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
本来想五一多更的,可一直感到感情太奔放,不大适合,只好沉淀着感情,只能一天更一万来字了。
一个人是否能病重,主要两个方面,一个自身的调理,一个是心情。自身调理,郑朗已用活生生的例子,证明小丸子不能吃,至少含有金石成份的小丸子不能吃。这件事对道教打击很大,但与郑朗无关,如果赵祯能多活一个十年八年,就是得罪所有释老,他也愿意。第二个再三说动静结合,他在宫中还真没有什么耳目,可有一个最好的耳目,赵念奴,时与赵祯书信来往,不可能指望赵祯去做广播体操或者跑步,打太极拳,但偶尔也散散步。有时候批阅奏折稍晚,也吃夜宵,还是十分吝,随便着就一碗汤喝,连羊肉都舍不得吃,更不要说什么山珍海味。但比以前那种苦逼的生活要好一些。
心情上有利有弊,群臣全部要扶立皇嗣,赵祯心情低落,不过黄河竣工,这是封建史上的盛事,不要提长城、阿房宫与隋朝大运河,那个工程虽大,是不顾百姓死活兴修出来的,两相根本不能比拟。赵念奴带着儿子进宫,经过自己一年教育,一个更懂事的外孙子进宫,会使赵祯更开心。
大约皇上会多活上几年。
因此渐渐不翘望东方,甚至开始准备征召学生。
召进士不大可能,召举子,宋朝有多少举子?那是几十万!
老年的,中年的,少年的。
并且名额如此之少,几大先生,二程等人不会放在韩琦眼中,但在士林界还有些影响的,甚至京城各大书社就能买到他们所撰写的书籍。况且还有一个郑朗呢,只召收几十名士子,一旦选中,说不定也是科举之举第二条好出路。
无数举子从四面八方到来,不过让他们很失望,几个先生把关,逐一挑选,不但看其谈吐。还要答他们出的试题,来者多,中者更少,落选者比例不亚于省试考。
也不能说五先生刻意为难,首先名额真的不多,其次郑朗说过。是共同学习,甚至可能让这些举子加入到撰写儒学当中来,不要说资质差,就是资质好,对经义不精通者,也立即刷下去。
有时候郑朗也偶尔过来看一看。
最终能挑中的人,可以说每一个学子,都可以到各地学堂担任先生。至少抛除诗词歌赋以及骈文外,对经义的理解上。甚至许多进士都不及被挑中的学子。
但是郑朗想错了。
赵祯的病主要原因,还是嘉祐初年那场大病将身体削弱了,随后以又拼命地造子,床事频繁,会给一个人带来多大危害?更不要说赵祯那个可怜巴巴的羸弱身体。小丸子与合理的饮食,在里面起作用,若是从少年时就努力使饮食合理,作用会更大,这时候略过晚了。
心情更是神马。不大好说的。
就是说心情。对赵祯其实不是很有利。
赵念奴无心中听来一些话,对赵祯说了。大臣的背叛让他很失望。
心中惦念着两件事,第一件事乃是西夏,实际契丹自耶律洪基手中起,大幅度衰落,可是在宋朝君臣眼中,仍然强大无比,幽云十六州那是连宋太宗都无法完成的事,况且后人。对幽云十六州,赵祯只是抱着一份奢想,真正想的是收复西夏失地。至少将疆域恢复到宋太宗年间。
但因为河工,想要实现,也要很长时间。
他这个身体等不及的。
能等的就是黄河,国家财政恶化,可是他不知道,只看到国泰民安,若加上黄河治理妥当,内治上已经到了巅峰。黄河竣工了,黄河南北鞭炮放了好几天。
在那一刻,赵祉内心深处忽然产生一种能放手的想法。
这个对赵祯身体肌能很不利的,尽管它很玄奥,但确确实实存在。
六月初,赵祯病重。
皇上病重,大臣不安,相问,赵祯传旨,诸宰相被带到皇帝寝宫,福宁殿西阁,这是天下最尊贵的人居室,因为两府大臣多有变动,许多宰执从未进来过。
挑开帷帘,大臣一起看呆了,从帷帘到被褥,暗淡的颜色又破又旧,布料粗鄙,而且看样子许多都没有更换。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四等户人家的卧室也未必如此寒酸。
赵祯已经醒过来,看着几位宰相,说了一句:“朕居宫中,自奉止如此尔。就是如此,也是民之膏血,岂可轻费哉?”
