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航母编队

  南华联邦共和国航母特混编队组成如下
  1艘海神级航母、2艘海狮级大型驱逐舰、4艘海豹级护卫舰、2艘海狼级攻击型常规潜艇、2艘海象级专用补给舰,1艘大型综合多用途舰,5艘扫雷艇组成单航母战斗群,共有17艘舰只。
  根据战时的需要舰艇数量也会相应的增加,组成多航母编队或是由多个航母编队组成航母特混编队。
  舰载机与护航的驱护舰,护卫舰,潜艇组成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战斗群,共同建立了大纵深、多层次、火力集中的攻防体系。
  预警机在美国由黎明工业公司和格鲁曼公司共同研制,将新型雷达安装在c─1a小型运输机上,改装成xtf─1w早期预警机,于1956年12月17日前次试飞。
  后来又经改进,装上新型电子设备,在1958年3月3日试飞成功,正式定名为e─10式舰载预警机。
  1958年1月20日起,开始正式装备南华联邦海军并同时装备美国海军。
  e─10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用的预警机,它初步具备了探测,海上和空中目标、识别敌我、引导己方飞机攻击敌方目标的能力。
  它的雷达探测距离为200公里,可同时引导20─30架己方飞机进行攻击。
  但e─10机载雷达的分辨能力还不很强,雷达数据不能传输给航空母舰的指挥中心,而且引导能力也有限。
  一艘航空母舰载飞机60─90架,若同时升空,就需2─4架预警机进行引导,否则很容易造成混乱。
  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和机载动目标显示技术的进步,使预警机在陆地和海洋上空具备了良好的下视能力。
  三坐标雷达(可同时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预警机的功能由警戒发展到可同时对多批目标实施指挥引导。
  于是便诞生了新一代预警机,其代表是e─20。
  现代预警机实际上是空中雷达站兼指挥中心,所以它又被称为空中警戒与控制系统飞机。
  e─20可探测和判明480公里远的敌机威胁,它至少能同时自动和连续跟踪250个目标,还能同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对其中30个威胁最大的目标进行截击。
  预警机可提高己方战斗机效能60%以上,所以它在现代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源于50年代末,为了加强其舰队防御体系的建设,当时的南华联邦军事研究院提出要建立海上战术诸元系统。
  该系统要求能将军舰、潜艇、陆上基地和空中飞机等所有能搜集到的信息加以一元化处理,共同使用。
  以便空中、]地面、水上和水下统一指挥、协调作战,提高整个舰队的防御作战能力。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提高海军空、地、海一体作战的能力。
  这种构想,在当时来说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超前的,无疑领导着世界的潮流。
  这套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主系统设在航空母舰上,要求空、地、海其它各方面有相应的子系统相配合,在空中则要求建立相应的机载战术诸元系统的子系统。
  当时,南华联邦的海军已装备e-10,这是第一代实用舰载预警机。
  该机装两台涡轮螺桨发动机,背负一个巨大的椭圆形雷达天线罩。主要机载设备有搜索雷达、通信系统、敌我识别器、定向仪表无线电指挥系统等。
  它虽具有一定的探测海面船只和空中目标的能力,也可引导少量飞机作战,但多数装备是初级产品,技术不成熟,总体性能有限。
  尤其是缺乏向航空母舰传输雷达数据的发送装置,通信性能差。因此,无法满足海上战术诸元系统的配套要求。
  于是,南华联邦的海军提出要研制e-10的后继机,这就是设计e-20的初衷。
  新的舰载预警机由黎明工业公司和美国格鲁门公司主承包研制,其主要机载设备由通用电机,南华通讯和阿林斯无线电机公司等提供。
  1956年3月开始设计,经过方案论证后,共制造了3架原型机。
  第一架原型机于1958年10月上天。
  1959年4月19日,装备全套机载设备的飞机完成首次实用性飞行后,华夏海军正式编号为e-20。
  一年后这种新型预警机开始交付使用。
  e-20比e-10预警机相比,性能已有了很大提高。
