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回 出师

  夜已深,月无光。
  汉中城南门,守门士卒都有些犯困,抱着兵刃斜倚在门墙上,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
  马蹄声作响,守门士卒赶紧打起精神,不过来人已经先一步喝骂道:“你们这些混帐!巡夜警戒竟如此怠慢!想挨军棍是不是!?”
  “赵、赵将军!”
  赵云领着十来骑亲随,冷冷的扫了眼一众守门士卒,扫得众士卒背上直冒冷汗。扫过之后赵云道:“大战在即,犹须提防奸细在城中生乱。你们这样像什么?”
  谁都不敢吱声。
  赵云骂完了也就放缓了语气,喝令道:“开门,我要出城一趟。”
  士卒犹豫了一下问道:“赵将军何往?可有蜀公……”
  门长忙不迭的暗捶了士卒一拳,急命人打开城门。开什么玩笑,赵云一直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之一,有些什么机要任务都是赵云去办,要个屁的令箭。
  城门缓缓打开,赵云正想纵马出城,想了想把门长唤到身边,又交待了一些诸如“巡夜守门,不可如此怠慢”之类的话,都显得有些罗嗦了。交待完了赵云这才策马准备出门。
  “子龙稍待,吾有话说!”
  赵云微微一惊,见诸葛亮和黄月英一同从巷角转了出来。诸葛亮依旧是羽扇轻摇的老样子,而黄月英手臂中则挎着一个食盒。诸葛亮夫妇走到近前,诸葛亮先借着火光向赵云的随从扫了一眼,眼光在某人身上停留了一下并向那人微微点头。与黄月英一起走到赵云的身边道:“子龙此去,路途艰辛,吾置薄酒数杯于汝饯行,还望子龙事成之后……早日归还。”
  赵云怔了一下,随即翻身下马。刚想说话,诸葛亮拉住了赵云的手道:“亮送子龙一程,有话边走边说,吾亦尚有些机要交待。”
  赵云会意,喝令门长给诸葛亮留门之后。带领随从与诸葛亮夫妇一同走出汉中城。行出一段,诸葛亮回望了一眼汉城南门,缓缓开口道:“行了,亮就送到这里吧,那些门卒听不到了。”说着诸葛亮取过一杯酒,先递给赵去,然后再将一杯酒递给方才注视到地某人道:“陆夷州,亮敬你一杯。”
  乔装成赵云随从的陆仁满腹狐疑的望定诸葛亮,刚才他可是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诸葛亮会当场揭穿。刘备帐下的群臣当中,陆仁最怕的就是诸葛亮。犹豫间陆仁接过酒杯,想了想问道:“孔明先生不是要擒我回去的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若非吾与拙荆暗中安排,你与子龙又怎能如此轻易的就逃离别院继而出得汉中城?吾与拙荆在南门静候许久,一则是想为你们二人饯一饯行,二则若子龙无有令箭不便出城,吾再出一下面便可令子龙顺利出城。”也是。赵云有些时候是不方便,不过加上诸葛亮就是另一回事。
  陆仁迟疑着问道:“先生为何要如此?于皇叔那里先生又要如何交待?”
  诸葛亮道:“我为何如此?陆夷州又为何要孤身犯险,赶来汉中劝说主公?其中之意其实相差不远。至于主公那里也请陆夷州放心,亮自有安保之策。或许凭着亮的三寸不烂之舌,能够真正劝阻住主公。”
  陆仁已经明白了。他话多说无益,陆仁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深吸了口气道:“多谢先生!”
  诸葛亮点点头,转头向赵云道:“子龙请安心。汝此去,汝之家人妻儿亮必会设计保全。”
  “多谢军师!”
  陆仁想了想,凑到诸葛亮的耳边低声道:“先生。如果你感觉罩不住了,必要地时候可以这样……”
  诸葛亮听后微微一惊:“陆夷州,你在蜀中到底有多少子弟暗庄?”
