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物资供应地
在说起马拉维成为一个重要的物资保障地之前要说到一个人,没有这个人,根本没人想到马拉维这个内陆国家。
1944年,班达被争取独立的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任命为该组织驻英国代表,正式步入政界。
在这段时间内,班达同恩克鲁玛、肯雅塔等著名非洲黑人领袖多有接触,并建立了良好关系。他还曾加入英国工党和费边社。
1953年,英国政府决定将北罗得西亚、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合组为--中非联邦,班达认为这是英国政府阻止尼亚萨兰等地独立的阴谋,激烈抗议,并离开英国前往加纳,这一举动使其俨然成为尼亚萨兰独立运动的象征。
1958年,班达应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邀请,回到尼亚萨兰,成为独立运动的最高领导人。
1959年,班达被英国占领当局逮捕入狱,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也被迫解散。
1960年,班达被释放,旋即出任马拉维国民大会党主席,继续开展抗议活动。
1961年,马拉维国民大会党在尼亚萨兰选举中获胜。
1962年,英国同意尼亚萨兰内部自治,班达出任自治政府首脑。
1964年7月6日,尼亚萨兰在英联邦内取得独立,改名为马拉维,
1966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班达任总统。班达在掌权后大权独揽,自身一度兼任外交、国防、财政、新闻等所有要害部门的部长。
马拉维的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
全国百分之四十的土地为可耕地,四分之三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小米、豆类、水稻、木薯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
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
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全国约24万人从事捕鱼业。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薄弱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经济十分困难。
作为经济学家出身的班达面临重重困难,由于和主要的援助国英国政府产生矛盾,只好开始寻求新的资金来源。
不得已,制定了重视加强经济管理和促进生产的条款,实施脱贫及增长战略,进行私有化改革,并采取措施加强外汇管理,稳定汇率,增加出口,吸引外资,
将提高生产力、增加非农业就业、提高农业收入和改善社会服务作为经济工作重点,并着手实施经济多元化战略,扶持旅游业、矿产业和制造业。
班达对南华联邦伸出橄榄枝,毕竟现在在非洲,南华联邦还是最强势的。
南华联邦复兴开发股份公司派出的专家组考察了这个国家,吸引他们的是马拉维湖--马拉维湖面积30800平方公里,南北长560公里,东西宽长24-80公里,平均水深273米,北端最深处达706米,湖面海拔472米,属非洲第三大淡水湖,世界第四深湖。
在马拉维湖周围,除南部外,三面山峦迭障,风景秀丽。
湖水由四周14条常年有水的河流注入,其中以鲁胡胡河水量最大,然后,向南流经希雷河同赞比西河相连。
湖区大部分水域位于马拉维共和国境内,只有东部和北部一小部分属于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沿湖有卡龙加、恩卡塔贝、恩科塔科塔、奇波卡等湖港,湖东面有利文斯敦山,西面有维皮亚山地,青翠挺拔的山峰相对耸立在狭长的湖面两岸,形成两道壁障,景色极为壮观。
有了水就有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况且,对非洲中部各国很近有力华夏联邦的战略这才确定下来。
实际上,南华联邦在心里一直很排斥欧美白人,因为也曾经饱受他们的侵略和压迫。
非洲的黑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治国兴国,大大小小的几十个非洲国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些国家相继独立之后,都无一例外的陷入了战乱和饥荒,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远不如被西方国家殖民时期。
他们的政府也实行了土地划分新政策,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没收充公,并重新划分给黑人。
讽刺的是,在白人被赶出这个国家后,他们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货币也开始贬值,导致外汇的短缺。
之后因为耕地的荒废,国家会陷入了***,如果不是外界的粮食援助,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可能有人要问了他们不是分到土地了么,怎么还会出现饥荒,对啊,因为他们吃惯了白人种植的粮食,自己还没回过神来去种地,就发现他们的粮仓已经被吃空了。
白人和黑人之间做到共荣,在任何人看来是天方夜谭,黑人恨透了曾经奴役他们的白人,他们会想尽办法消弱白人的优势。
政治上白人以不存在任何优势可言,他们大部分已经退出了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仅存的少数白人,也不过是黑人政府特意留下来做的面子工程。
虽然大多数白人家庭暂时还是富裕的,但没有政权的他们会慢慢的走向贫穷,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由于地理面积的关系,现在的马达加斯加北部自然成了华夏联邦在非洲最重要的各类物资制造基地。
对此,当地的马达加斯加人是热烈欢迎的,他们的生活水平至少比以前提高了五倍,遍地的复兴开发股份公司的工业企业使他们可以轻松的获得工作机会。
这一切,都是南华政府为了自然资源的需要,但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在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华夏联邦的地位。
在示范效应下,整个非洲掀起了对南华联邦的追捧热潮。
实际上,南华联邦对准的真正物资供应地是坦桑尼亚。
它的陆地总面积944800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占99.72%。
9450万公顷的土地中4400万公顷适合农作物生产,其余土地适合作牧场。
目前,只有24.5%的可耕地被用于农作物生产,48%的牧场被用于畜牧生产。
可灌溉土地面积为2943万公顷,其中高产地230万公顷,中产地480万公顷,低产地2230万公顷。
目前全国有牛1860万头,山羊1370万只,绵羊350万只,家禽5106万只。
林地面积为3880万公顷,其中三分之二为灌木,主要用于畜牧和养蜂生产。
坦桑尼亚海岸线1450公里。专属经济区面积达223000平方公里。
大型湖泊有维多利亚湖、坦嘎尼喀湖、尼亚萨湖,另有一些常年河、季节河及地下水资源可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
已耕地中的85%由小农户和传统牧民使用。
小农户人均拥有土地量为0.2—2.0公顷,据估计,70%的耕作靠锄头,20%靠牛拉犁,10%靠机械,机械化水平低是农业总体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这样的条件注定会成为一个大粮仓,于是,一个政府代表团访问塔桑尼亚并逗留了很长时间。
最后,复兴开发股份公司总经理郑明远代表董事长贾莹会同国际发展银行行长夏天光一行,同坦桑尼亚农业食品安全与合作部官员就进一步推进农业合作进行了会谈,签署了《农业开发合作框架协议》,探讨开发新的项目,扩大在农业领域的合作。
“坦桑尼亚欢迎南华联邦企业前来投资,期待南华联邦增加在农业领域的投资,以促进双边合作,提高粮食产量。”坦桑尼亚农业、食品安全与合作部长斯蒂芬-瓦西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瓦西拉说,坦桑尼亚和南华联邦在农业领域的双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两国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加强农业合作的协议。
他介绍说,目前在坦桑尼亚东部、距离首都达累斯萨拉姆300多公里的莫罗戈罗省,有南华企业投资的一个大规模剑麻种植和加工农场。
“我们愿意邀请更多南华企业前来坦桑尼亚投资,利用坦桑尼亚有限而宝贵的资源,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产品营销。”
瓦西拉还表示,有关华非合作论坛索龙峰会宣布的对非务实合作八项措施中的建立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在坦桑尼亚的后续落实行动进展顺利,坦方一直与南华联邦政府方面就此保持良好沟通。
他还说,坦桑尼亚发展农业面临雨水不足的挑战,华夏联邦可以在灌溉技术等方面加强与坦方的合作。
“古老的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有了技术,人们就不用再伸手要粮,南华联邦的这种援助方式得到了认可,”瓦西拉再次强调说。
瓦西拉表示,目前坦桑尼亚农业领域有一些国际合作项目,但还不多。
最后他表示,坦桑尼亚政府制定的农业至上政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旨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农业在坦桑尼亚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大,该国人口中约80%的人依靠农业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