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为问花何在(三)
李威低估了唐朝人对异国风情的接受程度。
李贺的《龙夜吟》中起首四句就是鬈发胡儿眼晴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写的正是北欧人种,竭尽赞美之词,并没有《聊斋》中罗刹的说法。
看着这个美人越来越近,武承嗣又喜欢美色,不由问道:“这个小娘子是谁?”
武攸宁道:“她就是那个法兰克王国的公主。”
“不象啊。”
“以前穿的衣服布料粗鄙,大兄也许没有注意,今天不知为了什么,换上了我们唐朝的宫装。”
“果然是一朵奇葩,以前淹没于尘埃了。”武承嗣盯着香黛,又赞叹了一句。至于法兰克王国公主的身份,他自动忽视,那么遥远的地方,又是一个傀儡国王,还是一个落后的夷人国家的公主,又能有什么?
香黛紧锁着眉头,已经走了过来。
武承嗣笑嘻嘻地迎了上去,说道:“请问小娘子,你是不是那个香黛公主?”
“是,”香黛警觉地看着这一群人,来到唐朝也有一段时间,知道通过官服能看出一些官员的地位。眼前这个中年人身穿着大紫的官服,非富即贵,不能慢怠的。
“为什么你也来到我们唐朝?”
香黛没有回答,心里想到,我来到唐朝关你什么事?但越加警觉,她作为一个纯正的天主教徒,心性还算纯净的。不过自幼成长的环境,与经历,待人处事,也不简单。已经从武承嗣眼中看到一份贪婪,三份色咪咪的眼神。
武三思替香黛答道:“大兄,我倒听说了一些,这个公主被国内宰相(宫相当成了宰相)所逼,要她当宰相的情妇,此女不从,于是逃到我们唐朝。”
“这么漂亮的小娘子,怎么可能做一个情妇呢,要做,也要做本公的媵人。”
“大兄,不用媵人,若大兄愿意,开一个口,将她纳为小妾自可。”
做媵人,会有争议。香黛在武三思心中地位,竟然差到如此地步。
香黛唐朝的官话,如今说得依然不是很流利,但能听懂大部分唐朝的官话,甚至还可以写出近千个汉字。几人对答,全部进入她的耳朵,不悦道:“我好歹还是一个公主,即便是流亡,也是公主。如果想娶我,只有你们大唐的皇帝,才有这份资格。”
武承嗣与武三思皆是大笑。
香黛的话也不矛盾,西方的国家分分裂裂,即便是今天逃亡,说不定明天又迎了回去,重新做了国王。这一点颇象中国的春秋时代。但中国早过了春秋,一个国家灭亡了,什么身份也就不是了。
武承嗣与武三思哪里知道这份过节,还认为她很狂妄。武承嗣说道:“公主,好好考虑一下,跟着本公,保你吃香的,穿好的,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还有许多仆役伺服。”
“对不起,我只知道你们唐朝有一个皇帝,不知道什么本公外公。”香黛脸色一寒,推开武承嗣,向天津桥南走去。
“居然不识相!”武承嗣愠怒道。
武三思一把将他拽住,说:“大兄,这里是天津桥,有许多眼睛盯着……还记得上一次的事?她还在东都四方馆,无路可去……正事要紧。”
“暂且放过她!”但是武承嗣还在看着香黛消失的背影,留恋不舍地道:“没有想到这群夷人,居然也有这样俏丽的娘子。”
这才离开天津桥,诸武也没有将此事当作一回事,就是武承嗣强行将这位公主拉回府中,又能怎么着?难道遥远的那个小法兰克王国,还敢向大唐开战不成?或者有什么大臣,要替这个公主主持一个公道?
进了上阳宫。
武则天很是惊讶道:“你们为什么全部来了?”
几年来朝廷的分分合合,武家捞取了最大的好处,几十个侄子,先后授了官职。有的在外州县担任地方官员,其他的皆在京城供职。但武则天做得很小心,所授官职皆是不高,只有武承嗣袭了贺兰敏之的爵位。可是今天,在洛阳所有的武家弟子,一起到来。
“启禀太后,我们来是有一件事进谏的。”
“嗣儿,你也会进谏了,说来听听。”武则天开心地说道。
“太后,太子已经登基为帝,侄儿以及与诸位兄弟作为外戚,心中又喜又惊。”
武则天更来了兴趣,问道:“惊是何处,喜是何指?”
“古今往来,外戚的下场,无非有二,第一是大富大贵,依据宗室享受荣华富贵。第二个结果却不是很好,往往招惹君王动怒,动辄灭族。这是侄儿惊的地方。喜的地方是大唐后继有人,太子在太后与太上皇的教导下,终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但我们内心却不安,特别是新帝登基,东宫之中所有妃嫔没有加封,怕皇帝心中幽怨。他日皇帝因此生气,武家的下场……我们共同进谏,恳请太后与太上皇册封东宫妃嫔。”
“这是谁的主意,说!”武则天听完后,脸色一变,厉声道。
这中间的关健,休想瞒住武则天的。
“是侄儿的主意,”武三思老实地答道。
“为什么那么急!”