不知道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说诸位宰公,你们平时奢侈无度,与朕相比,心中可有愧?还是说我一个皇帝俭朴如此,算不算一个合格的皇帝?
看到皇上,还活着,但赵祯这一问,居然无一人能回答,一个个愧疚地离开福宁殿。重臣当中,还是有人有资格回答的,一个半人,范仲淹一个,郑朗算半个。
危险期渡过,赵祯下了一诏,诏郑朗赴京。
没有想到,韩琦六诏夺情,郑朗不受,书院正是召生阶段,赵祯一诏,郑朗去立即收拾行李,赶向京城。
先行来到京城的郑宅,这一过,郑朗几乎四年多时间,没有进入此宅,略略出现新变化,北边建起一座道观,郑朗知道,但对此没有多大心情。随后进了内宫。
赵祯从昏迷中醒来,还没有康复,一直卧在病床上。
郑朗施礼。
赵祯道:“郑卿,见你一面好难。”
“陛下,”郑朗还能说什么呢?桂州为了治疟疾,与诸位大夫讨论很长时间,具体的不懂,但一些粗粗的望闻听切,还是略知道一些。看着赵祯脸色,脸色灰暗,心中更是忧心仲仲。
“其实当年的事也不能怪你,贬职多年,也算是处罚了。”
“是。”
“什么时候重回朝堂?”
“臣也不知道,且四娘病重。臣心中担心,一时半会回不了朝堂。”事实是他根本就不想做赵宗实手下的大臣。当然,也没有必要说出来。
“家事重要,可国事更重要。”
“陛下,近来国家无事,风调雨顺,就是黄河也会平安很长一段时间,朝中诸相个个名震中外。多臣行,少臣也可。”郑朗只好违心地说。名震中外倒是不假的,可真正的吏治能力与德操,郑朗刻意不提。
“朕听说你在修儒学?”
“准备动手修,现在仍然要酝酿,此事非同小可。陛下。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古的太远,不提,春秋争霸,战国争雄,民不聊生,以我朝之力,人口之盛,动手三十几万军队。都感到国家压迫,但秦国仅是伐楚,就用了六十万军队。更不要说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三年,让白起坑杀四十多万赵国降卒。”
赵祯点头。
上古史籍很少记载民生,可是能对比的,农作物产量远不及宋朝,春秋战国时有多少户数,缺少史籍记载。但想来顶多与唐太宗末年相比。也就是三千万几百万人口。一国摊下来又能有多少户,几万人战争还可以。若是战争规模达到几十万之众,再相持数年时间,不论胜负,会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压力,这个不用想的。
郑朗又道:“然后自秦大一统,随后百姓揭竿而起,汉楚争霸,到汉朝成立,也不过平安一百来年,王莽乱政,百姓再度不安。说东汉乃是汉室,实际已经等于无形中更换了一个朝代。东汉末落,三国争雄,十六国,南北朝,一直过了三百多年,才到隋朝大一统,可惜又出了隋炀帝。一场隋唐演义,人口削减三分之二。”
这个说起来轻淡,但在赵祯心中不同,不由叹了一口气。
“唐朝看似没有分裂过,持续了近三百年,实际没有,自安史之乱起,国家就开始民不聊生了。又到五代十国,直到我朝,百姓才喘了一口气。为什么,一个是制度,二个就是思想。一个好人君,再加上几个贤相,国家就能大治几十年,一旦人主不好,或者没有贤相支持,国家就会迅速败落。若遇到暴主奸臣当道,国家就如秦隋,立即土崩。这个比瓦解对百姓的危害更大。”
土崩就是指国家一下子走向灭亡,瓦解是渐渐走向灭亡,被诸候或者列强最终肢解。郑朗说土崩不及瓦解,其实差不多。若想速战速决,与其让它瓦解,还不如让它土崩,反而百姓经过阵痛之后,能进入一个新时代。
但不论轻重,两者都不是一个封建王朝愿意看到的,郑朗又说道:“陛下,以臣之见,其实中国历史史书都不用看的,仅用八个字就可以概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八字放在三国演义里充满了豪情,可是出自郑朗嘴中,却是充满了种种的血腥,与无奈、叹息、失望、不甘。
“臣想试一试,看看能否另外找到一条出路。”
“这个很难的。”
“臣知道很难,做一做,说不定还有希望,不做,中国包括赵氏宗室,依然在这个死亡的循环圈内挣扎。现在做还来得及,到了吏治败坏之时,再做,什么也来不及了。比如中晚唐,也有一些人君想有做为,可最终结果呢?”
