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咄咄逼人

  八月底,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淡水定价谈判正式开始。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这轮谈判并不那么重要,毕竟就算按照马来西亚的要求,新加坡每年只需要向马来西亚支付大概十亿美元的淡水采购费,但是中国与美国的表现,却足够引人瞩目。
  当时,中国与美国分别应马来西亚与新加坡邀请,派遣外交人员参与了谈判。
  即便不是正式谈判方,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中美在东南亚博弈的缩影。
  因为双方的分歧非常大,所以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九月一日,马来西亚率先采取行动。
  根据马来西亚当局公布的消息,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与柔佛州地方政府,已经与源盛集团签署协议,把柔佛州的所有淡水资源出售给该集团,而该集团将按照马来西亚的平均水价向柔佛州供水。
  正式合同签署之后,源盛集团将在二零二八年一月一日接管柔佛州的淡水厂。
  这下,矛盾彻底激化了。
  要知道,源盛集团是盛世平名下的淡水资源企业,专门从事淡水净化、废水处理、城市供水等。
  马来西亚把柔佛州的淡水资源卖给源盛集团,等于不再向新加坡供水。
  说得直接一点,因为协议中没有包括向新加坡供水的部分,所以新加坡今后只能从源盛集团买水。
  定价权不在马来西亚手里,而是在源盛集团手里。
  作为商业操作,源盛集团完全有理由以石油的价格出售淡水。
  当然,这对柔佛州的居民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协议中明确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源盛集团都得以马来西亚各个州的平均价格,向柔佛州的居民、工厂、农业设施提供淡水,且每年都得重新定价。
  此外,马来西亚当局还可以把从源盛集团获得的税收补贴给柔佛州。
  消息公布后,新加坡当局立即发表抗议,宣称马来西亚破坏了与淡水供应协议,与源盛集团的协议不具备合法性。
  至于是否合法,那就很难说了。
  正要打官司,恐怕好几年都扯不清,而新加坡的近千万人,一天也离不开淡水,而新加坡自给能力只有需求的三分之一。
  九月三日,美国总统麦克米伦宣布,派遣“斯坦尼斯”号与“福特”号航母战斗群前往新加坡。
  马来西亚没有示弱,马哈蒂尔当天就启程飞往北京。
  只是,这个时候,全世界的注意力都转向了新德里。
  九月四日,中国代表团到达新德里,中印双边谈判将在九月五日进行第一次准备阶段会议。
  一切顺利的话,正式谈判将在九月十日开始。
  两件事情凑到一起,国际舆论界顿时热火朝天。
  在这两起谈判中,中国与美国都有份,而且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两个大国件的斗争愈演愈烈。
  既然是斗争,自然得有往来。
  九月五日,在麦克米伦宣布派遣舰队前往新加坡之后,中国海军的“远征舰队”、即由杨禹方指挥的航母战斗群进入布莱尔港。
  这绝对是一次“政治行动”。
  当时,陆战队刚刚疏通了深水航道,码头等基础设施还没修复,舰队进驻布莱尔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最多只能锚泊,无法进行正常维护,而且中国舰队出海不到两个月,没有必要进行维护。
  这么做,只是为了证明中国海军控制了布莱尔港,而且把布莱尔港当成了母港。
  第二天,中国国防部公布消息,舰队将在九月十日开赴马六甲,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军事访问,并且将在访问期间与马来西亚海军举行联合搜救演习,随后还将在码头向公众开放展示两日。
  毫无疑问,这下热闹了。
  按照美国海军的安排,两艘航母将在九月十一日到达新加坡,而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将提前一天到达马来西亚。
  虽然在绝大部分人看来,中美海军不会交战,但是关于两支舰队的强弱,成为公众最关心的话题。
  这两支舰队,到底谁更强大一些?
