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浆糊里捣出金窝头

  来人几乎跟段宏时同龄,一样的清瘦身形,穿着朴素的葛布大褂,手里一把扇子摇着,站在内堡的迎宾楼前,微眯着眼四处张望。如果不是身后还伺立着四个精壮汉子,满眼警惕地以这老者为中心扫描不定,李肆说不定还会当他是段宏时的乡间文友。
  这位官老爷的微服私访作派,未免也太没诚意了吧……
  李庄不是秘密据点,不可能不让外人进,何况是这样的人物,有点眼力的都不敢阻拦。李肆也不会因此怪罪司卫,今天负责哨望的是贾昊,他也是瞧着这人为找段宏时而来,并没什么恶意。
  但是应对不好的话,说不定会有什么麻烦,李肆正在担心自己的庄子露富太过。
  老者的目光停留在蒙学楼,上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吸引住了他,脑袋也跟着那声音微微晃了起来,嘴里念着:“好好敬学之地,民风淳淳哪。”
  李肆压住嘴角的**,这老者要是进了教室,看到黑板上写着的字,还不定会是怎样一番表情。
  “老先生可是找段老夫子?”
  怕这老者真要去那,李肆赶紧出场。
  老者转身看向李肆,显出一张冷肃面容,仿佛眉角和嘴角都带着刀子一般,目光也沉凝如潭,自有一番身居高位的气势。
  “听乡人说,段先生关了书院,搬到了这个……李庄,他此时可在?”
  老者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柔和,在他眼里,李肆这个少年郎就跟乡间小童没什么差别。
  “段老夫子回乡探亲去了,此时还未回来。”
  李肆一边答着一边在心中权衡,听这老头的口音,多半是京城来的,最近有什么大官到广东?答案很简单。
  老者遗憾地哦了一声,拱手谢过,转身要走。李肆决心定下。既然来了,不留下点东西就想走?
  “西崖先生……可是为杨金案而来?”
  李肆再度开口,老者呆住。
  “咦……”
  老者转身,一脸诧异,李肆心道宾果,猜对了。
  这老者正是奉旨审理广东府县案的汤右曾,先前粤北匪乱,扰了他审理杨冲斗金启贞的工作。现在匪乱平息,可一省官吏还要忙着处理如山一般的报损告免文书,连审案的文报都没送齐,案子也就这么拖着。见萨尔泰在广州享受花花日子,不屑与之为伍,想到之前田从典提起过的那个人,就专程微服来了英德。
  “小子李肆,拜在段老夫子门下,学一些杂学造福乡人。”
  李肆摆出一副老实人嘴脸,汤右曾释然,难怪这小子有一股难以言明的气质。明知他是大官,却只以字号称呼,原来是段宏时的弟子,也沾上了隐逸贤者的风骨。
  “这庄子是家师说合了附近村人而建的,不是如此,还真难在这场匪乱里保住财货性命。家师洞烛千里,对这场匪乱早有预料。”
  将汤右曾迎进楼里贵宾室,听他问到这庄子的来历,李肆张口就开始忽悠,反正段宏时不在,什么脏水就往老头身上泼吧。
  “难得啊,段先生居然料事如神……”
  汤右曾钦佩不已,这可是古时名士之风呢。
  “当然,家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三千年,后知三百年,古往今来,没几人能比得过。”
  李肆摇头晃脑地捧着自己老师,听得汤右曾呵呵轻笑,果真是个单纯的小子……
  “那么关于老夫此行……段先生是否留下了话?”
  他赶紧扯到正题。
  汤右曾当然是为杨冲斗金启贞案而来,这两个知县的案子,还是李肆当初得以压动李朱绶解决赖一品的官场背景。拜段宏时为师后,对这两个案子也有了足够的了解,有师爷出身,并且经历过十多年前广东均平银改制的段宏时讲解,其中利害关系,李肆是再明白不过。
  但段宏时真没料到汤右曾会来找他,要有什么话,就得李肆自己圆了。
  “老师留话说,如果西崖先生只为知情而来,直接提两县书办,由西崖先生另请的钱粮师爷理帐,将首告两县的绅民税亩人丁帐查一遍即可。”
  杨冲斗和金启贞遭罪,直接原因是搞摊丁入地太猛,而具体原因却有不同。杨冲斗是因为禁止曲江煤出县,惹怒了立足韶州的广州商人,撮弄当地煤商告他贪渎。金启贞是因为南海番禹等少地县的乡绅跑到新安县置地,不想立侨籍上户纳粮,借当地人名目立户,被金启贞发现而严惩,也才唆使当地人出告。【1】
  原本这些事都涉及外县,各县一般都不会处置太重。可这几年满丕和赵弘灿严控地方钱粮,各县不得不以各种名义复均平银,两县因为历史原因难以起复,不得不加大摊丁入地力度,连带的在这些细务上也多留了心,拿后世的话说就是采取了紧缩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他们这么一搞,就破坏了广东全省一盘棋的形势。对这二人的处理,决定了今后广东府县的财税政策走向,所以才会引起全省府县的关注,他们也各有自己的苦衷。
