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春醒(7)
调整后的设计使敦刻尔克号航母成为一艘标准的直通式斜角甲板航空母舰,主飞行甲板长度210米,略逊于中型航母,但多一块长度为138米的斜角甲板,各类舰载机均能正常起降,综合起降能力与正规航母基本一致,不过搭载容量、调度能力和防御水平依然还是航空战舰的标准。
新设计将采用斜角甲板与直通甲板共用、甲板系留与单层机库并存的方案,预计排水量3万吨,最高航速30节,可搭载48+6架飞机(机库26架+甲板22架+6架备用)。设计变动将导致工期增加2个月,预计9月初投入服役,增加费用1000万马克。
伊势号和日向号也将接受类似改造,整体风格保持一致,预计排水量3.5万吨,最高航速25节,可搭载54+8架飞机(机库30架+甲板24架+8架备用),整体建设周期10-11个月,预计12月初投入服役。而规格更大、完工程度略低的让-巴尔号的设计大同小异,预计排水量4万吨,最高航速32节,可搭载60+10架飞机(机库36架+甲板24架+10架备用),整体改造周期12个月,预计1944年4月初投入使用。
与前面几艘相比,让-巴尔号除了吨位与防御优势外,舰体是最长的,直通式飞行甲板长度达到245米,超过中型航母标准,略逊于重型航母,综合能力已超过光辉级航母。
这4艘由战列舰改造而成的“破交航母”相比美国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特征非常明显:第一,采用斜角甲板设计,利用左舷大斜角和右舷小斜角提高了载机水平与起降能力;第二,由战列舰改造而成,只有一层机库,面积普遍偏小,同吨位下载机能力不足;第三,防御能力强于埃塞克斯级航母,水平装甲核心地带可抵御500公斤炸弹攻击,防鱼雷能力也强于埃塞克斯级;第四,航速均慢于埃塞克斯级,且续航力较低,普遍只有6000-9000海里的水平,低于埃塞克斯级1.5万海里。论综合作战能力比不过埃塞克斯级,但比美国批量建造的护航航母却要强不少。
“过去两年有不少熟练工人应征入伍,影响了船厂施工,为保障各舰按时完工,除物资之外,我还希望能将船厂工人抽回一些。”
“这完全可以,给您3万人额度,将这些工人全抽回来,具体找凯特尔总长协调,如果还不够再增加一些也无妨。等春醒战役打完,我还会宣布一条政策:40岁以上的国防军士兵可自由选择退役——中高级军官大概不会走,低级军官、士官和士兵会涉及到20-25万人,让他们回国在其他岗位发挥作用。”霍夫曼的口气很严肃,“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整合、动员全欧洲力量之前,我们自身力量的使用已基本到了极限,不可能无限制扩张下去。这次春醒战役为了保障隆美尔的物资与补给,运力和资源调度在短时间不够充分,最后被迫挪用了古德里安的非洲集团军一半补给,使他放缓了进攻速度——不知道他该有多抱怨我。”
这消息施佩尔并不知情,他顿时愕然,少倾下意识地问道:“非洲战事能顺利结束么?”
“短期内只能压住美国人,离结束还早,所幸美国人也没办法向肯尼亚输送物资,整体而言我们还占一些优势。”说起非洲局势霍夫曼就感到一阵心烦:那几万英美军队还没放在他的眼里,但南非却是个大问题,统帅部做过估计,要拿下南非不但需要可靠的海空军力量,还要30万部队,如果在地中海,这点力量投放毫无问题,南非马上就能推平,问题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离轴心核心控制区足有上万公里——这距离比从德国出发打印度尼西亚都远!
“长期与英、美、苏三国对峙,恐怕……”施佩尔压低声音问道,“听说斯大林试图求和,您打算怎么办?”
