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〇不如桃李正无言
“先说说义务教育吧!”孙元起道:“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三个特点。一般认为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到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巨大作用,义务教育时间也由最初的3至6个月,发展到6年,甚至9年。
“与我们有一海之隔的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开始普及义务教育。根据他们的学制规定,小学教育共8年,前四年为义务教育。到1909年,义务教育延长到六年,国家要求所有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六年的小学教育。得益于此,学生入学率稳步上升。1872年底只有28%的适龄儿童入学,然而到了1910年止,98%的儿童进入学校,几乎完全解决了文盲问题。这也为日本现在的经济繁荣、国家富强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小日本对教育确实非常重视!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在签署《马关条约》之后,明治天皇曾要求首相伊藤博文把所有的两亿三千万两赔款全部用于教育。——当然,这只是中国人对于外国月亮更圆的一种美好想象,企图以此彰显教育在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并顺便给中国政府树立一个无比伟大的楷模、一个难以超越的偶像。实际上,日本政府只从中拿出了1000万日元作为教育经基金。约占全部赔款的2.8%。尽管比例很小,但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投入了。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本土被美国炸成了烂油条,民众伤亡惨重,政治也被美军把持,用“一穷二白”“举步维艰”来形容丝毫不觉得过分。虽然如此,日本政府依然于1947年颁发了《教育基本法》,把义务教育由战前的六年延长到九年。仅用一年时间,便在全国近乎100%地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
呷了一口茶水。孙元起继续说道:“我国人口约为四亿。适龄就学儿童至少在四五千万以上。但宣统三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在校学生才160万人,学生入学率还不到二十分之一!想以这样的国民素质来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要以清末的教育经费来实行义务教育,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义务教育其实包含两部分责任,一方面是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到学校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是国家、社会、家庭必须创造良好的就学条件。中国历来有崇文敬学的传统,儿童、青少年都是非常愿意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关键是国家、社会、家庭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学校校舍简陋、老师稀缺。再比如家庭困难,难以支付学生入学的书杂费等。
“现阶段中国还没有能力普及义务教育,如果通过立法方式强制执行,使得贫穷人家雪上加霜,反而不美。所以我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通过教育补贴的方式,诱使广大适龄儿童、青少年进入学校就读。具体方法是初等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免费教材、免费校服、免费午餐,每人每学期提供两块银元的补助。期中、期末发放;高等小学之后实行精英教育,同意实施‘四免’,每人每学期提供四块银元的补助。只不过每年要淘汰20%,一直到初等中学毕业。”
宋教仁微微皱眉道:“那些被淘汰的学生怎么办?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谁也不能确保自己每次考试都不失误。况且有些人是大器晚成,有些人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如果从高等小学就开始实行残酷的淘汰制,岂不是要遗漏无数英才?”
孙元起道:“被淘汰的学生要是还想读书,可以去私立学校,也可以留级,只不过就无法享受当年的‘四免’优惠。至于你说的大器晚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毕竟还是少数,在对于大多数人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我们短时间内也顾不了那么多。”
宋教仁思忖片刻又说道:“如孙先生所言,我国目前在校学生有160万人,若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教育补贴,除去免费教育、免费教材、免费校服、免费午餐,仅每年的教育补贴就至少需要640万元。如果十年之后全国有20%以上的学生能够进入学校的话,这个数目将上涨到每年4000万元以上!如此庞大的经费,孙先生打算如何筹措?难道从国库划拨?想来袁大总统是决计不肯的!”
孙元起笑道:“若是从国库里挤出钱来兴办义务教育,袁大总统自然不肯。好在经费另有着落,他应该会顺水推舟同意的!”
宋教仁好奇道:“孙先生打算如何筹措?”
见宋教仁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孙元起只好如实相告:“经孙某与袁大总统协商,准备将川陕甘晋四省的赋税多少不论,全部移作教育经费。”
宋教仁沉吟道:“若是一直保持目前在校学生规模,川陕甘晋四省的赋税移作教育经费,倒还绰有余裕。但在‘四免’政策和教育补贴的刺激下,相信在校学生数量会急遽上涨,甚至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就突破一千万。到那时候,只怕川陕甘晋四省赋税远远难以支撑吧?”
在校学生数量突破一千万会是什么时候?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三十年?那时候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四川、陕西等省的工农业都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翻上几番都有可能,应付教育经费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即便有缺口,自己名下的企业贴补一部分也没问题。更关键的问题是,天知道那时候谁是教育部长!总不可能孙元起当一辈子吧?
孙元起道:“这个问题,还是到时候问在位的教育总长吧!我想如果川陕甘晋四省赋税真的难以支撑,中央政府也不会袖手旁观吧?我们现在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宋教仁道:“孙先生能够不计一己之私,不是将川陕甘晋四省赋税用来扩军备战,而是移作全国教育经费,此举着实令宋某感佩莫名!但宋某非常担心的问题是,中央政府一直试图削弱地方的自治势力,如果川陕甘晋四省为了实现义务教育而没有保持足够武力威慑的话,很有可能被中央政府逐步蚕食。最后不仅教育理想难以实现,甚至连新中国党乃至孙先生都没有存身之地!”
戏肉来了!
孙元起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宋教仁此次前来就是想和自己聊聊天,顺便谈谈义务教育问题的。显然,昨天袁世凯提出的厘清军务让同盟会上下紧张异常,在独立难支的情况下,他们准备拉新中国党出场助拳。孙元起不愿废话,直截了当说道:“宋总长说的是昨天袁大总统厘清军务的提案吧?”
“正是!”宋教仁也没有迂回,“很显然,袁项城此举是别有用心。虽说现今全国兵员超过120万人,确实靡费军饷无数,但经由国库支付的绝大多数是袁氏北洋嫡系部队。而且这120万人中,袁氏北洋嫡系部队及依附于袁的其他军队要占一半以上。如果他真的是想避免财政赤字、减轻国民负担,为什么不以身作则,首先自己解散冗余军队、停止购运枪械?
“袁项城现在只是提出厘清军务,一旦国务院同意,他必然会建议以训练是否有素、武器是否精良为裁撤解散标准。众所周知,袁氏北洋嫡系部队成军最久,颇经战阵,装备精良,再怎么裁撤也不会裁撤到他们身上。如此一来,被裁撤解散的只能是我们南方的革命部队,这也是他厘清军务的真实目的!
“现在南方革命手中掌握数十万军队,袁项城这才稍有忌惮之意。如果我们让袁项城计谋得逞,他必然会在削弱南方兵力、加强中央军事集权后,对江南各省动武,以期荡平异己称孤道寡。我们同盟会与新中国党可谓唇齿相依,若是我们同盟会为袁项城所剪除,相信新中国党也难以独存!所以眼下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在国务会议上阻止这个提案通过。”
孙元起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某自然懂得,只是袁项城的提案也非无的放矢。如今军费数额确实惊人,国家财政又入不敷出,据说国务院、大总统府隔个一两个月就要向六国银行团借款,否则就会无米下锅。每次向六国银行团借款都是拿国家利益做抵押,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想来想去,只有拿军费开刀。袁项城的理由倒也堂堂正正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