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法金汉的选择

  柏林,勃兰登堡门,进入帝国时代古柏林的大门,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分裂与团结的见证,欧洲东西部历史的见证同样也是世界历史的见证,
  由卡尔?朗汉斯设计的这座建筑已经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他目者了拿破仑骑马从其下面走过,也目睹了威廉一世战胜法国后的胜利阅兵,同样也目睹了,1914年,国王的陆军从这里出发,进攻法国。!。
  可以这里见证着普鲁士的兴衰,而作为勃兰登堡门象征的“胜利女神”更是其见证,从1791年勃兰登堡门的完工,再到两年后,祈求和平与胜利降临的胜利女神马车铜像落成,那时这里似乎见证着普鲁士的强大。
  而在十几年后,普鲁士迅速衰落下去,法国的崛起,普鲁士的惨败,除去迫使普鲁士割地,并支付巨额赔款之外,获得胜利的拿破仑宣布“胜利女神”为其战利品,折运回法国。从那时起,勃兰登堡门的铁支架孤零零的指向天空,时刻提醒着普鲁士人牢记这一耻辱。从那时起,被掠走的胜利女神成了争取自由的国家象征。直到年后,击败法国之后,在全国下的一片欢腾声中,布吕歇尔元帅将胜利女神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
  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勃兰登堡门的故事或许沉寂了,但是勃兰登堡门和他面的胜利女神,却一直默默的注视着普鲁士。注视着其统一整个德意志世界。实现了统一德国的夙愿,而在两年前,胜利女神默默的注视着在陷入一股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爱国狂热中,在“为了帝和祖国”的号召下,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在女人不断挥舞的手帕海洋中沿着这里,皇家禁卫军、骠骑兵、枪骑兵、炮兵和步兵身穿华丽的军服,在夹道欢迎的群众发出的震耳欲聋欢呼声中,开拔前线。
  可是没过几个月,曾经一片狂热的柏林和德国一样,都陷入了“对战争昏昏欲睡”的状态。从前线的传来胜利捷报越来越少,市场的奢侈品和消费品越来来稀罕,新鲜水果、高级酒、咖啡、糖果、丝绸衣服和皮鞋首先从商店消失,随后是鸡蛋、白面包、肉制品和猪油。甚至就连土豆、面粉和煤炭都成了稀缺的紧俏商品。
  这一场战争,随着西线的僵持,似乎成了没有止境的战事,几乎每一个德国人都在讨论着一个话题,如何打破僵局。平民如此讨论着,对于德国陆军参谋部而言,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总司令部的那些参谋们。
  1916年的开场戏在德国陆军参谋部会议厅里演,其主角是法金汉将军,中欧诸帝国事实的总司令。1914年9月14日夜间。当时任陆军大臣的法金汉被德皇任命为德军参谋长。因为冯?毛奇将军在马恩河之战胜负已经分明时对国王说了“陛下,我们已经输掉这场战争”之后,身心俱裂地从这一职位隐退下来。这位德国陆军新指挥官还在一段时间内保留陆军大臣一职;新年伊始他交出后一个职务,但后来继任人仍是他自己。因此,法金汉集军事大权于一身,在几乎整整两年的时期里他继续行使无可争议的权力。他继承了一份支离破碎的遗产,那是他的前任押下并输掉了的大赌注。向巴黎的突然袭击,对比利时的蹂躏,以及用一次打击结束战争的所有希望均告失败。这使德国在世界名声扫地,迫使英帝国动用财富、海军和不断增长的陆军力量与她兵戎相见。
  在东方。奥地利军在朗贝尔战役的失败抵销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胜利,因而他们的军队停滞不前,他们的领土受到封锁,海贸易受阻,德国统治者必须准备与人口和财富几乎双倍于己的诸国联盟进行一场持久战;这些国家借助于海军力量。传更新不但控制了全世界的资源,而且在关键时刻掌握了在何处进行下一次打击的选择权。这同样为德国赢得胜利添加了太多的不必要因素,此时在德国陆军参谋部内,法金汗将军,正在向参谋部的将军们讲述他的计划。
  “……因为敌人的错误和德国本身采取了进攻弱者的方针,她及时地挽救了她在1914年底陷入的灾难性局势。机遇和主动性回到了德国一边,下一步行动掌握在她手中。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
  对于西线的僵持,以及德国最弱盟保加利亚的消失,对德国产生的影响,对他们的士气打击,像他们在西线遭受的最沉重打击一样严重,对于整个局势的演变,德军参谋部的反应是渴望和焦虑。负有主要责任的法金汉自然需要在此时煞费苦心地解释他发动这一战役的原因。
  “在萨洛尼卡,苏伊士运河和美索不达米亚取得了胜利,只有这些胜利才能加强已经在地中海沿岸各国和伊斯兰世界出现的信心,使它们认为英国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就像鼓吹作一次亚历山大向印度或埃及的进军,或者像鼓吹在萨洛尼卡发动一场压倒性打击的人士所希望的那样。……”