“今年争取要让英国或俄国至少一个退出战争,但这很难办到:英国人有美国人力挺和自治领输血,短期内不会趴下;与斯大林实现停战倒容易,只要我在俄罗斯解放军的问题上松口,下个月就能停战,但不把俄国人的力量消耗、削弱到一定程度,停战带来不了和平——俄国人从没遵守过他们签署的条约,停战不过是让斯大林获得喘息机会罢了,东线始终会面临红军的威胁。”
“这样一来,只能寄希望于印度攻略了,尽快占领印度可以深刻打击英国人的信心——我不信英国人比我们还能撑。”
施佩尔这句话是有充分依据的——从2月份开始,从英国出发的英美战略轰炸便逐渐减少,后来近乎于停止,最高统帅部经过分析,认为英美轰炸暂停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一来英国面临燃油危机,动辄千机轰炸对燃油是极大的消耗;二来是西线防空力量持续增强,英美战略轰炸机的损失水平始终保持在14%左右,这是难以长期承受的结果;三是英国根据美国的要求发动对亚速尔群岛的持续轰炸,分流了大批空中力量,光迫降在葡萄牙的英国轰炸机就超过35架,被德军击落的则将近200架,双方都在咬牙拼命——德国将西线的空军力量一批批地往亚速尔群岛送,而英国则天天不计代价地进行轰炸。
“这也是我答应为堀悌吉提供4个陆战旅的原因——丘吉尔的日子远比我们难过。”霍夫曼的脸上看不出多少忧虑,依然自信满满,“我们现在占据着优势与绝对主动,可以先看春醒战役的结果,然后再看直布罗陀战役结束后的情况,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毫无疑问将属于我们。”
施佩尔点头附和,毕竟德国现在情况很好,社会稳定、生产持续发展、各类物资与资源获取大有保障,轴心体系遍布世界岛核心地带,就连最烦人的战略空袭都减少了,美国是什么情况他不知道,但在他眼里,德国远比苏联或英国更有胜利气象。在这种情况下元首都敢于把部队兵员减少一些抽调回来加入经济建设,如果不是对战局有充分信心肯定不这么做。
“另外我最近在酝酿一个想法,打算停止大西洋堡垒建设。”
施佩尔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为什么?虽然建设进程推进不快,但至少一直在努力完善。”
“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堡垒防线完全没有必要,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远东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要守住滩头阵地完全是不可能的,把敌人放上来打反而更好一些。如果我们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所谓的大西洋堡垒就是一堆等着美国人前来轰炸的钢筋混凝土罢了,这不会让他们花费多少力气——直布罗陀要塞总算是坚固吧?三面环海,到处都是山地和重炮工事,还不是被我们打得支离破碎?而且,整个西欧海岸线这么长,西班牙加入轴心之后,我们要防御的地方面积更多、更大,谁知道美国人会在什么地点登陆?”
“龙德施泰特元帅会不会表示不满?前段时间有关建筑物资拨付慢了一点他就很不高兴。”
“不!他会同意的!他曾经和我汇报过,希望能集中装甲师,以机动防御的态势在敌军登陆并进行纵深作战时集中消灭,由于我们最初装甲力量不足才导致我一直拒绝这个想法。”霍夫曼叹了口气,“我最初要求今年5月份应该完成建造,但我收到的报告说目前总体进度只完成了10-15%,只有零星据点,根本不足以防御大量兵力登陆,现在又要加上西班牙,您觉得什么时候有把握建成防线?3年?5年?”
施佩尔没了声音:别说5年,再过8年都不见得能建成从挪威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完整防线——这不是他不肯卖力,而是德国实力就这么多,要维持好800多万的军队,要维持不弱的海空军,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大西洋堡垒建筑已超越了我们的能力,绝对不要勉强,更不要自欺欺人。再说防线有什么用呢?马奇诺防线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挡住我们了么?”
施佩尔开始盘算起来了:如果大西洋堡垒停止建设,他能抽出多少物资与力量。
“当然,也不是什么防御工事都不建,至少面向英吉利海峡那一段——即从法国布雷斯特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还是应该修筑的,其余人员、材料和经费可以投入到西线的防空工事、机场、道路等建设中去,或者将劳动力投入海军造船也可以。至于龙德施泰特元帅那里我会去沟通,最好的解释就是多给他几个装甲师和带坦克歼击车的步兵师,如果能保障足够的飞机就更完美了。”
“如您所愿,元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