“侄儿也是为家族着想,侄儿的家族,同样是太后的娘家。太后,容侄儿进谏一句,对我们兄弟数人,虎视眈眈的大臣太多,不得不未雨绸缪。再说不册封东宫,民间也有议论。”
武则天思付起来。
对武家,她感情并不深,若不是贺兰敏之不争气,都未必能将武家这群子弟重新召回京城。不过召回来后,武则天也得到了一些好处。经过她霹雳手段后,这些侄子再不敢象自己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那样,慢待于她。有时候,还能替她办许多事。
可是小时候悲惨的生活环境,让她心里还有一些阴影,因此在继续观察。若是值得扶持,她年龄不算太高,身体又健康,很多事,她没有本领办到的,但想保住武家,却有无数种方法。并不急。
但武三思一句,民间也有议论,却击中了她的心扉,想了想道:“李首成,去到东宫,将皇帝请来。”
“喏。”
过了一会儿,李威被带到上阳宫。看着这一群诸武,眼中有些惊疑。武则天让他坐下。然后说道:“弘儿,你的几位外家兄弟向本宫央请,册封你的妻妾。”
“册封东宫?”
“是啊,你现在好歹已经继承大统,东宫的几个妻妾,再沿用东宫的封号,不大适合了。”
李威狐疑地看着诸武,不是穿越人士,在母亲低调处理下,也许能忽视诸武的力量。历史诸武有多暴虐,自己是清楚的,特别是武承嗣与武三思二人。他们居然会安好心?
忽然顿悟过来,册封自己东宫,必然要立皇后与两个以上的夫人,那么连娘家人也要册封的。可是东宫几个女子当中,娘家有什么人值得起用?裴雨荷四个哥哥,自己是见过的,才智只是中庸,杨敏的大哥才能也不算高,韦月的哥哥与父亲,同样不算才华出众。要么数来数去,只有徐俪那个正在国子监读书的弟弟,稍稍有些才能。
但东宫与新外戚的册封,等于主动打破这种平衡,加封诸武,则成为必然。
这笔账似乎怎么算怎么不划来。
想到这里,立即道:“母后,儿臣认为不妥。如今儿臣只是跟随父皇母后,在学习处理朝政,许多方面还要父皇母后匡扶指正。再说,父皇母后健在,儿臣登基为帝,已是越制,再册封东宫,即便母后同意,儿臣心里也难安。”
“唉,你越来越猾头了。”
不猾头,能在你老人家手里面讨生活吗?可表面还是诚惶诚恐地说道:“儿臣那敢。”
武则天将这句话当作了耳边风,道:“本宫也觉得不妥。”
“母后英明。”
“本宫那有你英明?”
“儿臣偶尔有那么一两丝英明,也是母后指导的。可不敢与母后相比,母后的智慧,儿臣一生也休想及十之一二。”
“你不要耍嘴皮子,说正事。”
“喏。”
“虽然不妥,可是百姓不知,会有许多议论,说你父皇与本宫,对你刻薄。所以此事必须要议,你回去后写一个草拟呈给本宫。”
“但是……”
“但是什么,难道你想坐观你父皇与本宫名声,遭到百姓污蔑?”
“儿臣不敢。”用了这顶大帽子一压,李威不情愿,也得生受了。
“本宫再问你,为什么想起来巡视河南道?”
原因你老人家心里面岂不清楚,但不好顶出来,突然灵机一动,说道:“母后,此次出巡,察看旱情是假,儿臣是去办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武则天耳朵立即竖了起来。
如今儿子很是强势,特别是在民间的声望,所以逼得她与儿子抢功。也就是争这个名声的。
李威有意吊着母亲的胃口,吞吞吐吐地说道:“若是此事办成,对江山社稷的功绩,远远超过武举的十倍。”
“是什么事情?”
“不过现在仅是一个想法,儿臣还需下去看一看,才能决定。但仅凭儿臣操办,能力有限,因此,打算回来后,与父皇母后,携手合作,”刻意将合作二字咬得极重,继续道:“此项决策商议好以后,再册封儿臣东宫诸女如何?”
武则天盯着李威,大半天后说道:“自从你为帝后,很少与本宫见面,明天你要出巡,这样吧,今天留下来,陪本宫与你父皇吃一顿饭如何?”
“儿臣愿意之极。”
吃饭是假,母子俩好好交流是真,至于是交易,还是合作,不是自己这群人有资格旁听的,武承嗣与武三思立即告辞。走出上阳宫,武承嗣说道:“三弟啊,我算服了你,果如你所言。”
“不敢,弟作为旁观者,也许反而能看清一些。”
“旁观者清,不错不错,诸位兄弟,此次西方来了许多使者,连陛下都宴请了数次,不如我们一道前去四方馆,昔日陛下,正是从夷人嘴中听到许多的学识,我们也去长长见识,说不定也能象陛下那样,想出一两条利国利民的好策略,你们意下如何?”
去四方馆是假的,今天是武承嗣对那个法兰克公主动了花心。
十几个武家兄弟自然不会将他的用意顶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道:“大兄之命,谁敢不从。”
说完后,径直向四方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