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将星陨落

  在美国的战略中,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战败,一是太平洋、二是中东,三是俄罗斯。
  早在二零五三年初,也就是俄罗斯参战后,美国就派了一个军事顾问团去莫斯科,对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与战争实力进行了全面考察。只是这次考察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美国的军事顾问团主要在莫斯科活动,而且成天参加俄罗斯高层举行的宴会,根本没有机会到部队与基层进行实地考察。
  事实上,当时俄罗斯上下非常乐观,认为胜利在望。
  以二零五三年初的情况,俄罗斯当局不是在盲目乐观。在俄罗斯加入西方阵营后,西方同盟集团在各种战争要素上大都超过了东方同盟集团,比如领土面积是对手的三倍、资源总量是对手的两倍、兵力是对手的一点五倍、工业生产总量是对手的一点四倍。唯一不如东方同盟集团的,只有人口规模。事实上,这个差距也不是很大,因为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经济体有大约三亿人。更重要的是,到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回过神来,仍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只是,刚刚出任参联会主席的马歇尔没有这么乐观。
  当时,已经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战争潜力、战争动员速度、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美国军方的估计。甚至有理由相信,西方集团高兴得太早了,中国的战略反击肯定会在二零五三年到来。
  显然,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马歇尔的判断。
  只是在当时,能有如此清醒认识的,恐怕也就只有马歇尔上将了。别的不说,连美国总统卢卡斯都认为,胜利将属于美国,而且有望在二零五四年底取胜,不然他也不会积极鼓动俄罗斯参战。
  马歇尔不能动摇美国总统的信心,只能做一些必须该做的事情。
  比如,在二零五三年四月,他再次派遣军事考察团前往俄罗斯,而且没有去莫斯科,直接去了叶卡捷琳娜堡,然后数百名考察人员奔赴各地,对俄罗斯军队、工业中心、运输中心等直接关系到战争实力的机构进行了深入考察,向马歇尔提交了第一手数据,即全部来自基层的考察报告。
  这份在五月底出炉的报告被马歇尔锁了起来,直到九月份才交给卢卡斯。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份极不乐观的报告,而在五月份的时候,卢卡斯依然不太相信美国会在年内丧失战略主动权。以当时的情况,如果马歇尔在五月份把这份报告送到白宫,很有可能被卢卡斯烧掉。到了九月份,在所罗门海战结束之后,即中国发动战略反击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再交给总统,结果就不一样了。
  不管卢卡斯的感受如何,事实就在面前,谁也否认不了。
  最难以让卢卡斯接受的事实就是:没有美国的直接军事援助,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防线肯定会在年内被中国军队攻破,在二零五四年上半年战败也绝不是神话,美国必须尽快出兵俄罗斯。
  不是派遣空军参战,而是直接出动地面部队。
  当然,也得派遣空军参战,而且得以战术航空兵为主。
  在卢卡斯还在犹豫的时候,德黑兰战役打响。
  虽然美俄联军没有被赶出伊朗,但是这场战役的结果却让卢卡斯认识到,马歇尔发出的警告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到了十月初,美国已经没有多少转圜余地了。
  这个时候,俄罗斯总统也发出了请求,即美国必须立即出兵俄罗斯,不然俄罗斯将被迫在明年的某个时候单独与中国媾和。
  十月十日,卢卡斯签署了出兵俄罗斯的总统令。
  当天,就有四个美军师登上了开往俄罗斯的运输船队,而且其中两个是主力师,即两个月前从中东撤回来休整的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当时,美国陆军只有十个主力师,而且均进行了改编,除了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与第八十二空降师之外,其他八个师全部升级为装甲师。
  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中国军队的装甲优势太明显了。
  获得能与地面战平台抗衡的主战装备之前,美军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大师一级作战部队的装甲规模。
  这支部队中,还有马歇尔亲自任命的俄罗斯战区美军司令洛布鲁克中将。
  在美军中,洛布鲁克中将可以说是鼎鼎有名。这位当时才四十七岁的中将,算得上是美军中的少壮派将领,因为美国陆军中将的平均年纪为五十四岁,很多人到四十七岁时,连少将都没混上。
  洛布鲁克最出名的地方,在与他对未来地面战争的预测。