  因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东线的胜利,使得他们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而且在参谋部中也有相当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德国应该首先击败俄国,随后才考虑在西线反攻,面对这种言论,法金汉自然加以抵制,并且抵制继续攻击俄国的计划,而此时,他则向这些将军们解释着抵制继续进攻俄国的理由。
  “根据各方面的报告,‘巨人帝国’的国内困难正在迅猛增多。即使我们或许无法预见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俄国的内部麻烦将迫使它在较短的时期内屈服。……除非我们再次准备将不相称的重担加于我们的部队,而这是我们储备状况所不允许的。鉴于天气和地面状况,我们想在4月份以前在东方进行一次旨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攻势是不可能的。乌克兰的富饶国土是可以考虑的唯一目标,通往该地区的交通工具肯定不足。可以假定,我们应该要末得到罗马尼亚的忠诚,要末下决心将它打败;不过两者暂时都不切实际。直捣彼得堡,如果这一行动获得成功,那里有百万居民,我们还不得不用自己捉襟见肘的储备养活他们,所以此举也不是最后胜利。向莫斯科进军将把我们不知带往何方。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完成任何述任务。由于所有这些理由。作为我们反攻的目标,俄国必须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
  在分析了一番进入俄国的利弊之后,法金汉将视线投向丹维少校,他是兴登保。那位“东普鲁士的救星”派至参谋部的军官,在这里个,于某种程度,作为兴登保的代言人,他是参谋部中,东线派事实的领袖。
  “将军阁下……”
  不待丹维少校表达自己的意见,法金汉却是极为粗鲁的打断他的话,继而进一步分析起了他于去年用数月时间,亲自考察过的西线战场。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西线在佛兰德,远至洛雷特山脊。由于地面状况任何纵深军事行动在仲春以前都不可能施展。在该山以南,当地指挥官认为大约需要30个师的兵力,而北部的进攻也需要相同数量的部队。但是我们不可能将如此数量的兵力集结于我们战线的一个点。……此外,从我们的敌人大规模进攻的失败中应该得出的教训是,绝不可模仿他们的战争方法。大规模突破的进攻,即使拥有高度集中的兵力和物资装备,面对装备精良、士气旺盛,且人数并不处于严重劣势的敌人,也绝不能认为已有了成功的指望。防御者通常都能成功地弥合缺口;如果他决定主动撤退,就能轻而易举地办到。想阻止其撤退几乎不可能。企图阻止而形成的突出部,大量暴露在侧面火力的射程之内,有成为屠场的危险。指挥与供应受敌包围的我军大量部队,在技术困难极大,实际达到不可克服的地步。”
  因为在这间会议厅中的众人皆是军事的行家。所以,已经说服德皇威廉二世的法金汉知道他不能有一丝隐瞒。
  “我们必须同样反对以较不充分的手段进攻英军战区的任何企图。只有在进攻可达到合理程度的目标时,我们才赞成采取这种行动。但当前没有这种目标;我们必须至少把英军完全赶出大陆并迫使法军退到索姆河后面,如果达不到这一起码目标,则进攻将是无意义的。……”
  在议论完所有述选择之后,法金汉将军推出了他那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
  “那么也就只只剩下法国了,……现在法国的紧张局面几乎到了爆炸点。……法国进行没有把握的大规模突破是不必要的,无论如何不在我们考虑之列。我们进攻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是在西线,法军防线的后方有几处法军总参谋部不得不投入所有兵力死守的目标。如果法军死守,他们将浴血奋战,因为不存在自愿撤退的问题,不管我们是否能达到目标。如果他们不进行死守,我们达到了目标,将对法国士气产生巨大影响。而就一次狭小战线的军事行动而言,德国不会被迫如此集中去耗精力,因为所有其他战线实际都已逐渐收缩。德国能够满怀信心地面对可能出现在那些战线的敌方为解救自己的进攻,而且的确可以希望有充足的现成兵力,用反击回答这些进攻,因为她有充分自由,可随时根据自己的目的加速或延长进攻,加强或者突然停止进攻。”
  声音一落,不待他人插口,法金汉便说道。
  “现在我要讲的目标就是贝尔福和凡尔登。述考虑适用于这两个目标,不过必须将凡尔登置于优先地位。法国在那里的战线距德国的铁路交通线不到12英里。因此。凡尔登是法国人企图用相对小的军事代价。造成德国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整个防线无法防守的最强有力的支撑点。在圣诞节,我决定实施由这一推理过程形成的观点。”
  此时参谋部中的绝大多数将军们,都被法金汉这一大胆的决策为惊呆了,他们清楚的知道,执行法金汉的新政策需要差不多完全放松对俄国的压力。
  “那么东线呢?”
