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四治大国如烹鲜
“哦?愿闻高论!”孙元起非常好奇。
唐绍仪也不卖关子:“所谓治国,关键在一‘国’字。好比砍柴伐木,总要先知道砍什么样的木材,才好准备工具。如果是千寻铁松,你准备的是把柴刀,难免会无计可施;如果是连翘、黄杨之类的低矮灌木,你准备了宣花大斧,也未免大材小用。所以要想治国,先要明白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理想中的国家与现实中的国家主要差距在哪里?当前国家最紧要的问题是什么?
“眼下清帝刚刚逊位,南北和谈初成,国家政体尚未确定,好比一张白纸有待英雄豪杰涂抹。此时正是百年难遇的良机,一旦错过,则噬脐莫及!贤弟或许不信,愚兄就举李文忠公所言为例。李文忠公不避劳苦,不畏谤言,眼光卓越,手腕敏捷,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独任,国家倚为重轻,是大清享国三百年少有的社稷之臣!但他晚年曾自言,终生所为不过是一裱糊匠的营生。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同治以来虽然陆续平定发匪、回乱,天下初定,民心思安,当时号称‘同光中兴’。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表象,大清经过康乾盛世之后一百多年的折腾,早已病入膏肓。好比是间破屋,由曾文正公、李文忠公等人东补西贴,居然成为窗明几净的干净屋子。如果遇到小风小雨,打破几个窟窿。随时加以补葺,还可勉强敷衍一段时日。如果遇到狂风暴雨,只能房倾屋颓,沦为丘墟。
“裱糊匠自然知道纸片下面是何等材料,也知道破屋随时有倾覆危险,却不敢越俎代庖替房屋主人拿主意,把屋子推倒重建。而且房屋主人对旧屋恋恋不舍,总觉得还能支撑,心里也不愿随便拆建。裱糊匠只好听从房主的意见,尽力做些涂饰修补的活计。直到心力交瘁、油尽灯枯。这也是李文忠公晚年抑郁寡欢的原因。假如他要是生在立国之初,必然可以垂范立极、百世沐恩,又何至于此?
“如今你我生逢其时,即便不能一言而决国家政体,至少可以否决许多不合时宜的建议,为国家后世造福。尤其是贤弟你,名声广布倾动朝野,一举一动天下瞩目,只要提议建言。袁项城、孙逸仙也得虚心接纳,更应当认真思考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
自己想建成什么样的国家?孙元起下意识就想起了后世的中国体制。
尽管有无数公知、精英抨击这种体制专制腐败。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贫富差距拉大、人民权益受损等等等等,但谁也不能否认它所具有强大的威力!在这种体制下,改革开放三十年间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让中国成为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迅速超越法、英、德、日等国,跃居全球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迅速摆脱了贫穷落后,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神舟飞天,嫦娥奔月,青藏铁路通车,高铁网络营运。一个又一个壮举无不彰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指日可待!
清末民初,中国外有强敌,内有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科技落后世界,难道和1948年、1978年不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既然后世的事实证明体制可行,为什么不能把它移植到1912年?
唐绍仪见孙元起沉吟不语。便劝说道:“百熙,这几个问题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要把它们想通、想透,形成圆融自洽的体系架构,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你也不用急于一时,反正时间还很充裕,不妨慢慢思量,争取形成既具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当下国情的治国理念。”
见孙元头,他又接着说道:“至于治国的‘治’字,就是把当前国家最紧要的几个问题排好顺序,让内阁诸人拿出可行性方案,集中全国力量加以贯彻实施。比如现在你认为完成行政统一、推行议会共和制、普及义务教育、整理财政、完善军备、铺设铁路等几项比较重要,但究竟哪一项先执行、哪一项后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如果遇到突**况,该如何调整执行情况?这些才是国家元首、地方长官需要认真考虑的。至于如何执行,那是下属们的职责所在,不必元首、长官事必躬亲。”
唐绍仪所言听上去平实无奇,仔细琢磨起来却大有深意。比如现在孙元起执政四川,就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要把四川建成什么样子,也没有认真考虑过理想中的四川与现实中的四川差距在哪里。至于四川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他想到了蠲免农民的赋税,想到了筹建工农业体系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却好像诗人写诗似的,遇到什么灵感就写什么,没有一个长期的通盘考虑。
杨度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智谋之士,他或许想过如何纵横捭阖让川陕的利益最大化、如何远交近攻来吞并周边弱小势力,甚至可能想过把孙元起推上大总统宝座。但他却对未来国家如何发展,如何改善民生、振兴实业,如何铸造民族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等重大问题没有多加考虑。在他看来,只有政治、军事上的问题才算真正的大事,经济、文化、思想上的问题根本不算问题,遇到了再解决也不迟。大概,这就是古代智谋之士与现代政治精英之间最根本区别吧?