  论载机数量,美国舰队有明显优势。即便在正常情况下,两艘超级航母也能搭载近一百五十架战斗机,而中国海军的两艘中型航母最多也就这个数量。在战时情况下,美军航母还能把载机量提高到九十架以上,最多能达到一百一十架,相当于中国海军中型航母在正常情况下的两倍。
  只是,在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上,中国海军的优势较为明显。
  j-25的战斗力已经得到证明,在空战中多次击败f-22i与f-35c,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中型舰载战斗机。j-15b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虽然没有机会参与空战,但是对海与对地打击能力毋庸置疑,肯定在fa-18ef之上。在至关重要的预警机方面,zy-1的性能不会比e-2e差多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航母也有电磁弹射器,出动能力达到了美军航母的三分之二左右。
  在护航战舰方面,中国的巡洋舰成功拦截了来袭的弹道导弹,而且中国战舰在东海战争中就参与了防空作战。更重要的是,龙目海峡之战,证明了中国战舰具有很强的对海打击能力。相对而言,自从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美国海军就没有参与过大规模战争,战舰的作战能力没有得到过验证。
  可以说,中国舰队的最大优势就是实战经验丰富。
  中美舰队会在马六甲海峡里打起来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毕竟双方都没有这个意图,更没有发动战争的动机。把舰队派往东南亚,仅仅是一种政治行动。
  当时,关键不在新德里,而是在新加坡。
  中印双边谈判的结果早就确定了,只要中国不对藏南地区提出要求,印度就没有可能收回布莱尔港。
  关键只是,中国是占领布莱尔港,还是从印度租借布莱尔港。
  如果是前者,战争就不会结束,印度也不可能在领土遭到占领的情况下,与对方签署停战条约。
  只有转化为合法的租借,才能让印度当局做出让步。
  这下,问题出来了。
  租借多久?
  对中国海军来说,当然是越久越好,因为布莱尔港是中国舰队在印度洋的桥头堡,也是中国进军印度洋的跳板。按照腾耀辉提出的方案,布莱尔港将以地方舰队母港的标准进行重建。不出所料的话,谈判结束之后,腾耀辉会提出组建印度洋舰队,以便长期在印度洋部署一支威胁性力量。
  如此一来,就得在布莱尔港花上大力气。
  问题是,印度不可能做出全面让步,肯定会在租借时间上做文章。
  以当时的情况,最短期限为二十年,最长期限为九十九年。只是,受相关国际条约与惯例的限制,印度绝对不会接受超过五十年的租借协议。原因很简单,只要中国控制布莱尔港超过五十年,就有权在该地区发起全民公投,由布莱尔港的居民决定是否回归印度,还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外交部早有准备。
  在谈判中,肯定得首先提出最长期限,即租借九十九年,然后再做出让步,而底线就是四十九年。此外还得增加一条附加条款,即在四十九年的阻期到了之后,可以由双方商议是否延长阻期。
  总而言之,就算中国不谋求把布莱尔港占为己有,也不会还给印度。
  这时候,由腾耀辉代表军方参加谈判的作用显现了出来。作为“大海军主义者”,腾耀辉肯定不会做出让步。
  可以说,印度在这个问题上别无选择,必须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
  谈判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锡亚琴冰川的资源开发问题。
  虽然在这方面,中国做出了让步,即不支持巴基斯坦占领整个锡亚琴冰川,而是成立第三方维和部队,在印巴之间设置隔离区,但是在资源开发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很强硬,即必须得到印巴双方同意,任何单方面的资源开采行动,都将视为破坏停战协议,而中国有义务援助巴基斯坦。
  显然,中国的立场很简单:阻止日本获得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能在新德里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中国掌握着局势的主动权,不管谈多久,都没有害处。
  对印度来说,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谈判拖得越久,印度就越被动,从谈判桌上获得的好处就越少。要是拖上几年,中国与巴基斯坦把军事占领变成了既成事实,印度更加没有回旋余地,甚至得接受更加苛刻的停战条件。
  更重要的是,只有签署了停战协议,印度才能从美国获得军事援助。
  原因很简单,美国早就出台了相关法律,禁止向处于交战状态的非盟友国家出售军火与军事物资。
  印度不是美国的盟友,自然在限制范围之内。
  受此影响,新德里谈判进展得非常顺利。
  到九月底,印度就在原则上答应了中国开出的条件,把布莱尔港出租四十九年,由中国与美国出兵控制锡亚琴冰川附近的军事隔离区,与巴基斯坦进行资源开采谈判,并且在停战谈判结束前,交换所有战俘。
  相对而言,新加坡的谈判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