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关注战况
两伊战争的第二时期,战争是在伊拉克境内进行。
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
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
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的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
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
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
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
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
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
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
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
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这次导弹袭城战一直持续到4月21日,历时53天,可划分为两大阶段:
1,以炸逼谈阶段,从1988年2月28日到4月5日,共37天。
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和伊朗互射导弹的军事实力对抗阶段,在这一阶段,双方使用导弹说话。
其中,发射导弹最多的一天是3月5日,伊拉克向伊朗发射了11枚导弹,伊朗向伊拉克发射了5枚导弹,伊朗总共有6座主要城市遭袭,伊拉克有3座主要城市遭袭。
袭城战打到3月12日,伊朗开始感到有点招架不住,便通过外交途径向伊拉克表示愿意坐下来谈判,可不曾想,伊拉克并不买帐,依然按照自己原来制订的计划行动,继续向伊朗发射导弹。
3月19日,伊拉克一次导弹齐射达7枚,全部飞向德黑兰,伊朗则只好硬着头皮应战,使用仅有的两个导弹营和伊拉克的两个导弹旅对抗,其结果可想而知。
3月27日,伊朗向伊拉克表示可以在边界问题上做出让步,但伊拉克依然不为所动,继续其导弹战计划,把伊朗首都德黑兰作为突击的重点。
战争进行到4月5日,伊朗在损失严重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国向伊拉克施压,要求和伊拉克就联合国598号决议进行谈判,伊拉克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导弹作战,也急需进行补充和调整,因此,回复伊朗可以进行谈判,但必须是伊拉克能够接受的条件。
2,以炸促谈阶段,从4月6日到4月21日,共16天。
这一阶段主要是伊拉克为赢得与伊朗谈判的有利地位而单独对伊朗进行的导弹战,伊拉克为紧密配合外交上与伊朗的斗争,在双方谈判阶段,并没有放弃导弹突击,只是在发射导弹的数量和打击的城市目标上有所选择,把伊朗首都德黑兰周围的几个大城市作为首选,对每个城市发射导弹通常为1-2枚,直到4月21日,伊朗被迫在联合国598号决议上签字。
在这次历时53天的导弹袭城战中,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为中心的6座大城市,其中,德黑兰135枚、卡拉季2枚、库姆23枚、设拉子3枚、大不里士4枚、伊斯法罕22枚,炸死伊朗居民近200人,炸伤近万人,并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造成近40万人被迫迁移,数万人无家可归。
与此同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3座主要大城市,其中,巴格达43枚、巴士拉22枚、基尔库克12枚,炸死伊拉克居民数百人,炸伤近千人,并使伊拉克的大量建筑物受损。
三、主要作战特点
这次以导弹为主体的袭城战是两伊战争开战以来的第五次,也是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地地导弹作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发射导弹数量最多的一次,是两伊战争持续8年之后的一场战略性火力决战。这种以城市为主要打击目标的远距离导弹突击,防不胜防,给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民众心理上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难以承受的压力。
南华联邦参谋认为在两伊战争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促使对武装伊朗要有新的考虑,那就是伊朗低下的战略战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