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进攻狂潮

  1942年3月22日凌晨3时整,超过6.4万门火炮在相差不到十秒的时间内齐致地发出了怒吼,霎时间地动摇山。每小时80余万发炮弹的攻击速率将形成来自浩瀚星海的陨石雨,它们带着巨大的摧毁能量坠落到了东经30度线以东的苏军控制区域,冲天烈焰和滚滚浓烟将数千平方公里的前线地带变成了可怕的炼狱,“月球表面”迅速取代了原本沟壑纵横、堡垒遍布的地形。随着炮击的持续,一座又一座古老的村镇消失了,一片又一片刚刚绽放春芽的树林消失了,只剩下一个飞沙走石、热浪滔天、人畜不留的世界……
  都说战争是技术的强力催化剂,与上一次战略反击相隔不到半年,这一次德军不但集结了空前规模的炮兵,其炮群的构成和威力也有了不小的提升。随着西线战事的彻底结束,德军得以放心从英国本土和法国西海岸的要塞阵地拆走大口径火炮,并组织英、法本国的军工厂加班加点生产与之相匹配的弹药。此外,克虏伯等德国本土军火商研发制造的一批新式火炮也首次投入作战,这其中除了曾被列入头号机密的800毫米口径超级列车炮“多拉”之外,还有改进型的280毫米k5“古斯塔夫”列车炮、新投入使用的210毫米k41列车炮、最新量产型105毫米fh40型榴弹炮以及最新式的210毫米五管火箭炮,这些新武器投入使用的时间都不长,但无一例外地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其出色的性能已经得到了专家和将领们的高度评价。
  在距离前线800多公里的柏林,当座钟敲响三声,罗根心平气和地转头望向窗外。尽管视线无法摆脱客观限制看到战场的硝烟,但他的心却能够听到来自遥远战场的隆隆炮声。作为一个对未来有着宏观预见性的“预言师”,他深知兵器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次德军在东线的炮火准备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也极有可能成为日德兰式的历史绝唱,要知道随着技术发展,火炮造价将与射程、精度同步增长,加之长射程、大威力的新型武器挤占了战术空间,火炮装备数量将不再是动辄成千上万。
  时间静静地流逝着,为了健康而狠下决心戒烟的年轻男人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瓷杯,清冷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目光转回到面前的茶几,上面摆着一盘做工颇为精致的国际象棋,从盘面的战局来看,白棋占据着绝对优势,黑棋只有苟延残喘之气而无反攻之机。
  “嗯,输了输了这才一年不到,副总理的棋艺进步了许多”
  坐在罗根对面的年轻人穿着一套笔挺而整洁的空军将官制服,穗纹的肩章上点缀着两颗菱状将星。一年的时间说短不短,取得进步的又何止棋艺?要知道在整整一年之前,这个满怀憧憬的旧贵族青年才刚刚获得空军准将军衔,动荡的局势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机会,从赫尔曼.戈林将军团到柏林地区防空指挥部,他尽情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并且在政局变换的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现如今,他已经成为德国空军历史上第三年轻的中将,并且担负起了整个德国东部的防空事务——相当于军团级指挥官。
  罗根轻啜了一口茶:“漫漫旅途,没事的时候就会跟同僚们切磋几招,但总的来说还是输多胜少”
  “大事既定,小事无妨”年轻的空军中将罗格.冯.德切斯特神情淡定地重新摆好棋子,“休息,或是再来一局?”