  在某些方面,洛布鲁克与戚凯威非常相似,即在他看来,飞速进步的技术,将彻底改变地面战争的面貌。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洛布鲁克是美军中,最为坚定的地面战平台支持者。
  可惜的是,在美军中,陆军的地位本来就不是很高,而且受海军军备竞赛影响,美国陆军一直没有获得充足的军费。结果就是,被洛布鲁克寄予厚望的地面战系统,直到大战爆发的时候都没能研制成功。
  事实上,在大战爆发前,洛布鲁克就发出过警告,认为不在乎陆军,迟早会导致美国在战争中惨败。当时洛布鲁克就明确提到,在全面战争中,陆军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再只是执行地面占领任务的军事力量,而是承担起了战略进攻与战略防御的作战部队,具有不亚于空军与海军的重要性。
  问题是,他当时还是少将,没人相信他的观点。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美国从上到下都认为,只要空军与海军足够强大,美军就能轻易击败中国。
  等到美军在战场上吃了苦头,才想起了洛布鲁克发出的警告。
  二零五二年底,洛布鲁克就晋升为中将,而他的第一个任务不是去指挥作战,而是负责美军地面战系统的研制与生产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美军地面战系统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完成了军方验收,预计在二零五三年底量产。到了十月份,洛布鲁克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也正是如此,马歇尔想到了他,也就决定派他去俄罗斯。
  当时,马歇尔亲自做出保证,只要他能稳住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防线,就会授予他四星上将军衔。
  显然,这是二零五三年年内的事情。
  也就是说,洛布鲁克很有可能在四十八岁之前成为四星上将。
  如果他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理由相信,要不了两年,这位被马歇尔给予厚望的将领将成为美国陆军的统帅,甚至可以说,只要假以时日,洛布鲁克迟早会成为戚凯威、魏成龙与蒋博文那样的超级战将。
  可惜的是,洛布鲁克并不走运。
  按照常理,他应该搭乘专机前往莫斯科,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建立美军司令部,与俄军搞好关系。
  只是,这位不走寻常路的将领没有直接飞往莫斯科,而是决定跟随大部队去俄罗斯。
  也就是说,他搭乘运送作战部队的船只前往俄罗斯。
  当时,他把去莫斯科建立前美军司令部的任务交给了参谋长伦道夫上校,只是在登船之前跟布鲁希洛夫通了电话。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料到,洛布鲁克正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五天后,美军船队经过亚速尔群岛,驶往直布罗陀海峡。当天晚上,这支由二十四艘快速运输船组成的船队遭到潜艇伏击,一条重型鱼雷击中了洛布鲁克乘坐的“美利坚合众国”号货轮。不到五分钟,这艘排水量超过十万吨的巨轮就断成两截,连同洛布鲁克中将在内的五千多名官兵沉入大海。
  伏击美国船队的,正是周渝生派往大西洋的“海豹”号攻击核潜艇。
  事实上,这也是“海豹”号第一次到北大西洋执行破交任务,而且是第一次在北大西洋攻击美军船队。
  当时,总共有七艘运输船遭到攻击,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号被击沉。
  结果就是,洛布鲁克这颗还没有升起的将星就这样陨落了。
  这场战斗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因为在此之前,中国潜艇从没来过北大西洋,所以美国海军不太重视北大西洋上的反潜护航任务,只为船队安排了两艘反潜驱逐舰,而且只在亚速尔群岛以西安排反潜巡逻机清理航道。
  虽然在此之后,美国海军加强了在北大西洋上的反潜护航力度,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洛布鲁克起死回生。
  战后,有人认为,如果洛布鲁克没有死,大陆战场的结局肯定会不一样。
  当然,这只是推测,也就有一定的可能性。虽然很多人把洛布鲁克吹成了能与戚凯威匹敌的战将,但是这些人没有办法证明洛布鲁克确实有指挥军队作战的才华,因为洛布鲁克从来没有指挥过作战行动。
  别忘了,戚凯威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全是在战场上拼来的。
  当然,就算洛布鲁克是古德里安、巴顿、朱可夫那样的天才级将领,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他也只是一名光杆司令。
  要知道,在才华上,布鲁希洛夫不亚于戚凯威,可是他从来没有击败过戚凯威。
  洛布鲁克之死,没有阻止美国向俄罗斯出兵,反而让他的断言得到了重视,从而让美国加快了出兵俄罗斯的步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