赵祯默然。
“陛下,你要平平安安地,这个国家还需要陛下。臣子只能起辅助作用,人主才是真正的主导。”
“朕这身体……”赵祯眼中闪过灰暗。转了一个话题,说道:“郑卿,替朕抚一曲吧。”
“如果陛下愿意,臣愿意天天进宫替陛下抚琴。”
“那样不好。”
“无妨,反正臣在丁忧期间,不能进入仕途,至于儒学,臣还在反思当中。闲来无事,替陛下抚琴,也是臣的荣幸。”
说着,郑朗让太监拿琴出来,替赵祯奏琴。
一曲了,赵祯说道:“不及年少之时清雅。”
少年时郑朗琴技未必比现在好,可没有心思,如何弹好琴呢。
赵祯又说道:“可是朕听得却很温暖。”
“那就好。”郑朗留了下来,每天进宫替赵祯抚一首琴曲,偶尔也说说话。
没有人认为郑朗在拍马屁,要拍马屁也要拍赵宗实。拍一个快要死的皇上有什么作用。只能说这二人君臣相谊,郑朗虽在丁忧,但丁忧肯定不及皇上重要了。一时间整个京城百姓都在叹息。
郑朗回到家中,赵念奴带着李贵到来。
赵念奴穿着一身道袍,虽身材窈窕,终是从仕女裙换上了道服,乍一看,有些不伦不类。但郑朗此时也笑不出来。赵念奴问道:“郑郎,父皇病情如何?”
“殿下,我也不大清楚。”
“你是连疟疾也能治好的。”
郑朗不知道怎么回答,那种伪青蒿素起了一些作用,但不起完全作用,否则郑朗都不会苦苦期盼金鸡纳树了。两者性质不同。赵祯病情也很复杂。身体枯褐,风眩病,还是那种很严重的风眩病,导致了智力下降,也是赵祯晚年执政不及中年的原因之一。并且赵祯恐怕还有其他病症在身,就是放在后世,如今的赵祯恐怕也不能完全康复,活一年是一年了。
看到郑朗表情,赵念奴忽然扑入郑朗怀中放声大哭。
郑朗说道:“奴奴。不用怕,这些天好好照料陛下,臣也呆在京城,每天进宫给陛下弹弹琴,说说话,宽慰他的心情,说不定陛下的病也能康复。你想一想,八年前陛下病情有多重,不是也好了吗?”
正在安慰赵念奴。门房突然进来。看到这一场景,瞠目结舌。
赵念奴立即离开郑朗怀抱。仍用手帕擦着眼泪。门房释然,以为公主伤心,自家相公可是宋朝头号忠臣的,失态之举,道:“郑公,你三个学生要见你。”
“让他们进来。”
司马光与吕公著、严荣带了进来。
看到赵念奴在此,面面相觑,知道内情的司马光却是皱了一下眉头。
郑朗让他们坐下,问:“你们来有何事务?”
