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斯大林的困惑(3)
ps:昨天章节名有误,应该是2,今天才是3,请诸位见谅,新的一个月,拜求下月票、推荐票。
对这个不太理想的答案,斯大林罕见地没有发火,只平静地问了一句:“为什么。”
“因为物资和补充不足。”华西列夫斯基赶紧解释,“美国人临时通知我们,鉴于目前东线战事并不激烈,他们原定下个月支援我们的200辆谢尔曼坦克、500辆卡车还有200架p40飞机和相应的航空燃油延迟两个月发货,其余物资不变。为弥补这些缺口并表示歉意,他们表示可以多送一批防毒面具、钢盔、冲锋枪、榴弹炮给我们作为替代。另外英国人也通知我们,为满足自身补给需求,原先准备提供给我们的坦克、装甲车、飓风战斗机也无法提供,时间可能需要延迟到明年。”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嗡嗡声一片,全都是愤愤不平的抨击声。
“凭什么?”斯大林露出不悦的神情,“防毒面具那玩意要啥用?希特勒似乎还没有无耻到放毒气的地步,钢盔和冲锋枪我们似乎也不缺,再说美国人的冲锋枪还不如我们的**沙呢,榴弹炮倒是需要一些。”
“不为什么,丘吉尔被希特勒打疼了,他向美国人开口要坦克要飞机要装甲车,要的很急,数量又大,美国人不得不给,但短时间内又抽调不出,只能耽误给我们的。”
“又是丘吉尔这老混蛋作梗?”斯大林狐疑地说,“英国人不是打赢了阿拉曼战役么?还把战线推到了托卜鲁克,我看过地图,他们至少向前推进了300-400公里,还俘虏了几万敌军,差不多占了非洲军的一多半,他急着要这么多物资干什么?他们最近有大战役要打?”
“没有特别大的战役,他们只想夺回托卜鲁克。”华西列夫斯基微微一笑,“斯大林和各位同志。你们听到的、看到的英国战报都是真的,但这并不代表全部事实。根据深入了解发现英国人的损失很大,而他们的战果却是在意大利人身上取得的,德国人的损失大概还不到英国人的十分之一。我们的同志刚刚搞到德国人发布的战役公报。经过与在英国同志的了解与核实,这份公报大致是可靠的,甚至于德国人自己报的战果比英国人统计的损失还要小一点。”
“我怎么不知道这些?”斯大林有点生气地说。
“阿拉曼战役前不久才结束,今天上午才刚刚统计分析好相关参考报告,已交给最高统帅部各位同志了。您那份是我早上拿过去的。”
斯大林一想,华西列夫斯基确实亲自送过一份其他战场的参考报告过来,好像自己忙于别的忘了这茬,他摆了摆手:“估计我和同志们都没来得及看,你简单说一下。”
华西列夫斯基就大致把英国人的损失报了一遍,听到700-800的坦克或飞机损失,会场里全都是一片惊呼,英国人的伤亡数字还可以,几万人在东线动辄几十万的损失中毫不起眼,但相关技术装备的损失却超过了东线几个集团军的战损。考虑到北非那么小的战场,损失密度更是惊人,英国人确实如华西列夫斯基所说的被打疼了
“莫斯科战役后被解职的古德里安跑去担任了非洲集团军司令官,原先德军指挥官隆美尔据说与反希特勒集团有牵连,被解职后住进了医院,没人看他再出来过。”
会议室里几个人倒吸一阵冷气,住进医院没出来差不多就是秘密处死的代名词,又是一个元帅——这已是希特勒干掉的第6还是第7个元帅了,大家偷偷摸摸看了一眼敬爱的“慈父”,心想:大独裁者们虽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头衔。但相同点是杀起元帅来毫不手软——用时髦的话说,这两人还真是一对好基友!
