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
ps:抱歉抱歉,身不由己啊,短更了好几天。还是要感谢大家支持,想打要快兄弟,还有金乌兄,以及继续投月票支持我的兄弟。
李诚中对契丹权力体系的规划实际上在契丹权力分配架构上形成了一种另类意义的三权分立,即可汗为名义上的最高首领,举办和出席重大仪典;大于越为民政首领,负责契丹民治,协调各部之间的政务;夷里堇为军事首领,在营州的控制下负责契丹军务。通过这种三权并立的形式,在充分利用契丹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最大可能消除其潜在威胁。
在这个交通不便、没有即时通讯工具和手段的年代,军国政务处置中心的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该中心的权势影响和辐射区域。为了进一步加深契丹人三权分立的模式,李诚中打算从制度上设定好三个权力中心的位置。
可汗所在的王庭依然回迁到饶乐山下,这是契丹人的传统和祖制,这一设立顺理成章。大于越府将固定在扶余城中,滑哥兄弟想必也毫无疑意。李诚中打算新立夷里堇官署,官署地点就设置在怀远军城。通过将三处权力中心固定的办法,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契丹统治机构绑缚在固定地点,也能够拉大三者之间的距离,尽量避免三者趋同带来的隐患。
只要三个权力中心在营州的支持下能够独立长久地运作下去,李诚中相信,契丹联盟永远无法形成对自己的威胁。而这个联盟拥有的部落武士、牛羊牲口、优质战马及各种特产,都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
除了从根本上体制方面的问题外,李诚中还给契丹人带来了庞大的民生计划。这套计划的内容着重于八个字:筑城、修路、通商、教育。
作为后世穿越者,从小就深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一套理论教育起来的现代青年。李诚中明白。政治体制框架的重新构建对于契丹的社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仅仅依靠上层的强制改革,其影响力也许能维持十年、二十年,但要更久一点,就力有不逮了。只有从民生和经济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契丹民族的劫掠习性。
李诚中抛出来的民生计划,说穿了,就是要将契丹人纳入营州民生和经济体系。
从这两年的实践来看,在原来的契丹八部之中。品部作为最早依附营州的部族,短短两年内,便已经彻底融入了营州。
在榆关作战、白狼山作战以及柳城政变等一系列重大挫折之后,这个部族的传统派和保守派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柳城政变,对于契丹顽固分子的严重打击尤甚,对这个部族的转变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如今的品部与过去而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底层部民们加入到营州的生产生活当中,为营州培养战马、放牧牛羊,加入各个工坊中从事劳动。他们逐渐摆脱了对中上层贵族的人身依附,家庭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的开始有了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辛勤努力的机会和意愿。
中上层贵族也将自己的利益和营州的利益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他们在营州的政治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品部小郎君已经成为了营州官场的风云人物,他的读书活动非常成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的转变尤其巨大,因为其特殊身份,他与方方面面的交游相当广阔。过去的兀里、现在的李怠墨身兼数职,不仅是统战处从事之一,而且是渤海国的鸿胪寺卿,除此之外,他还继续担任着由早期“筹款委员会”演变而成的“社会民生福利发展基金会”主席,掌控着来自各方面“捐献”汇集而成的庞大资金。
就在三个月之前,李诚中终于点头,同意品部召开部族长老大会,李怠墨正式成为了品部俟斤。但当李怠墨如愿以偿的那一刻,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如何欣喜,过去魂牵梦绕的这个头衔对于如今的他来说,似乎已经有些鸡肋了。