  罗根瞧了瞧置于斜对面的座钟,这才3点一刻,结合预定进攻计划和弹药准备情况,重点地域的炮火准备将持续4个小时,而即便在普通地段,猛烈的炮击也将持续到天明时分。在炮火准备阶段,战局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
  “再来一局吧不论胜负,下完就去休息”罗根说。
  冯.德切斯特自是没有异议,紧接着又笑道:“能在副总理官邸借宿半宿也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啊”
  “彼此彼此”罗根淡然摆出第一步棋,虽无羽扇纶巾,却也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因为是晴朗的好天气,6点未到,东线的天空就已明亮。隆隆的炮声仍不绝于耳,在空前沉闷的轰鸣声中,由3600多架战斗机和第一波空袭梯队以铺天盖地之势飞越战线。在这由人造飞行器形成的“死亡乌云”面前,临时升空迎击的苏军战机显得势单力孤。不多会儿,距离战线两百公里以内的数十处苏军机场就都笼罩在烈焰与弹片交织的火网之中,冲天浓烟即便在好几十公里之外也能够望见,湛蓝色的天空中很快就只剩下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作战飞机,制空权易主的速度之快,竟令人有种目不暇接之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苏军兵败如山倒——德军进攻前的大规模调动虽然在短短两天内即宣告完成,但苏军高层的警惕性显然远胜于和平时期,而德国空军一天前的侦察也证实苏军对前线部署的调整,许多机场都只保留用于执行侦察警戒任务的少量飞机,驻扎在兵营的人员车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的,大量的战术伪装网甚至造成了地形地貌的变幻,这些应急的准备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德军空前猛烈的炮击与空袭
  清晨7时许,在战线的一些地段,德军停止了大规模炮击,坦克、装甲车以及步兵则开始向目标地域运动。这时,2400余架斯图卡分成数百个攻击小队出现在了战场上空,它们全然无惧于苏军地面部队孱弱的防空火力,尖啸着从高空俯冲而下,把250公斤到1000公斤不等的航空炸弹精准地投向目标,异常猛烈的爆炸交相呼应,升腾的烈焰浓烟此起彼伏,大地受到了强烈震撼,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仿佛这里的世界面临山崩地裂,人们逃无可逃、陷入绝境。
  上午8时许,在奢侈地消耗了300多万发炮弹之后,德军全面停止了炮击,转而进入地面攻坚阶段。在1100多公里宽的战场正面,ju-87、ju-88、he-111以及挂载炸弹出击的bf-109、fw190漫天飞舞,紧紧压制着苏军一线阵地的反击火力,并有效隔绝了苏军前线与后方的交通联系;数以百万计的德军官兵在上万辆各型坦克、突击炮以及自行火炮的支援下以海啸之势扑向苏军防线,利用兵种之间如火纯青的默契配合不断冲击和撕裂苏军的防御体系。
  经过数月来的休整和补充,苏军作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恢复到了400万人以上,但即便全部投入一线防御,也无法在横贯东欧的上千公里防线上做到滴水不漏。在一些地势开阔、缺乏天然屏障的区域,德军进攻部队很快突破了苏军外围雷场、反坦克堑壕以及前沿阵地,并在苏军纵深阵地与守军展开激烈搏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道理在交战双方技战术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并不完全适用,美国制造的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用来对付泛太平洋区域的对手或许绰绰有余,对付德军四号坦克的后期型号和新式五号坦克时本来就力不从心,更何况德军坦克还得到了己方空军以及步兵的紧密支援,至于苏联自行生产的反坦克武器,受到技术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在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美国货好多少。苏军官兵们并不缺乏勇气、意志以及前赴后继的精神,但他们付诸鲜血乃至生命换取的不过是德军进攻速度的稍稍放缓,而且处处堵漏处处漏,在德军全面并且猛烈的进攻下,苏军战线不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风雨飘扬中的航船在剧烈颠簸中随时可能倾覆……
  在这个就连空气都充满躁动的上午,笼罩在柏林上空的气氛似乎格外压抑。总统威廉.弗里克、国防部长雷德尔以及诸多军政要员据说都寸步不离地呆在自己的办公室,并且对电话铃声和敲门声十分敏感,副总理罗根则选择了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那就是设立在柏林西郊的防空指挥部,和自己的老朋友冯.德切斯特将军呆在一起。除了下棋,两人基本上什么也不做——部署在德国东部以及丹麦、波兰、保加利亚等地的雷达一刻不停地严密监视着东线的天空,然而正如德军总参谋部预料的那样,苏联空军自知实力不济,并没有选择飞蛾扑火式的远程奔袭,而是从战斗伊始就选择了保存实力。
  到了下午两点,前线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苏军千疮百孔的防线出现了三个较大的突破口,其一位于白俄罗斯东北部临近俄罗斯边界的奥尔沙,由第2装甲集群撕开的防线宽达20公里,除了固守此地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六十余万苏军将士,对德军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莫过于420公里之外的莫斯科;其二位于白俄罗斯东南部的戈梅利附近,15公里宽的突破口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拥有一个装甲军、一个摩托化军和两个步兵军的第9集团军既可以利用该缺口迂回攻击苏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侧后,又可以南下攻击固守乌克兰北部的苏军涅瓦茨河方面军;其三就是不久之前德军发起试探性进攻的乌克兰南部,德军第4集团军凭借迅猛而果决的进攻突破了苏军新防线,并利用速度优势包围了数万来不及撤退的苏军官兵,之后曼施坦因的部队分兵两路,一路猛扑克里米亚半岛,更为强大的一路则马不停蹄地攻向苏俄腹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