“古德里安,难怪,难怪。哼,是该让英国人吃吃苦头。”显然古德里安的威名斯大林还是有所耳闻的,他还沉浸在莫斯科战役的回忆中,丝毫没注意到身边“亲密战友”们的情绪变化。
“还有,美国人问我们要了t-34坦克的技术参数,还弄了一台报废的t-34做试验。”
“这个……”斯大林警觉起来了。“这是我们的秘密,美国人又玩什么花样。”
“一开始不肯说,后来因为不肯说我们就不提供相关资料,美国专家才支支吾吾说了——希特勒把我们的坦克拉到北非去用了,效果良好,打了丘吉尔一个措手不及,击毁了很多坦克,连美国人的谢尔曼也不是对手。现在英美北非集团从上到下都头疼着呢,武器库里居然找不到可以相提并论的坦克,所以想实地考察t-34的性能并对谢尔曼做出针对性改进——这是美国人的原话。”
“哈哈哈!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笑死我了。”斯大林开怀大笑起来,“是该给丘吉尔这条老狗一个深刻教训!不过物资和装备还得催,不催永远就没有——不是我们拖着希特勒,英伦三岛老早被德国人踏平了。”
众人一脸黑线,虽然您可以自豪t-34的坚固耐用,可问题这些都是被德国人俘获的战利品,打得再好说出去也丢人呐!
会议气氛经过这么一打岔终于缓和了下来,斯大林没有追究朱可夫的“顶撞”之语,反而和颜悦色地问道:“如果德国人重新向莫斯科进攻你们打算怎么办?再把斯大林格勒方向加强后的兵力抽调回去么?”
“暂时不动,先完成就地休整,然后让这几个集团军担当预备队——就像去年莫斯科战役准备预备队那样。如果德国人重新向莫斯科进攻,我们可以先利用其它部队进行节节抵抗,然后在关键时候投入预备队。”朱可夫叹了口气,无奈说道,“虽然我们的部队比德国人多,后备力量看上去也比较雄厚,但困难其实比德国人还大一点。一线部队缺口率非常大,需要时间增补,后备部队缺乏物资、训练和装备,仓促之间难以使用——把这些匆忙间建立起来的部队立即投入战斗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您刚才持有不同观点,您的看法是?”朱可夫说完后,斯大林对此不置可否,反而问起了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后者心里明白,最高统帅估计对朱可夫刚才的表态不满,认为他可能过于“消极”,他偷偷瞄了一眼朱可夫,发现对方脸上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苦笑,再看着斯大林同志满含希望的眼神,他的心里直打鼓,想了好半天才组织起比较顺畅的言语:“我认为,虽然敌人放弃勒热夫突出部的举动很奇怪,但向莫斯科方向重新进攻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很有必要按照朱可夫同志的意见做好应对准备;同时我赞同斯大林同志的意见,我们不能舒舒服服给法西斯匪帮休整的机会,我们很困难,但敌人面临的困难会更大、更多。马上就要进入冬季,时间上对我们有利,我们是不是可以抓住我们在南线兵力比较集中的机会打一次反击战……额……有限反击战,就利用‘天王星’计划中本来应该调动的部队,抽调50-70万部队发动反击,争取将战线向前推进200-300公里,夺取若干重要城市,为冬季作战奠定基础。”
安东诺夫、布尔加宁和库兹涅佐夫三人听后暗暗竖起大拇指,称赞华西列夫斯基和稀泥的水平不错:既表达了对朱可夫意见的尊重又维护了斯大林同志的尊严,同时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堪称是最高境界的发言。大家都是党内“经久考验”的政治家,能躲过大清洗完全靠的是灵敏的嗅觉与灵活多变的手腕,当下已明白应该怎么说,便一个个站起来表态,有意无意地用不同语言重复刚才华西列夫斯基的整体基调——更难为他们的是用词居然都还不带重样的。
斯大林脸上的笑意更盛,觉得一切情况都在自己掌握之中,他最后开了口,总结道:“华西列夫斯基和其他同志的发言讲得很好,对这场战争我们既要充分考虑军事力量的敌我对比和战场形势综合分析,同时也不能忽略事关全球战略格局的政治影响。别管英国人是否为阿拉曼战役付出了巨大代价,起码他们在北非取得的有利格局是举世瞩目的,这点损失美国人用不了2个月就帮他们补回来了,如果再夺回托卜鲁克和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则英美集团就基本奠定了北非战略新格局,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卫国战争作为这场战争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也应该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无论是从鼓舞国内亿万民众的士气和决心的立场出发,还是从苏维埃联盟的国际形象角度出发都事关重大。因此我们必须下定决心、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他用眼睛扫视了一下众人,大手一挥,最后拍板道:“现在不是对德国人战略动向判断不明么?干脆也不要瞎猜,就按照朱可夫同志的意见休整1-2周,然后针对罗斯托夫这个枢纽点发起攻击,在冬天到来前将其拿下,再根据德军后续反应将我们冬季反攻的矛头指向哈尔科夫或者高加索地区,我们要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