“时局……”司马光警惕地看着赵念奴说道。
“不要想太多了,就是有什么难题,最终会化解的,”郑朗也含糊地说道。
又扭头看着严荣,说道:“当初借下巨债,乃是为了河工。因此我上书进谏让银行用其利润偿还,不论什么情况,银行的利润在未偿还清这笔巨债之前,勿得让任何人挪用。一旦挪用,说不定又会让人将矛头指向河工之上。”
“郑公,我知道,”严荣闷声说道。
其实郑朗写了一个锦囊给严荣,说得十分详细,也更触目惊心,这时,只是再次嘱咐一句罢了。
几人随便谈了几句,郑朗含糊地回答司马光,已经给了指示,观望,不能急!三个学生与赵念奴离开。
六月黄河水起,不过汛情不大,对新堤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就夹带着泥沙冲入东海。一场治河,几乎所有老百姓都了解到治河的一些道理。泥沙沉淀最厉害的时候是在秋后到春天,水势越平缓,沉淀越厉害。但这个沉淀与放河淤田性质不同的,放河淤田虽沉淀了一些河沙,更多的是淤泥。放在大河里沉淀,淤泥让河水稀释冲走,所剩下的却是盐碱性极重的河沙,有百害无一利。
因此束水冲沙高峰时还是在汛期,汛水越大,冲沙作用越大。
看到桀骜不驯的黄河居然真的被束缚起来,两岸百姓更是响起一片讴歌声。
利好的消息不仅于此,还有北方。
宋朝仍弄不清对象,认为契丹才是宋朝头号敌人。
契丹发生一件大事,两年前,耶律重元其子尼噜古与萧呼敦准备谋反,尼噜古让呼敦速发,称其父重元诈病,等耶律洪基到来,谋事作乱。可当时辽国朝堂上还有一个重臣耶律仁先,此人对契丹忠心耿耿,威名赫赫,父子忌惮,进谏让耶律仁先出任西北路招讨使,以图将耶律仁先调走。
耶律洪基准备答应,北院枢密使耶律伊逊进谏说,仁先,先帝旧臣,德冠一时,不可离开朝廷。
其实耶律洪基对耶律重元父子也感到忌惮的,悟,以耶律仁先为南院枢密使,封许王,继续留在京城。
父子不敢行计,开始伪装成乖孙子。
两年后耶律洪基渐渐松懈,让耶律重元又看到一次机会。耶律洪基猎于滦河的太子山,扈从官多是重元的党羽。一干人准备谋逆,正好被雍睦宫使耶律良侥幸暗中听到。也不大好告密的,还没有谋反,又担心耶律洪基亲近其父子,弄不好皇上不相信,自己脑袋就掉了。因此只能密言于太后。
辽国太后萧挞里称病,将耶律洪基召回,将此事告之。
耶律洪基将耶律良召来,责问道:“你想离间我骨肉乎?”
耶律良道:“臣若妄言,甘伏斧锧。陛下不早备,恐堕贼计。或者还有一个办法,召呢噜古来,若来是臣妄言,若做贼心虚不来,可以证明臣所言非虚。”
耶律洪基才相信七八分,又将耶律仁先喊来,耶律仁先说道:“此曹凶狠,臣疑之很久了。”
耶律洪基派耶律仁先暗中调查此事,耶律仁先离开时说了一句:“陛下也要提前防备。”
洪基额首,派使者召尼噜古,尼噜古见使者来召,知道事情泄露,命手下将使者拘禁于帐下,准备加害。幸好契丹人食肉茹血,随身多带着割肉用的刀子。不知道其使用了什么方法,居然将刀子弄到手上,将反捆双手的绳子割断,逃出大帐,偷了一匹马飞快地逃回行宫,以状禀报。
耶律洪基才完全相信,可就是到这时候,他还没有做好防备。
那边已经开始动手,看到使者逃走,尼噜古被逼无奈,迅速派人将萧呼敦召来,开始聚集党羽,强行击杀耶律洪基。天龙八部里最大的一幕好戏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