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殿试

  大明崇祯五年,八月初八。
  天还没亮,赶赴礼部衙门待考的贡士们便被告知,今日殿试与传胪大典同日举行。
  殿试也就是皇上亲自主持考试,这不必多言。
  然而这传胪大典,也就是考中以后的进士们接受皇上的召见,俗称‘金殿传胪‘大礼的,一般是殿试结束后两天才举行。
  这相当于一个荣誉仪式,甚至比殿试本身还要光鲜热闹。
  皇上竟然将这个仪式安排在殿试之后,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难道皇上对今次恩科已经失去兴趣了,连仪式都要缩减了吗?
  大伙儿低声议论着此事,各种小道消息四处乱飞。
  张力并没有参与众人的‘窃窃私语‘,而是静静地看着一个人--
  略微显得有些紧张的‘叶天成‘。
  徐静萍感觉到张力在看自己,不由得低下头去。自己可不敢与张力对视,等会‘小脸一红‘,可不就露陷了么……
  卯时,也就是后世清晨六七点钟的时刻,张力、徐静萍等一众应考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往紫禁城徐徐走去。
  街道两旁早已水泄不通,百姓们都起了一个大早,伸长了脖子想一睹考生们的风采!
  这些考生中间,今日便会产生状元、榜眼、探花……
  ‘叶天成‘走在第一位,他是今科会元,自然是排在第一的。
  而张力则是走在队伍中间,每个考生都表情严肃,毕竟马上要面对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殿试。
  当**--啊,不,现在大明朝应该叫做承天门--出现在张力眼前的时候,张力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
  只见**前的金水河上横跨着七座石桥,这与后世自己参观故宫时所见一般无二。
  后世自己可以随意在桥上行走,可现在却不行!
  张力跟着礼部带队的官员,走的是最靠外侧的一座桥。
  张力知道。这七座桥的中桥正对**的中门,叫御路桥。
  张力瞥了一眼,那中桥最宽大,雕龙修饰。确实是供皇帝专用的。
  而中桥两旁桥名‘王公桥‘,为宗室王公行走。
  最外侧的两桥称‘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
  由于是恩科殿试,皇上特许天子门生们走最外侧的‘品级桥‘,从承天门正门进入皇宫。这实在是天大的恩典了。
  若如自己考中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那么今日出紫禁城的时候,自己可以享受走一次‘御路桥‘的待遇……
  一时间,张力不由得心驰神往起来!
  成与不成,便在今日!
  应试的队伍已经穿过了承天门,依次映入张力眼帘的便是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而殿试的地点,就是最里面的保和殿。
  从侧面匆匆经过太和殿、中和殿之后,保和殿便出现在了张力眼前。
  此刻这里戒备森严,礼部官员领着应试考生们从侧门走了进去。
  考生们一时间都有些目眩神迷。然而后世参观过故宫的张力却只匆匆一瞥之后,便收敛起了心思。
  张力的眼睛注意到了保和殿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皇帝似乎精神不佳,虽说强撑起了腰杆,却显得有气无力。
  直视皇上可是大不敬之罪,所以张力也只能匆匆一瞥,便收住了目光。
  沉着,冷静,张力不停的反复提醒着自己。
  考会试的时候,自己是科场睡仙;考殿试的时候。自己是什么呢?
  张力一想到自己心中的满盘计划,不由得乐了。
  就在此时,保和殿内礼部官员开始了唱名。
  唱名也就是点名,点到一人。则那人出列,由专门的人员验明正身。
  虽说是验明正身,也就是大概看看相貌而已。明显这里也不可能脱衣服检查什么的,毕竟是在皇宫之中,故而张力并不担心‘叶天成‘会露出什么端倪。
  果然,第一个点的就是‘叶天成‘。徐静萍出班应诺之后,那官儿匆匆一瞥便示意他通过了审查。
  这下张力的心更是放到了肚子里,不多时点到了自己的名字,张力也是有模有样地出班接受审查。
  唱名结束以后,张力便由一名小内侍引到属于自己的小案几前。
  自己来之前已经知道,殿试考生是不能携带任何东西的。
  笔墨纸砚都由礼部提供,很快这些东西就分发了下来--这个过程叫做‘散卷‘。
  张力瞥了一眼卷子,那试题缝在一个黄色的大纸袋中,约摸是后世四开纸大小--大概相当于后世常见的a4纸的四倍大小,也算是相当大了。
  散卷完成以后,礼部官员带头,张力跟着其他应试考生们山呼万岁之后,这才拆封试题,开始答卷。
  虽说自己事先知道试题,然而还是有些紧张--万一试题不对,那可就完蛋了。
  将封条拆开以后,张力用微微有些发抖的右手抽出了试题。
  一看试卷上面‘一戎衣天下大定‘几个字,张力这才松了一口气!
