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南亚新局(一)

  “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只要是与那个恐怖的民族有关的战争,夜晚便永远是属于中国步兵的。”趴在湿淋淋的沙袋之上,曾经不可一世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指挥官—丹真宗智准将,此刻落魄的甚至不如一个普通的印度陆军士兵。此刻的他身上披着不知从那个倒霉蛋身上拔下来的雨衣,在冰冷的夜雨之中独自一个人使用着那部微光夜视仪在无边的黑暗中监视着眼前的战场。
  突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特种行动,本可以成为丹真宗智准将这一生之中最为辉煌的战绩。他和他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成功的穿越了孟加拉国西部戒备森严的边境,潜行数百公里最终在达卡城内埋下了一支最为关键的伏兵。如果不是由冷紫翎率领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突然出现,或许他和他的部队便可以冲入位于达卡市中心的总理府,完成乔京德尔对孟加拉攻略中最关键的一环—斩首行动。但是这一切已经没有机会再次重来。
  随着对孟加拉国总理府的攻击受挫,原先理应倒戈一击的孟加拉陆军第1师在孟加拉人民的呼声面前选择了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从这一刻起,期望着迅速解决孟加拉问题的印度陆军便深陷于了泥潭之中。在达卡市区会合了由印度陆军两栖战专家—阿尔琼上校所率领的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先锋部队之后,一场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逃亡的行动便成为了丹真宗智准将的主要任务,一场自诩被精锐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在达卡街头宛如过街老鼠一般狼狈逃窜。面对着同仇敌忾的孟加拉军民,长期接受的特种训练并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保全生命。
  而退守布里刚戈大桥的日子更成为了丹真宗智军旅生涯之中的噩梦,幸存的近千名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和两千多名印度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残部龟缩在以布里刚戈大桥为中心的数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面对着孟加拉陆军的围困和炮击,漫长的时间宛如血腥的磨盘一般一点一点的消耗着丹真宗智的信心以及部下的生命。在这个被合围的阵地内,被打断了脊梁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早已不再是军中的宠儿。无数次他们都在印度士兵另样的眼神之中,依靠着短兵相接将孟加拉军队赶出阵地。而每当空投的补给物资难得准确的落在阵地上之时,依旧是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士兵冒死爬出战壕将一个个降落伞艰难的拖回阵地。但是在分配补给品的时候,他们却必须排在印度人的后面。
  “作为你的长官,我要你立刻终止这种不公正的分配方式。”丹真宗智曾愤怒的向阿尔琼上校提出过严正的抗议,但得到的却是对方无情的嘲讽:“您的军衔比我高?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不要忘记是谁在你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你们,你们这些可怜的流浪汉注定只能是我们印度人的炮灰而已。”为了这句话,丹真宗智曾拔出手枪顶住对方的额头。但是有持无恐的阿尔琼上校却用一个冷笑打垮了他所有的斗志。“你开枪啊!我死了之后,我的战士可以向中国人和孟加拉人投降。你们呢?”
  是啊!一个背叛自己祖国的人无疑是最为脆弱的。在布里刚戈大桥艰苦的防御战中,印藏特种边境部队阵亡400余人,更有200多人留下了永久的残疾。但是当面对赶来解围的印度陆军之时,丹真宗智却再也没有得到乔京德尔原先的尊重。在共同坚守的日子里无数次羞辱过丹真宗智的阿尔琼上校不仅没有得到了任何的惩罚,相反却得到了乔京德尔空前的礼遇。因为在乔京德尔的眼中,阿尔琼上校依旧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作为驻守印度南部城市特里凡得琅市的印度陆军第340独立步兵旅的前任旅长。乔京德尔希望阿尔琼可以前往南部,策反昔日旧部,以便在印度南部自治邦联的侧后狠狠的插上一刀。而仅残不到400名部下的丹真宗智此刻却早已如被榨干了的橙子一样,并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
  丹真宗智和他那些早已疲惫不堪部下被编组成了一个独立的步兵营,长时间的战斗早已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能在适应特种作战了。如果按照西方军队的惯例,经过如此惨烈的连场恶战之后,这支部队至少要在后方休整3个月以上才能恢复战斗力。但是此刻面对即将展开的达卡攻防战,乔京德尔决定竭泽而渔,吸干这支有来自中国西藏的难民所组成军队的最后一分气血。