  听到李肆的话,汤右曾半眯着眼思忖起来,李肆的理解他并不清楚,但他清楚两条,一是不能扫了皇上的面子,二是必须扫了萨尔泰的面子。至于赵弘灿满丕,他可不在乎。
  “老夫若只为知情,又何必来这一趟。”
  杨金案是朝廷之事,原本不可能跟这乡间少年郎提及,可汤右曾却当是在跟段宏时对话,自然也就没了顾忌。
  “那么家师只留了一句话……”
  关于杨金案,李肆本不觉得跟自己有什么关联,能捣捣浆糊,让这广东官场越乱越好。
  “若西崖先生另有所求,何必索其根底,西崖先生只要坚持两人一体就好,等江南那边消息落定,这边自然也会偃旗息鼓。”
  段宏时早就说过,广东官场对此案的普遍猜测是金启贞会放过,杨冲斗会重处,毕竟前者是旗人,后者是汉人,所以杨冲斗的儿子才会急得跑去叩阍。
  李肆扯出“两人一体”,原本很有些不搭调,初听根本就是局外人说外行话。可这么一搅,原本是政务问题,却被扯到了满汉问题上。
  让李肆陡然生出这神来一笔的想法,是他猛然记起江南科场案的结果,而这结果还有几个月就要揭晓。嘎礼被革职,张伯行留任,汉臣暂时得分,至少是面子上得分。不管康熙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但目前的态势,康熙显然不愿意让满汉问题成为敏感话题。
  杨金案不是一时半会能有结果的,再拖一阵子,江南科场案的走向也会渐渐明朗。让汤右曾把这事扯到满汉之争上,到那时候可没人愿意让两个小小的知县再在满汉之争上搅起波澜。他们有很大的几率能脱身,而这跟萨尔泰的初衷显然不一致。李肆用膝盖想都知道,正是噶礼案的关头,萨尔泰那种满臣是绝对想踩汉臣一脚,主张两人区别对待的。汤右曾的态度是什么,不必问都知道,他必定是要跟萨尔泰作对,否则也不至于跑到英德这穷乡僻壤来找段宏时。
  汤右曾两眼顿时一亮,拈着长须沉默了好一阵,这才缓缓开口:“段先生……居然连噶礼案的结果也料到了?可这结果……难以置信。”
  他可是官场老油条,李肆这话的深意,他很快就想到了。可眼下噶礼案的形势还不利于汉臣张伯行,甚至有传言说皇上要另派满臣为钦差重新审理,结果怎样,大家都清楚,这李肆所言,他老师竟然是料定张伯行会胜出。
  “有李大学士在朝,皇上圣明睿识,自然会有妥善的处置。”
  李肆虚伪地说着,李光地的意见,对康熙处置噶礼案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事李肆还记得。
  汤右曾呵呵笑了,他也想通了,不仅是杨金案的疑惑顿消,连带对噶礼案也心中有数。
  “你老师的确是洞烛千里。”
  汤右曾欢畅无比,虽然没见到段宏时,可留给弟子一句话就解决了他心中难题,仰慕之心更甚。
  “若是尊师回来,我还在广东的话,可千万要请他到广州一叙,哦,不,唤人告知我,我再来向尊师当面请教。”
  汤右曾起身告辞,一边说着一边摸索周身,似乎是想留下点什么信物。可他一身素装,身无长物,就只有手上的扇子。唤过手下,取出关防章子,啪嗒一声,就在扇子上盖下了一个紫红的钦差关防印章,直接递给了李肆。【2】
  在这个时代,官员来往联络,没个信证可不行,官老爷要派差行事,特别是遣手下家人做事,就得要盖了关防或者官印的文书信物,才能让对方确认身份。汤右曾的钦差关防本不是随意到处乱盖的,可段宏时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他非常希望能当面见到。这关防是让李肆差人来报时,方便来人穿州越县进广州府找到他,否则一般的草民哪能那么容易见到钦差大臣。
  李肆随手接过,也没点头哈腰,淡淡拱手送别,这作派正符合他世外高人之徒的身份,汤右曾反觉得自然。
  “这广东一地,风物人情,还真是傲然卓立,与中原迥异啊。”
  临走前,汤右曾还留下了这么一句感慨,大概是觉得这广东地面上,居然还有段宏时这样的高人,看问题之犀利,处事手法之独特,真是出乎意料。
  他转身的时候,李肆的面容已经僵住,这话如夏日鸣雷,又在他脑子里荡起风暴。
  杨金案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两县隐隐自外于全省大局,而汤右曾这话,又在说广东与全国的不同。
  说起来,广东跟全国,还真不是一盘棋呢。
  原本李肆从盘金铃那悟到了自己的前路,可那还只是大方向,具体的策略还有待思考。而现在汤右曾随口的一句话,再加上杨金案背后的东西,让他醒悟到,通向这个方向的道路,就在脚下,就在广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