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战国诸侯争兼并,争王业秦孝公招贤
故事天下国势,盛者未必不衰,衰者未必不盛。昔日夏苗,嗷嗷尧舜,今日南海,光耀中华,五千年弹指一挥间。周室本乃西戎北狄,窍据中原以承正统。及至周王德衰力疲,诸侯坐大。春秋便起五霸,轮流当政。五霸当中,晋国最盛,无奈地壮河雄,盛极必衰,分裂为韩、魏、赵三国,晋室一去不能复返,这叫自生自灭。秦本西羌狄戎,游勇西陲,有楚王成就霸业,方始有秦国称列诸侯,但秦能急起直追,终成王业,这叫衰者能盛。及至战国,周姬王室畏缩于洛阳之内,已不及小小的中山国侯爷了,这叫盛者未必不衰。想当年,周武王所封的一千八百国,至此只剩几十个国家了,其中已有一半被楚国所吞并溶化,成为两千年来中华天下的南、北分野。到了此时,能有资格在天下称雄的数来也就只有八个了,它们就是楚、秦、齐、魏、赵、韩、燕、越。而魏国先得天时,且得地利和人聚,重演春秋而霸王天下。然而,楚自庄王问鼎中原,齐自桓公雄立以来,一直想着统率诸侯而称霸,而秦则欲承周室,窍据中原以主天下。看来,头戴霸王冠的魏惠王是要接受楚、齐、秦、赵、越的挑战了。那么,谁有资格接过魏惠王的霸王冠呢?纷纷天下,当然也就是楚、齐、秦三国了。
楚自宣王以来,休战养息。当是时年,三晋魏、赵、韩和秦、齐二国势力与日俱增,相互竞逐,尤其以魏、齐二国为盛。而魏惠文王东征西讨,南侵北战,成了天下霸王,威摄天下。当时楚、秦二国为姻亲,相互照应,共同抵御魏、齐的南侵和西征,并取得了商洛、泗上的胜利。楚宣王五年,三晋魏、赵、韩西征伐秦,秦与魏、赵战于陕北、河西,与魏、韩战于洛南,三晋连手,打得秦军节节败退,魏军取河西的华阴、潼关,赵军夺陕北的榆关、延安,韩军取关东的灵宝至潼关。在陕西东南部,魏、韩二国连手,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楚宣王闻讯,随举兵十万,经少习关、商邑(丹凤)至商州,大战韩、魏联军。翌年,楚、秦十八万联军于商州丹阳击退魏、韩二十万联军的进攻,并于同年在洛南大败魏、韩联军,魏军败退至潼关、安邑,韩军则败退到洛地三川。当时楚为大国,地阔三千余里,将兵七十余万,与秦国世代为姻亲。于是,楚宣王随将商州古道以北的广大地区让与秦献公,秦献公铭感五内。及后,楚宣王挥师北上,与魏军战于鲁阳、禹州,大败魏军,夺回鲁阳、禹州二地,围困魏军于许昌。秦师则与魏军战於石门、少梁,秦军虽然大败魏师,但还是不能夺回河西之地。
数年以后,秦献公卒,其子孝公立,是年二十一岁。秦孝公元年,秦国河山以东的强国有六,齐威王、楚宣王、魏惠文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峙。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小国十余个。楚、魏、韩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今天的陕西华县西北,北沿洛河流域,经靖边、榆林,东北到河曲一带,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自汉中、上庸,南有巴巫、黔中。周王室微,诸侯争霸,竞相兼并。而秦国仍然荒僻在雍州,东受魏欺,南要楚扶,不能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秦孝公于是勤政俭朴,广布惠施,招兵买马,昭明功赏。并诏告天下说:“昔日我秦缪公自岐山、雍州之间,修德行武,取关中,陕北,东平晋乱,以黄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封伯,诸侯毕贺,为後世奠定君国大业,这是多么光采荣耀的事呀!忆往昔,厉、躁、简公、家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天下诸侯都看不起秦国和秦人,这是多么可恨的事呀。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宾客群臣或天下志士仁人能出奇计使秦强盛者,吾且尊其长官,并与之分土,同享盛事佳音”。接着,便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无奈,魏惠文王乃天下至强,秦孝公无力与之对敌,反屡受魏国欺负。
当时卫鞅闻秦孝公天下诏,即砸锅卖铁,四处托人,得以进见秦孝公。卫鞅,本乃卫国人,为了名利,不惜出卖妻女祖宗,卖主求荣,臭名远扬。先是托人拜见魏惠文王,为了讨好魏王,断绝卫籍,改姓魏名鞅,以示忠诚。当魏惠文王详听卫鞅的所谓富国强兵之术后说:“你可闻仁者无敌,义者无坚不摧”?随不用卫鞅。卫鞅到秦,又改姓秦名鞅,秦孝公召见卫鞅,得以重用。因此,卫鞅开始变法修刑,对秦民施以种种惨不忍睹的酷刑。凶吏酷刑的结果只能把秦民当成杀戳的工具,卫鞅的以交割人头和掠地夺城而记军功,表面上秦军很勇猛,但却无一不是名利熏心,把头颅当饭吃,灭绝人性。于是,秦国及其军队从此赢得了虎狼之国、豺狼之师的称号,这与秦孝公的所谓孝字号大相径庭。但是,当真把人训练变成恶狼就能无敌于天下吗?秦臣甘龙、杜挚不以为然,对孝公说:“秦欲东出,会盟诸侯,先应消除中原百姓对秦的误会,行大义于天下,布德泽于万民,取仁信于四海。这才是富国强兵之本。卫鞅之法,乃无君无父之术,等到秦国霸主天下的时候也就到了强弩之末了”。秦孝公急功近利,遂不听甘龙、杜挚等人的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