  在达卡外围的战斗中,丹真宗智依旧希望能通过自己和部下们的努力向乔京德尔和所有的印度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残酷的现实却一再令他失望和沮丧,毕竟身体和精神都已经达到极限的特种兵并不比普通步兵更具战斗力,最终的巷战中一栋由孟加拉民兵坚守的建筑物都可以迟滞这些昔日精英一整天的时间,最后还不得不发起人海式冲锋才能最终攻占。丹真宗智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便如同一个年华老去的拳击手,虽然依旧屹立在拳击台上,但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一轮又一轮凶狠的猛击,而自己却全无还手之力。
  最终拖着伤残的躯体,丹真宗智和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和印度陆军的各主力部队一起撤出了达卡外围的阵地。沿途这支由非印度国民组成的部队受尽了冷眼和奚落。更一度被命令担任殿后的任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掩护印度陆军主力的撤退。如果不是孟加拉陆军各主力部队反应迟钝,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所遭遇的追击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些孟加拉民兵的话,恐怕这支部队早就全军覆没了。
  但是沿途无所不在的孟加拉游击队、中国空军的空中打击以及糟糕的补给情况依旧令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和印度陆军的其他部队一样举步为艰。经过了漫长的2个多星期的时间,印度陆军东部军区的3个主力集团军才从达卡外围艰难的撤退到印度与孟加拉的传统边境附近。从军用地图上来看似乎胜利已经并不遥远,毕竟这些在孟加拉的泥潭里深陷了近2个月的印度士兵距离他们的起点已经不远了,加尔各答那温暖的军用仿佛就在眼前。但与广大普通士兵的欢欣鼓舞相比,大多数师团级印度陆军军官却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大军已经进入了对手早已为自己挖掘好的坟墓之中。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孙子兵法》早在千年之前便总结下的经验,印度陆军竟然到了21世纪还茫然懵懂。”虽然早已离开了北京总参的虚拟兵棋推演中心,赶往祖国的西北边陲指挥着另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但是那些被任令羽挫败的日子却依旧如阴影般在胡维风的心头挥之不去。此刻在位于喀什的临时指挥中心,面对着曾经一起受邀参加那场兵棋推演的第38集团军军长黄玉成少将,胡维风手里拿着总参刚刚送来敌情通报不由得有些心浮气燥起来。接过胡维风手中的那份通报,黄玉成少将可以清楚的看到标题处赫然写着“我山南突击集群已于4月22日将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合围于孟加拉国西北部的拉杰沙希地区。”
  “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下属3个集团军、约6个主力师,如果再加上近200个营的准军事部队。也就是说我军在拉杰沙希地区兜住了印度陆军近30万野战部队,这可是自解放战争以来我军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合围歼灭战啊!”与胡维风的心浮气燥相比,黄玉成少将对这个从另一条战线上传来的好消息还是显得相当振奋的。
  “数十万大军的撤退工作竟然如此的草率。如果由我来指挥的话,宁可再冒着再横跨一条河流的代价。也要选择从库尔纳一线撤往加尔各答。唉!时无英雄,终令竖子成名。”站在胡维风的角度,这一个辉煌的战果可以说是印度陆军拱手送给任令羽的。现在印度陆军3个主力集团军被合围于河网纵横的拉杰沙希地区,等待着他们的只有被全歼的命运。
  实际上从达卡外围撤退开始,印度陆军高层便开始讨论撤退的线路问题,从达卡一线撤回印度东部无非有两条路线,即走北线的拉杰沙希地区,或走南线的库尔纳地区。从地理上来讲,北线的通行能力稍好于南线。在这条线路之上,印度陆军的重兵集团只要横渡贾木纳河这一条大河,而印度陆军在向达卡突击的过程之中,早已在这条河流之上架设了多座机械化浮桥。而如果走南线的库尔纳地区,印度陆军将面对由贾木纳河、恒河和普苏尔河这三条河流组成的河网地带。而其中的恒河和普苏尔河,印度陆军都缺乏渡河的准备。从这个角度上讲,走北线显然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但是亲自担任着前线总指挥的乔京德尔和坐镇加尔各答的卡尔马特中将却一致认定印度陆军应该穿过南线的库尔纳地区撤回国内。理由也十分简单,印度陆军如果取道拉杰沙希地区最终将在阿济姆根杰到贝尔当加一线集结,而这一地区正是中国陆军从西里古里走廊南下加尔各答的攻击轴线之上,以孟加拉作战集群的疲惫之军对抗中国陆军的虎狼雄师,其结果恐怕将是灾难性的。而从南线库尔纳地区撤回,印度陆军的3个主力集团军将顺利的在加尔各答一线集结,这显然有利于部队的休整,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印度东部地区的防御态势。
