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竿子进贡

  其次,慈禧太后拟下旨意,准备封龙灏为亲王,并且是一字并肩的那种铁帽子王。
  这个世袭罔替之王的封赐可有讲究,一是不封非旗人,二是一旦被册封,受封者必须到先帝的陵前进行祭祀。
  龙灏是昏迷了,但如果他要当这个铁帽子王,就算没有意识了也得回北京,回紫禁城,摆放在帝皇陵墓前!
  慈禧不怕龙灏的手下不就范,因为与这道封王旨意一同过去的,还有大大小小总计二十个官衔爵位,准备当做甜饵送给龙伯等人。
  慈禧相信,是中国人就没有不想光宗耀祖的,嘿,你在海外再风光,再有兵有钱,又哪里及得上回到故里,在亲朋好友、宗老族兄面前炫耀一官半职来的有诱惑力?
  更何况,慈禧还准备了终极杀手锏,龙伯不是想要皇宫御医给龙灏治脑子吗?
  那正好,只要你抬着龙灏过来,我大清皇宫里的御医全体免费为你服务,为你把脉治疗,为你包干到位。
  因为,如果只是派御医去美国,那么御医的名额必然不会多,覆盖面和治愈率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偌大皇城里也不能少了御医,否则太后皇帝、皇后嫔妃有了头疼脑热、肚痛肛痒的,还没人管了……
  最后还有一招,慈禧太后密令李鸿章,命他的北洋水师抽出一部分战舰,南下东海,与南洋水师一同埋伏,只等龙灏的船只过来装运流民时,将他们团团围住。
  慈禧还是很相信北洋水师的战斗力,私下认为。如果龙灏底下那帮人不听话,那就干掉他几艘船,既打杀他们的锐气,也趁机摸清他们的底子。
  搞搞清楚,为何强大的洋人战舰在龙灏手下总也讨不得好……
  不得不说。慈禧老娘们玩弄起害人的勾当,那脑筋还是相当灵光的,这出三管齐下,假如龙灏底下的人不是铁板一块,就会被她所挑拨得心生嫌隙,给她以可趁之机。分化并吞。
  不过,慈禧老娘们在行动,光绪小皇帝和李鸿章老油条也在密谋筹划。
  要知道,笋尖儿的情报可不是蝎子粑粑独一份,不仅他有将情报一卖多家的举动,另外。随他前去的几个小太监,也分别被光绪和李鸿章的人收买。
  先来说说我们的李中堂。
  他对龙灏的印象是好恶参半,当初龙灏的人撬走了一个汉阳造铁厂,虽然当时气得张之洞差点归西,但随后的官司却让李中堂挨了一脑门的包,被张香帅骚扰的颇不消停,连脑后辫子都花白了几成。
  不过后来。龙灏那边来的船只却规矩了许多,多有孝敬、前后打点。
  话说,他们拐带人口出国跨洋的事李鸿章哪能不知道?
  只不过看在手里的金票和大把大把欧式军械的面子上,中堂大人都睁一眼闭一眼。
  反正我泱泱大清人口众多,与其留着这些泥腿子在国内闹事,倒不如给龙灏那家伙去美国挖矿,也算物尽其用。
  那边挖的多,我手里的好处也水涨船高嘛,北洋的开支,最近被翁同龢那个老东西。卡的是越来越紧了。
  幸好周围无战事,四海太平,列强有英国做屏障,日本、朝鲜等蛮夷也被我水师震慑得不敢动弹。
  这当口,只要龙灏那边不闹事。我与他相安无事便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正是抱着这个想法,李鸿章才对欧阳庚的屡次建言视若不见:兆庭毕竟年轻,不晓得这朝堂之事,就是取舍与交换,讲究远交近攻,先解决近忧、再处置远患。
  我与龙灏有交换,各取所需,况且我与他又隔着重重大洋,没事我去动他作甚?
  至于那支海外美洋嘛,就算他们再能打,再能被皇上所用,没有了船,来得了黄海?
  就算退一万步,来了黄海,又能打得过我大北洋?
  嘿,东方四海,除了英国人的那几条船外,我李某人又会怕谁!
  在知晓了笋尖儿的情报后,李鸿章是打算按兵不动,将官场上装傻充愣、坐收渔利的绝招发扬光大。
  所以,当他接到太后命其秘密调兵去黄海的旨意后,稍稍一思索,便笑了:要我去伏击龙灏的船队?真是太看得起我李某人了……现在龙灏是什么身份?他可是不列颠女王力挺的一国之主啊,如果有交火,搞不好就会引起国战的,到时候,替罪羊可不就是李某人吗?
  太后啊太后,你的情报太落后了,还以为龙灏是一个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小人物吗?
  看看花旗国吧,总统都被搞下台了,海军重臣也叛变了,有割据美国西海岸之嫌,哼,他国总统之今日,可能就是我李某人之明日!
  这个恶当,我可不会去上!
  不过,李鸿章在招来幕僚讨论后,又改变了主意。
  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一直不对路,虽说南洋水师是后娘养的,装备和渔民也没两样,但借着这个机会,北洋水师有了太后旨意,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跨过界,捞过界。
  这样的机会如果不利用上,扩大北洋的势力影响,那李中堂和他的智囊团也就什么都不用干了,直接回家卖红薯比较好些。
  说完李中堂,再来说光绪小皇帝。
  光绪得知笋尖儿回来,第二天就通过内线知道了他与慈禧谈话的大概内容。
  本来他就对慈禧横插一手封赏龙灏不满,被气得够呛,现在回想起来,个把月前堆积的闲气上涌起来,形成浓痰,更是不吐不快!