  陆仁摇头轻笑:“太多了,我自己都有些说不清。”
  诸葛亮轻叹道:“不论为公为私,主公都不该去惹你。你处处在人之先,总是会令人防不胜防……即如此,亮到愿意给陆夷州之计来个锦上添花。”
  陆仁奇道:“锦上添花?愿闻其详!”
  诸葛亮摇着羽扇道:“主公在汉中集兵十万,意欲攻取汉中。只是此番兵马一出,主公必失却天下大义。陆夷州虽在荆襄、南中集结重兵成威逼之势,但陆夷州亦当深知蜀中诸将之能。蜀中实难轻犯。若是主公一意孤行,弃却西川改保汉中、长安亦无不可。只是凭主公的十万兵马想攻下长安尚且差些,所以如今主公在等的,应该是西凉马超的齐兵共进。”
  陆仁道:“我已派出信使去知会马超,告知马超不可……”
  诸葛亮摇头道:“马超与曹操有灭族大仇。陆夷州的信使不见得能劝住马超。依亮之见。陆夷州与子龙应先去一趟梓潼。”
  “梓漳?”
  诸葛亮道:“不错,梓潼。因为马云缘在梓潼。以陆夷州于马氏之恩,子龙与云缘之亲,并晓以天下大义、马氏于汉室之忠,再请云缘赶赴西凉去劝阻马超,如此方有把握劝阻到马超。”
  陆仁恍然大悟,向诸葛亮恭敬一躬:“多谢先生提点!”
  “事不宜迟,亦恐夜长梦多,陆夷州、子龙速去吧。亮再敬二位一杯!”
  酒饮上马,诸葛亮忽然唤住陆仁道:“陆夷州,日前你与子龙同声高歌,歌可有名?”
  陆仁在马上攥紧双拳,一字一顿的应道:“有!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诸葛亮在书房中静静的坐了一夜,口中也一直轻声低念着这句话。天已渐渐放亮,借着初阳晨曦,诸葛亮抬头看了眼案前的竹联。上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杯热茶与一小碗米粥送到了案前,陪着诸葛亮同样一夜没睡的黄月英轻声问道:“相公,你这样放他们走,真地对吗?”
  诸葛亮轻叹道:“陆夷州说得对啊。主公与曹操之争,再怎么说也只是家人之斗;可是五胡进犯,却是我大汉江山的存亡之战。主公一意匡扶汉室,却只把眼光停留在了曹操的身上……用陆夷州那日在朝堂之上的一句话,主公的确是被自己所谓的大义蒙蔽了双眼。没有分清我大汉真正的敌人是谁。”
  黄月英道:“偷偷救出陆夷州到也罢了,可是子龙将
  诸葛亮端起了饭碗:“别说了。如果不这样,只怕没有机会让主公清醒过来,我也就没有机会劝阻到主公。天色差不多了,劳你再帮我备水更衣,我要去见主公。”
  数刻之后,刘备聚起幕僚开会议事,可是众将之中不见了赵疑惑间,别院卫士赶来报知陆仁逃走;大惊中。赵云府中地从人又将赵云的留书送上----
  “罪臣赵云百拜!
  云自追随蜀公已逾十数年,叨窃厚恩,正当思报。今蜀公集众十万,欲进取长安,本为一战可擒曹贼之良机。但良机之时,五胡举众数十万侵扰中原,大有倾颓我汉室江山社稷之势。云本北疆常山之人。幼时多见胡虏残暴之行,故自幼立志,勤习武艺……”
  信只看到一半刘备便掷书于地,仰天长叹道:“子龙去矣!”
