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科举结束

  榜不多时,文官百官便也在勤政殿聚齐,准备开始早上没到,因此众臣都三五成群的闲聊着,最热的话题自然也是此次科举。
  众人正聊间,见张扬贴身太监富贵从御阶上侧门出来,赶忙各回各位,准备迎接皇上。
  往日富贵都会等众人站好位,再请皇上出来。
  今日他却不等众人站好,便喊道:“皇上有旨,今日早朝推迟到巳初(九点),各位大人请先自便吧。”
  众人闻言,不由一愣。
  往日早朝都是辰正(八点)时分开始,皇上也从来没有迟到过,怎么今日却推迟了半个时辰。
  难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或者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还是哪位妃嫔在生产?
  ……
  一瞬间,众臣产生了无数联想。
  鲁智深却不愿多费那个脑筋,见富贵转身要走,赶忙道:“富公公慢走。”
  富贵收回已经跨出殿外的一只脚,转身见是朝廷中出名直爽的鲁智深,知他是皇上老臣,深得皇上信任,也不敢怠慢,点头道:“鲁将军还有何事?”
  “不知皇上因何推迟早朝?”
  一众大臣见鲁智深出头,也纷纷看向富贵。
  富贵见他问到这个问题,赶忙陪笑道:“鲁将军见谅,此事皇上并未说明,小的也不敢妄自猜测。您也知道,皇上不准宦官过问朝事。皇上那里还等着我伺候。众位大人若无事,我便先告退了。”
  鲁智深见他话已至此,也不好再为难他,颔首道:“那富公公去吧。”
  富贵闻言,便也冲众人点点头,转身而去。
  张叔夜待富贵离去,疑惑的对一旁宗泽道:“莫不成皇上有些小恙?”
  宗泽摇头道:“也许吧,不过可能性不大,我自跟随皇上以来。还从未见他有过任何小恙。”
  说着,宗泽也是一惊,以前还未注意,不过此时想来。却委实惊骇。皇上仿佛真地从未有过生病,甚至头疼脑热都没听说过。虽然皇上是天神下凡的事情在民间传播甚广,但众大臣中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怎么相信。宗泽怎知经过基因改造的张扬,抵抗力远超常人。自然不会被一些疾病所困。
  想到惊人处,宗泽也是大为惊骇,摇头道:“或者皇上有什么事吧,圣上的事情岂是我们能揣测的。还有半个时辰。我们先回部里处理些政事吧。”
  张叔夜闻言,便也往大殿外走去。
  众臣见状,便也都各回衙门而去。
  快到巳时。这才又都回到大殿。
  此时放榜已有一个时辰。宫门前已然恢复平静。只剩十数举子或呆立或不死心的寻找。偶尔也有一二狂生姗姗来迟,查阅榜单。上榜者便故作平静的离去,仿佛上榜是理所当然一般,落榜者则愤愤而去,还有几人发誓不再赴考。
  巳时一到,富贵便又从侧面进殿,待众人站好,才喝道:“皇上驾到。”
  一些以为皇上小恙的文武百官,待见得张扬精神奕奕的出现在大殿上,不由又都疑惑起张扬推迟早朝地原因了。
  叙过君臣之礼,张扬见众人都有疑惑之色,笑道:“众人都很疑惑今日推迟早朝之事吧?”
  众臣虽然都有疑惑,却也不敢直言相问,生恐闯到枪头上。
  只有鲁智深大着嗓门道:“是啊,皇上每日都是按时上朝的,今日怎的迟到这许久?”
  张扬笑道:“朕非迟到,只是再等举子们看完榜。”
  众臣闻言,脸上疑色不但未消,反而更浓了。
  举子看榜,仿佛和早朝没什么关系吧?他们也不够资格让早朝推迟半个时辰吧?
  这次却不等人问,张扬便道:“历朝科举不时有举子不服考官审阅,甚至聚众闹事。这是我朝第一次科举,朕也担心会有举子闹事。不过此时放榜已有一个时辰,大多举子也已经看过榜,都已散去。虽有少数人有所异议,不过却并没人闹事,可见此次科举还是公正的,朕心甚慰啊。众位考官也辛苦了,传朕旨意,每位考官赏银百两,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经义科考完后,各位考官便也可以
  。”
  前朝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天朝也沿袭了此举,不过地点改在礼部而已。
  此次科举主考官晁冲之听得皇帝大赏考官,忙出列道:“此次科举能得如此成效,全赖皇上改革科举之功,我等不过秉承圣意,不敢居功。”
  张扬笑道:“晁卿不用谦逊,有功朕一定会赏地。好了,你们还有什么事要奏吗?”
  晁冲之谢过皇恩,这才奏道:“进士科已然放榜,还请皇上钦定殿试和经义科省试时间。”
  张扬想了想,道:“进士科殿试和经义科省试定在一日吧,就后日吧。”
  虽然前朝省试和殿试也在一年,不过晁冲之却没想到会这么急促,闻言不由讶道:“会不会急了些?”
  张扬笑道:“如今各地官员严重不足,早些排出名次,礼部便也可开始培训,选任优秀者。而且过段时间,朕还要北上草原,也没多少时间在京了。而且举子在京吃用花费不小,若拖延时日漫长,恐怕其中一些贫困举子恐怕会落魄了。”
  “皇上仁慈。只是两场考试同时举行,恐怕考官会顾此失彼。不若先举行进士科殿试,经义科省试次一日再举行。”
  “也行。”
  八日,进士科殿试正式举行。
  一千名踟蹰满志的进士便来到勤政殿外,此次进士远超历届,大殿已然无法容纳,只好在殿前广场举行。
  张扬一番勉励后,科举最高层次的殿试便在广场外开始。殿试只考时务策一道.限千字以上。
  此次题目却是结合一地实况,制定一条切实可行的治水政策。与初试之时地治水题目相似,不过需要与一地实况结合。如果不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只是泛泛而谈,那便容易露馅了。
  众人才拿到试卷,便有很多人挥笔疾书,却也有很多人皱起眉头来。
  此题说难不难,对一些交游广阔,又好观察生活的人,初试之论便是自己所想,自然毫不犹豫的下笔疾书。但一些足不出户,只知读书的人初试之时却是空想而已,结合一地实况,却难倒了他们。
  殿试成功地实现了张扬的意志,了解了考生对生活的了解程度,也排出了名次。
  状元被金华永康人何焕夺得,也是张扬记忆中地状元。
  探花则是秦梓,秦梓文采出众,加上小时家里落魄过一段日子,不得不做些营生,对家乡还是比较了解地。
  榜眼则是晁冲之之子晁公武,此子却是晁冲之中年得子,自幼喜读群书,加上晁冲之倾囊相授,才学颇好,也是张扬钦点地榜眼。本来晁冲之还以避嫌为名推迟,却被张扬训勉了一番。虽然被皇上训诫,但儿子能得榜眼,晁冲之还是高兴而归的。
  相比进士科地盛况,经义科却有些惨淡了,报名之人不过三千多人,不到进士科考生的十分之一。
  寒窗苦读,学成后经天纬地,光耀门楣之说还是深入人心。进士科放榜之后,很多举子便直接踏上了回家的道路,等待来年再考。报经义科的多是贫寒举子,家里实在撑不得他们蹉跎岁月了。
  由于报名人数太少,经过省试后,全部录取,又创造了一项纪录。
  经义科进士在礼部统一学习汉语拼音,学成之后,往各地教学,同时纠正各地发音,为日后官话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