品部另一个头面人物是大长老完失明,他对于大唐文化的热情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在他就任燕郡令的这一年里,以极为谦逊的姿态敞开胸怀,竭力延揽来自各方的读书人,筹办起了白坡书院、雅山书院和燕郡书院。除了积极办学外,他还在燕郡连续召开了多场诗会、雅乐会及歌舞头评大会,一时之间,燕郡隐隐有成为关外营州文化中心的趋势。尤其是六月间举办的燕雅集游诗会更是盛况空前,连著名大诗人、渤海国大相裴頲也压下了一应繁琐的政务,亲自前来参逢。
有可靠消息言称,完失明即将卸任燕郡令一职,加入最新筹办起来的营州文教署,担任文教署少监,而正监一职,则由冯长史亲自兼任。
同时,品部的长老和贵人们还从营州的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大量利益。这些品部的中上层贵族们,因为当年李诚中稳定柳城时局的考虑而躲过一劫,家中拥有巨额财富,其后在小郎君李怠墨或软或硬的动员下,不得不将财富投入到了作坊和商铺之中,成为营州工商业阶层的第一批股东。
在营州工商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这批当年不情不愿的股东们忽然发现,自己坐拥家中不动分毫,居然就可以让财富源源而入,而随着营州军在军事上连续获得的重大胜利,他们的财富也如滚雪球一般暴涨起来。于是,这些品部贵族们成为了营州发展起来后的第一批食利阶层,他们的利益已经牢牢的捆绑在营州这辆无往不利的战车之上。
李怠墨早期建立起来的“筹款委员会”已经改组为“营州社会民生发展福利基金”,这些品部贵族们在当年成立这个具有浓郁官方色彩的民办组织之时,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因此也在这个组织中担任着各种理事、主任。他们通过基金会这一平台,逐渐学会了运用“政治献金”这一工具,在营州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发展上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营州军入关这一当前最重大的事务上,基金会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经济和政治,品部在军事上的融入更加显眼。这个总人口只有一万多的小部族,在营州军事体系中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成年男丁从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品部男丁加入的不是怀约联军,而是正正经经的营州军!其中尤以古思、斡麻里和阿柱三人最为杰出,被部民们称为“品部三杰”。
古思已经身居教化司军法处参军之职,虽然品级不高,却手掌重权;斡麻里现为营州军左厢骑兵营虞侯,已经成为了营级军官;古思则于营州军北征之前升任营州军老营斥候都都头,前程一片光明。
可以说,如今的品部,已经几乎汉化,其身上的契丹人标签相当模糊。如果不是为了在即将成立的契丹十部联盟中打入钉子,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李诚中是不会再将其作为契丹人来看待的,更不会将其再度纳入契丹十部联盟。
除了品部外,接受汉化影响的还有乌隗部和部分迭剌部部众。
乌隗部自战败后开始全面向营州敞开了怀抱,他们抽调武士加入怀约联军,部族挞马们则跟随乞活买进入白狼山军校接受培训,族民们开始频繁与营州产生各种联系,购买粮食、食盐、茶叶,贩卖战马、牛羊、皮毛和当地特产。随着各方面联系的密切,乌隗部逐渐享受到了与营州交往的好处,族民们的生活开始稳定的趋于好转。
尤其是当营州将医巫闾山以东至怀远军城之间的大片草场承包给乌隗部之后,大量的乌隗部族民开始在这片区域中放牧马匹,所产马匹由军方统一收购,成为了营州军固定的“战马生产商”。
为了更方便的与营州军方打交道,如今的乌隗部已经逐渐放弃了原来居住的新城地区,依附在怀远军城周围,其中上层贵族们在紧邻怀远军城的附近土地定居下来,建立起一个个定居点,成为了怀远军城的一座座“卫星城”。
而对扶余城迭剌部亲唐派的影响更主要来自于政治和上层贵族,通过对滑哥等兄弟的政治扶持,以及对上层贵族们的贿赂和通商来实现。因为军事实力的衰弱,滑哥兄弟需要仰仗营州方面才能执掌部族,才能做好未来契丹“大于越”的位子,所以这一点李诚中可以放心。而通过扶余城判事房,尤其是判事王全的努力,扶余城已经很好得开始贯彻有关《怀远条约》的逐项条款,比如在通商方面营州行商们享受的片面最惠待遇。
营州方面的下一步计划是,比照品部的过往经验,将迭剌部贵族们也转变成营州工商业的食利阶层和投资者,让他们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将他们牢牢的绑上营州的战车。
不管是哪一种,加强与部族之间的联系,让契丹人加大对营州的依赖,都是不二法门,也是真正能够“长治久安”的基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