  但是这一良好的愿望却在现实面前被砸的粉碎。一度被印度三军情报局局长马利克少将诱降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师长蒂卡.汗少将却再度反水,率领着齐装满员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在恒河流域部署防御,阻断了印度陆军从库尔纳地区撤回印度本土的可能。“蒂卡.汗少将当时是真的被我们诱降了吗?还是在任令羽的授意之下,对我们虚以委蛇,最终来个关门打狗啊!”这个问题在战后曾无数次的萦绕在马利克少将的心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蒂卡.汗少将并没为自己在这场孟加拉人民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中的“劣迹”付出任何代价,战后他得到了晋升的奖励,最终在2010年还荣升为孟加拉国的陆军参谋长一职。
  虽然面对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的阻击,坐拥3个集团军的印度陆军曾一度并不在意。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印度陆军虽然在达卡攻坚战中损失惨重,但是凭借着自己炮火和兵力的优势,印度依旧有信心可以正面强渡恒河。但是这些所谓的自信很快在第一次攻击之中便被打跨了。面对着奔腾不息的恒河水,印度陆军缺乏足够的渡河工具。而部署在缅甸境内的中国空军以及游弋于孟加拉湾之上的中国海军“上海”号核动力航母上的舰载航空兵更对印度陆军的强渡行动展开了不间断的空中打击。
  在损失了近2000人之后,印度陆军孟加拉作战集群不得不痛苦的选择了放弃。显然继续猛攻下去,不仅能否成功强渡还是一个未知之数。更多宝贵的时间和士兵生命将被恒河无情的冲走,却是板上钉丁的事情。不得已印度陆军只能转回北线,取道拉杰沙希向本土撤退。而此刻他们所面对的是孟加拉陆军的追击。刚刚在恒河一线遭遇了重挫的印度陆军显然对自开战以来便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孟加拉陆军充满了鄙视。没有了河流的阻碍,印度陆军决定在锡拉杰甘杰给予追击的孟加拉军队一个致命的回马枪。
  为了这次至关重要的反击,印度陆军抽调了3个师的兵力在锡拉杰甘杰地区预设了战场。按照印度陆军的计划,他们将在这里重创孟加拉陆军的主力部队。战役的时间将严格控制在一天之内。印度陆军认定自己将很快将孟加拉军队全线击退。在战役的时间控制上,印度陆军的确计算的很准,的确在一天之内战斗便大致结束了,但结果却出乎了所有的预料。印度陆军在锡拉杰甘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约2个旅的兵力防御的正面孟加拉陆军轻松突破。接下来的战斗便只能用摧枯拉朽来形容了。
  孟加拉陆军的战斗力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其真实原因在于投入追击的是刚刚从吉大港调来的孟加拉陆军第24步兵师,这个师不仅在战前便在孟加拉陆军的战斗序列之中号称精锐,更在战争的过程之中全面的接收了换装。由于吉大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孟加拉卫国战争之中最为重要的外援通道。大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物资通过中缅之间的公路,从云南抵达缅甸南部的各大港口,再有船只转运到吉大港。除了印度海军掌握孟加拉海海域的控制权的极断时间内,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被迫一度改成渔船偷渡之外,其他时间内每天都有上千吨的武器和物资经由缅甸运低吉大港。战争的后期中国陆军更从安达曼岛抽调出包括缅甸陆军第101步兵师及中国海军陆战队2个营组成的孟加拉远征军秘密抵达吉大港参战。
  孟加拉陆军第24步兵师在2个月之内便由原先的3个旅扩充为9个旅,虽然名义上还是师级编制,但实际上早已相当于一个集团军的兵力。虽然中国援助的武器装备主要以国内陆军淘汰下来的二线装备为主,但驾驶着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两栖坦克的孟加拉装甲兵依旧令印度陆军的山地步兵在锡拉杰甘杰体会到了被蹂躏的快感。根据孟加拉陆军第24步兵师师长的回忆,来自中国的任令羽中将亲自指挥了锡拉杰甘杰战役。孟加拉陆军抓住了印度军队前期的轻敌思想,以驰援的缅甸陆军第101步兵师为主力在锡拉杰甘杰一线展开佯攻。当印度陆军的注意被吸引之后。孟加拉陆军第24步兵师装备了中国生产的63式水陆两栖坦克的1个装甲旅突然从侧翼的沼泽地带发起攻击,成功的一举突破了印度陆军的侧翼。
  锡拉杰甘杰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孟加拉战场的局势,印度陆军对孟加拉陆军的心理优势被彻底摧毁,等待他们的唯有慌不择路的一路西逃,最终在拉杰沙希地区撞上了中国陆军的铁壁合围。包括丹真宗智在内的32万余名印度士兵在东西不过80公里,南北不过60公里的包围圈内苦苦挣扎。
  如果在陷入包围之初,印度陆军便能调集全军之力展开突围的话或许还有部分兵力可以成功逃出生天。这也就是孙子所说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死地概念。但是偏偏印度陆军在锡拉杰甘杰战役之后彻底失去野战的信心。最终数十万大军只能掘壕自困,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