  没错,就是它了!
  张力很想抬头看一眼最前排的徐静萍,但这是绝对不行的。殿试之时,考生眼睛是不能离开自己身前案几这个小范围的!
  否则嘛,大家都懂的……
  张力磨好墨之后,凝神屏息,开始提笔作答。
  应答的内容无需多虑,自己早已请人做好了答案,而且是量身定制的。
  毕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八股文这种特殊形式来表达的话,那是学三年五载都不见得能见效的。
  古时科举最大的限制,便是这文体形式了。
  张力下笔很慢,必须一字一句地认真书写,甚至比写符篆还要费神。
  因为科举考试的字迹也是有要求的,答卷必须书写‘台阁体‘文字。
  台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属于楷书的范畴,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为了练这台阁体的书法,自己可没少吃苦头--这段时间每天都花两个时辰以上,专门书写这种书法。
  虽说今科考试有极少数东林党的舞弊考生,然则大多数考生,还是有很高水平的。
  当周围唰唰唰的写字声传入张力耳朵的时候,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毕竟自己赌的这一把,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在于自己对崇祯皇帝心思的揣摩。
  然而这世界上最难猜测的便是人心,更何况是帝王之心……
  也不知过了多久,写字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显然有不少考生已经完成了答卷,张力自己的卷子也终于誊写完毕。
  又过了一会儿,礼部官员们将答卷收走,张力等考生们行礼之后便被带到了偏殿。
  原本按照流程的话,考生们现在就该各回各家,两日后揭晓成绩。
  可是今次恩科却不一样,崇祯竟然是要当天就揭晓成绩。
  与其他考生一起来到偏殿以后,张力与徐静萍对视了一眼,互相微微颔首之后,便在此等候了。
  这种场面下,也不可能说话。
  ……。
  殿试答卷首先由内阁大臣初选一番,按照大致的档次分出一甲、二甲、三甲,不过最终的名次却需要皇上亲自勾定。
  保和殿内,有些疲惫的崇祯皇帝抖擞起精神,开始看起卷子来。
  这次殿试题目‘一戎衣天下大定‘乃是首辅周延儒出的,大概意思是王师一批上战甲,天下就安定了……
  崇祯不禁有些腹诽,周延儒呀周延儒,你这不要脸的功夫真是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建奴咋就那么闹腾,王师披上战甲也不投降呢?
  崇祯叹了口气,心中腹诽归腹诽,对周延儒粉饰太平的题目还是认可的。毕竟小民无知,还等着他们交赋税呐!
  现在国事日坏,考这么个题目也算是振奋民心吧?
  崇祯皱了皱眉头,阁臣们推荐上来的一甲考卷,自己竟然有些地方看不太懂……
  是的,还真有些句子看不太懂!
  由于自己不是预定的皇太子,自幼也就没有机会接受储君的基本教育,而是接受一般皇子的教育,书也不是读得很多,学问也就‘大家都懂的‘。
  自己更谈不上精通帝王学、治国术的大道理,而且即位以后也没有饱学的师傅来教导。面对着国事如麻的千斤重担,自己既怕没有能力挑起来,更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挑!
  周延儒、温体仁这帮子朝廷重臣们,个个都读了一肚子的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年纪也都比二十岁出头的自己大了许多。和他们比较起来,自己是唯一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没有处理过政治,没有掌握过权力的人。
  可是,自己必须装呀!不懂必须装懂,否则岂不是失了天子的颜面?!
  卷子看不懂就看不懂吧,就按他们拟定的名次好了--这样一来,朕岂不就是显得与饱读诗书的大臣们‘英雄所见略同‘?
  看着这些晦涩难懂的卷子,崇祯一丝继续往下看的兴趣都没有,信手开始往下面翻。
  指望这帮人治国,看来朕是要失望了!
  崇祯的耳朵又开始嗡嗡作响起来,每一张卷子翻过去,他的脑袋里就立刻脑补出一张摇头晃脑、引经据典的官员形象,有如苍蝇一般,成天只知道嗡嗡嗡,遇到事情全然没有主意!
  忽然,崇祯翻卷子的手停止了动作,整个人开始发起抖来,眼睛似乎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