半晌之后,孙元起才问道:“还有呢?”
“没有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看孙元起有些愕然,唐绍仪接着解释道:“百熙,你觉得国家元首应该如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还是一步十计,翻云覆雨?不是,都不是!作为国家元首,首先应该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能让文臣武将倾心服膺,乐意效死。就像《水浒传》中的宋公明,论出身,他不过是个押司,远不及后周皇室苗裔的小旋风柴进;论长相,他面黑身矮,远不及仪表天然磊落的浪子燕青。论计谋,他不及吴用、朱武;论功夫,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倒数。为什么天下豪杰见到就纳头便拜,推他为梁山首领?别无他,人格魅力而已!
“其次应该知人善用。汉高祖刘邦不过是个青皮流氓,为何能得天下?就是因为他知人善用。韩信不过是项羽逃将、当斩连敖,结果在萧何力荐之下,刘邦就敢具礼拜他为大将。所以韩信自诩善于将兵,而夸他善于将将。再如汉昭烈帝刘备,也是知人善用成就帝业,他先在涿郡便与贩枣关羽、卖肉张飞义结金兰,后在新野三顾茅庐拜请乡野村夫诸葛孔明出任军师,所以他能从贩履织席之辈,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
“第三应该勇于取舍决断。像愚兄刚才所举的宋公明、刘邦、刘备三人,在关键时刻都是舍得向妻儿老小动手的狠辣之辈。当然,现在政治逐渐开明,议会即将召开,想来以后不会出现祸及家人的惨剧。不过在处理各项政务的时候,勇于取舍决断依然是政治家必备的素质之一。”
孙元起心中碎碎念道:以后不会出现祸及家人的惨剧?哼哼,想来你是不知道太祖爷的人生际遇吧!太祖爷为了革命,先后牺牲一位妻子、两个兄弟、三名子侄。——不过这也证明他说得没错,政治家果然要勇于取舍决断,关键时刻舍得妻儿老小!
唐绍仪当然不知道孙元起心中所想,仍继续说道:“要想成为国家元首,自然不止以上三点要求,不过这三条是最根本的,其他条件与之相比都等而下之。百熙贤弟从教有年,化育天下学子,被青年尊为‘当代圣人’,这人格魅力自然是有的。新中国党刚成立就有三名总长、四名都督、六名协统,也足以证明。
“至于知人善用,贤弟也不输于袁项城、孙逸仙。别的不说,就说你选派出国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数十名学生中,有一名都督、五名协统、标统无数这一点,别人就要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勇于取舍决断,贤弟在陕西、山西同时举事,派飞机轰炸紫禁城,早已播诸众口,毋庸愚兄赘言。
“从这三点上看,贤弟很有成为国家元首的潜质!”
孙元起顿时羞赧无地:“唐兄实在是谬赞了,小弟实在是——”
唐绍仪伸手止住孙元起的言语:“贤弟不必过谦,愚兄心中有数!”
孙元起心道:你心中有个屁数啊?有个鸡嗉、鸭嗉还差不多!
唐绍仪突然问道:“贤弟高论中,愚兄还有一点颇为不解,那就是极力主张开明专制。按说贤弟在美利坚留学多年,浸染日久,应该比较倾向民主共和制才是,为何反而主张开明专制呢?还请贤弟为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