  众人大惊失色,却见刘备突然奔至殿门处发疯一般地狂叫道:“子龙,子龙!吾大业将成,你却又为何要弃吾而去!难道这个时候我兵发长安,剿灭曹贼,真的做错了吗!?难道我真的是那种只能共患难却不能共福贵的人吗!?子龙----”
  此刻只有几个人能够明白刘备的心情。赵云是在刘备最失势的时候投奔的刘备,之后不管刘备怎样流离失所。赵云也和关羽、张飞一样是刘备最坚定的支持者。甚至于在很多时候,赵云对刘备地忠诚能让其他人感到惊呀。
  众人议论纷纷,刘备忽然沮丧地转回身来,挥手向众人道:“都退下,都退下吧……孤想一个人静一静……”
  张飞跳将起来吼道:“大哥,给俺两千人马,俺去……”
  刘备突然暴怒着吼道:“都退下!”
  刘备这一吼,张飞也只能愤恨不平的和众人一齐退出去。而在众人之中,只有诸葛亮静静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刘备低着点,缓缓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大殿之中静寂无声。只有刘备轻轻的叹息与苦闷之声。许久,刘备摸索着自己的公爵座席,缓缓抬起头,发现了殿中唯一留下地诸葛亮。
  “孔明,你为何留在这里?”
  “主公现在需要一个人谈谈
  刘备离开公席。走到诸葛亮的席前坐了下来。望定诸葛亮,长叹着问道:“孔明。子龙地为人如何你我都深知于心……子龙为何要弃我而去?是不是我这次真的做错了?”
  诸葛亮沉吟许久,默然开口道:“主公可还记得子龙最初投奔的人是谁?而在投奔之时子龙说过什么话?”
  刘备回忆道:“是公孙兄长……子龙那时曾说,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诸葛亮道:“仁政所在……主公,公孙将军政仁乎?袁本初政又仁乎?”
  刘备缓缓摇头:“凭心而论,皆非仁政也。”
  诸葛亮道:“可是子龙将军没有投奔众望所归的袁本初,而是投奔了公孙将军。主公,我想子龙将军会如此,是袁氏与公孙氏对待异族不同的态度。袁本初那时对异族胡虏一意包容怀柔,纵容异族劫掠北地百姓而不去过问;公孙将军却并非如此,与北平一地清剿敢于进犯汉境地胡虏多年。昔日地白马义从能威振北方,这威名就是打出来的!子龙将军本为北方人,对胡虏犯我汉境之仇铭记于心,立志愿效卫青、霍去病,剿灭五胡永镇北疆,扬我大汉国威。若是当时投奔袁本初,子龙将军根本就不可能去做自己想做地事,所以才会投奔的公孙将军。”
  “是、是吗?如此说来,子龙此去,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志愿?”
  诸葛亮默默点头。
  “志愿……志愿……”刘备仰起了头,心思混乱不堪。
  诸葛亮沉默了很久才问道:“主公本是北方涿郡人氏吧?”
  刘备轻叹道:“是啊,翼德也是涿郡人。云长是河东解良人。记得当年黄巾初起,我兄弟三人于涿郡结义,启誓要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至今几近三十载矣……”
  诸葛亮道:“主公既是北方人,幼时也该多见胡虏暴行,岂能不义愤填膺?将心比心,主公应该明了子龙将军决意远赴北疆之意。”
  刘备叹道:“孤就是因为明了,才没有令翼德去追回子龙。”
  诸葛亮道:“主公,家人之争,纵然师出有名,亦为小义也;而进讨五胡,乃国之大义。主公不应该为小义而弃国之大义于不顾。曹贼虽然有过,但在北地为国家抗击五胡,亦有大义于身。主公,在这方面你输给曹操了。”
  “是吗?这么多年了,我还是不如曹操吗……孔明,你告诉我,现在的我应该怎么做?”
  诸葛亮动了动唇,想说点什么,却还是摇了摇头。
  突然卫士急赶入厅:“启禀蜀公!长安周边细作传回消息,鲜卑、匈奴联军五万,已攻下安定,兵锋直指长安!”
  刘备与诸葛亮同时大惊失色。刘备急起身在殿中转了两圈,猛然大声下令道:“传令众将,即刻整军备马,兵出汉中赶赴长安!”
  “主公!”
  刘备一扫方才的沮丧神情,继而是满脸的坚毅:“孔明不须多言!孤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