却知道,三江商行的不少商队在大同北边草原上遇劫了,说起来,天津卫有本事在大同那边和鞑子做生意的,也就是三江商行一家而已。
既然遭劫,生意还要做下去,那就要找些法子保护,所以三江商行就和骑兵马队联系,请他们派人帮忙。
虎威军分为两个团,但马队、炮队都不在编制之中,马队在严格的意义上是由三江商行供养的看家护院队伍,既然不在编制中,自然也不受官府的管制,花别人的银钱,自然要帮着做事,当即就划出几百骑前往护卫。
这几百骑分成几队前往,不过这场面还是让天津卫各处的商户震动了下,到底是大买卖,连护卫的骑兵居然都是一人双马,兵甲齐全,这样的护卫,就算是给军将们做亲兵家丁都不差什么的,居然去给商队做护卫。
第一队护卫经过京师地界的时候,马三标带着十几个人和他们汇合,一同赶往山西大同。
山西那边,挂了其他名头的三江客栈正在备货,一直很关注他们的其他商人却不理解,眼下年景正好,草原上也不缺粮食,你准备这么多粮食作甚,跑一趟草原还不如在山西几府做买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