  采用了an/aps-96雷达、单延迟线固定目标对消技术,能抑制海上杂波干扰。
  可执行海面早期预警和战术指挥任务,具有海面监视、敌我识别、方位测宝、目标跟踪和指挥作战等能力。
  e-20的典型执勤程序是:在搜索雷达发现空中和海上目标的,通过机载战术诸元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目标距离、速度、高度和航向等信息,及时传输给航母上的海上战术诸元主系统,同时对已方作战飞机和其它武器实施指挥引导。
  由此可见,研制e-20预警机的初衷已基本实现,以后的型号性能更好就不用说了。
  从普通概念的飞机来看,e-20预警机的外形确实很奇特,与众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背上背着一个大圆盘,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雷达天线罩,通过支架与机身连接,直径7.3米,最大厚度0.79米。
  内装雷达天线和敌我识别天线,由液压马达驱动,每分钟可旋转6转。
  天线罩还可以通过液压控制升高或降低,停机时最大的下降高度可达0.64米,有利于存放。
  雷达天线为八木端射式天线阵,敌我识别天线阵与之背对背安装。所获得的雷达和敌我识别信号,通过一个三通道的旋转同轴耦合器向飞机内部设备传送。
  这就是e-20的第一个特点,也是以后多数预警机所共有的特点。
  采用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解决了大型天线阵的安置问题,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升力,但对总的气动特性和操稳性能都有影响,阻力增加。
  其次是在水平尾翼上安装了4个垂直翼面,这也是一般飞机所不曾有的。
  外侧的两个垂直翼面延伸到平尾以下,中间两片则固定在水平安定面之上,没有下延。
  之所以采用这么多垂直翼面,主要是受前方雷达天线罩和支架尾流的影响,使垂尾的气动效率降低的缘故。
  经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在保证飞机方向安定性的前题下,实现横侧操纵只需要3个舵面就能够了,所以在左侧的第二个垂直翼面上没有活动的方向舵。
  另外,为了不影响雷达工作,4个垂直翼面(包括发动机螺旋桨)的大部分使用了玻璃钢材料。
  第三是机翼可以折叠。
  e-20预警机采用了悬臂式梯形上单翼,机翼前缘有充气防冰套,内侧机翼前缘可打开,以便维护发动机和飞机操纵系统。
  机翼后缘分三段,外侧为副翼,中段和内侧为襟翼。水平尾翼有11度的上反角。这些都很平常,与一般飞机不同的是大部分外段机翼可以作为90度的旋转后向后折叠,而一般舰载飞机多采用向上折叠。
  原来伸展时的翼展长达24.56米,折叠后就只有8.94米,不到原来的一半,大大减小了在舰上的存放空间。
  靠近折叠线的固定翼段下面,吊装着两台t56-a-8a型涡轮螺桨发动机,单台功率2353千瓦。
  后改装t56-a-427型发动机,单台功率增加到3803千瓦。
  采用4叶可顺,反桨恒速螺旋桨,直径4.11米。
  再就是机舱布置,正常条件下可载5名乘员。
  前面是正、副驾驶舱;后面的机舱内依次排列有:雷达、敌我识别设备和计算机柜,雷达操作员、作战情报官司和空中控制员工作台,最后面有卫生间。
  在执行长时间巡逻飞行时,可多带一名空勤人员,以便轮流休息。
  “大江,我们全部换装到了什么阶段?”
  “黎明在北美说起码还要五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5个航母编队,6个两栖攻击编队,按您说的都要是10个,其中一个是训练舰队。”
  “已经相当不错了,按部就班,这个不能急。人员情况呢?”
  “这个没影响,专门有一个训练编队。不过,花费太大了,我正琢磨到哪弄更多的钱。”
  “这个没有太好的方法,毕竟我们现在只有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五,还有好多事要干。”
  “老舅,我们开始行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付一些没有尖端科技的国家还是有把握的。”
  “当然,本来要从1965年开始行动。我岁数大了,脑子开始不好使了,那就提前,有嘛算嘛。另外,要把渔业搞上去,远洋捕捞的规模要扩大一倍。”
  “早准备了,都是五万吨级的,以后的胜利轮逐步用在近海和亚洲之间的贸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