  丹维少将反问道。
  “我要说的要是,在1916年不再进行任何针对俄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东线不能指望得到任何增援。全部德军从加利西亚战线撤到南方,同时兼有威胁和优势的这个战场完全托付给奥地利军……”
  法金汉的话音一落,众人却明白此举的确是一个重大决策,它引出的是法金汉将军完全转变1915年用以恢复德国局势的政策。法金汉放弃对较弱对手的优势。选择最强敌人的最强点作为1916年德国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目标。事态发展证明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决策。但是也可能有人早已认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参谋长阁下,现在对于德国而言当务之急是必须打破封锁。除非她能得到远比在四国联盟边境内所能找到的多得多的资源,否则全世界陷入的这场长期战争,必然以德国的财尽力竭和失败告终!”
  “没错。现在最重要的是打破封锁,但是,我需要提醒注意到的是,现在德国并没有打破海封锁的实力。英国舰队的巨大力量巍然耸立,因而没有人真正怀疑海一决雌雄之战的结果将会怎样。
  “将军,海军强国与陆军强国相互严阵以待,如果德国不能在海打败英国,她将转向何方?那么,也就只有陆地了,固然中立国的花招有可能损害封锁的效果;但是。粮食匮乏和现代军队必需物资的匮乏在无情而持久地发挥作用。只有一个方向才能得救,即如果她不能从海打破封锁,它就必须从陆打破封锁。如果说海洋是封闭的,那末亚洲则是开放的。如果说西线被三国军队对峙阻塞,东方没有任何障碍。只有在东方和东南方以及亚洲,德国才能找到提供给养之地和呼吸的空间——不,还有人力——没有这些,其军事力量无论怎样令人畏惧,也不过是一支不断衰竭的防卫力量。”
  面对法金汉的坚持,丹维少校立即争辩道。
  “也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功能齐全的自给自足的有机体!只有成为这样一个有机体,它们才能剥夺敌人的最终致命武器——时间。现在,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击败俄罗斯,只要击败了俄罗斯。那么……”
  “是的,参谋长阁下。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在俄国被严重削弱时,彻底的击败俄国,将更多的军队投入到俄国,而不是投入到法国……”
  “皇帝陛下,已经同意了我的方案!”
  面对群情汹涌的一片质疑声,法金汉却是抬出了他的王牌,果然,当他提到皇帝陛下之后,反对的声音尽管仍然存在,但是却弱了许多。
  “至于东线,在所谓的乌克兰的富饶土地,却有着有严重缺陷的交通的困难……”
  或许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确,法金汉开始摆起了“工式”,实际就是分析着东西两线的利弊,最终,在他的一个个“工式”之中,俄国的最终毁灭,罗马尼亚的慑服与转变,一座又一座粮仓和一片又一片油田被征服,英帝国亚洲殖民地受无限期威胁,以及由此将使英军注意力的转移与分散,等等,凡此一切都被法金汉几句枯燥贫乏的话放弃了。
  终于,以法金汉这些职业参谋军官中的公式派战胜了事实派,职业军人的思想倾向压倒了务实倾向,对理论的顺从取代了对现实的探究。进攻最强者的最强点,而不进攻最弱者的最弱点,再次被宣称为德国军事方针的指导准则。
  “将军,假如你炸开了面前的缺口,怎么办?你打算穿过缺口向巴黎进军吗?如果你攻破了防线而别处军队并未被击败,那末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你真的会将脑袋伸进洞口吗?”
  丹维少校在事成事实之后,突然反问道。
  “不!”
  面对少校的问题,法金汉回答说,
  “我们没有这么愚蠢。我们追求的不是凡尔登,我们追求的也不是炸开一个洞,我们更不想穿过这样一个洞口进军。我们的目标与此大相径庭。我们力求耗竭敌人,不是打一个缺口;我们要打碎一个民族的心,不是要在防线打穿一个洞。我们选择了凡尔登,是因为我们认为法国人必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它,是因为我们能够将大炮部署在他们战线的最高点的周围,我们可以用有利射程和优势火力对敌人最重要阵地狠狠打击,迫使我们的敌人将一师又一师的部队暴露在这块砧铁,任我们敲打。”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