  于是光绪帝叫来翁同龢等心腹,关上门商量,一是揣测慈禧老娘们下一步的行动,二是谋划自己这边的应对。
  翁同龢教书教的好,但在智谋上实在没什么天份。他推说回去思考,敷衍了小皇帝几句便自告辞。
  这时,在翁同龢府上,有一名待考举人,此人虽说是待考。但名声已然赫赫,为朝中清流之士拉拢的对象。
  他姓张名謇,江苏人,曾为南元,但四次会试不中,这一次。他是受家父逼迫,提前来到北京城,准备第五次会试。
  张謇颇受翁同龢赏识,在历史上,也就是在后年甲午加开的那场会试中,翁同龢改他十一名为十名。最后在殿试结束后,又力劝阅卷大臣选张謇为头名。
  当然这当口,张謇还只是个没有一官半职的读书人,住在翁同龢府内,每日温习,又好与翁系一派,搞好关系。
  今日。张謇见翁同龢吃不觉味,神若惘然,便好奇发问。
  翁同龢犹豫了下,闭上门,还是将光绪帝召见自己一事说了,最后明言,自己在为皇上想个万全的法子而发愁。
  张謇听完,大笑道:“帝师何必烦恼?謇有一策,可使太后的算盘落空!”
  翁同龢闻言大喜:“季直高才,快点教我!”
  张謇淡淡一笑。脸有傲然,附耳道来……
  这一策,倒也清晰明了。
  张謇乃是建议翁同龢上书光绪帝,言洋务运动操办二十余年,可国库依然空虚。军备不强,见列强如见亲爷,可见此法就算非劣法,亦绝非富国强民的良方,反倒观南方洋行遍地,前有十三行,后有海贸巨贾,均捞得白银无数。
  可惜,商业虽巨,但税权不在朝廷之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银两溜走。
  听闻那北海伯爵乃是大清子民,又被英女王封为英国伯爵,位极人臣、高不可及,也唯有他能与那些洋人平起平坐,不受欺苛。
  现在有传言云,北海伯爵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对待,处境堪舆,皇上可说,心怜他乃本国之人,给他一块通商许可,许他若干优惠,让他将在美国滞销的商品种种,卖到国内来。
  而这税银,直接给予免除!
  这样一来,龙灏那边必会心怀感激,而当他们来到南方倾销商品,必定会与列强发生矛盾,比方说那位赫德大人,对损害了英国利益的龙灏,哪管他的爵位,必然会有极大反弹。
  如此一来,一块通商许可,便能引得他们相互吠咬,而我等就可左右逢源、渔翁得利。
  张謇这一策,是基于光绪帝在三方博弈中势弱力薄,但却又占有名分上的大义而精心做出。
  翁同龢细细一想,觉得甚为满意,极是可行,花了三天时间润色修饰了一番,才跑去找小皇帝商议起来。
  这个时候的光绪帝,对翁帝师那是言听计从,依赖性颇强,再加上翁同龢的奏对的确出色,直把光绪哄得心花怒放,喜不自胜,当即就颁下密旨,给予龙灏广湖闽赣等南方十三省特殊皇商的身份!
  以此身份,采购和输入商品皆无需缴税,只有当年营业额超过了三千万两,才需要象征性地向皇帝缴纳百分之一的‘喜钱’。
  喜钱的意思,自然是用来表示皇恩浩荡、喜不自胜……
  这简直就是免税,因为百分之一的税根本不算什么!而且又明言,营业额在三千万两银子下不用交,不得不说,光绪帝为了笼络龙灏,算是下了狠功夫。
  并且,这旨意还有一处很绝,绝在即使龙灏不回来,但只要是挂了他名号的海外商行,都能享受这个免税待遇。
  可以轻易想见,这道密旨若是泄露出去,会有多少趋炎附势的商人涎着脸投靠龙灏。
  就好像明末时那些挂靠乡绅不用交租子的小地主一样。
  光绪帝和翁同龢不是不知道这一纸密令会放出多大的‘洪水猛兽’,这简直就是把大清帝国的半壁商业江山交给了龙灏。
  但清楚归清楚,光绪却觉得很值。
  他如今就像是住在豪宅里的小孩子,自己被囚禁在咫尺见方的小屋,明明是豪宅的业主,却无法支配豪宅内的游泳池、家庭影院、还有厨房里的四门冰箱。
  孤独且孱饿。
  因为,整座豪宅都被他的继母和她的姘头霸占着,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介意将豪宅的钥匙从窗户口丢下去,哪怕明知底下接着的是一群手持ak、心怀叵测的悍匪。
  反正情况已经坏的不能再坏了,倒不如让恶女姘头和持枪悍匪火并一场,就算最终的结果是豪宅倒塌,可至少他还有房产证。可以在废墟里花钱请人再重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
  说白了,这也是因为龙灏有实力,展示出了与洋人硬碰硬却没有倒下的强悍实力!
  否则,光绪帝的这把‘钥匙’也不会轻易抛出去的。
  不然,被恶女和姘头发现了,自己可是少不得一顿‘毒打’……
  三方各自的心思介绍到此。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在走一步很好很妙的棋,不过呢,他们的动作还是嫌慢了半拍,应对不了突发事件!
  在十一月,一艘打着北岛之国旗号的货船,大摇大摆地进入黄海。进而在北洋水师的带领下,驶入渤海,最后登陆天津。
  为什么由北洋水师来领?因为,这是一艘进贡的货轮。
  而且是专门为了老佛爷修园子而进的贡。
  慈禧后年就要过六十大寿了,她要办个气派的寿宴,全朝上下都知道。
  而其中,重修园子就是重中之重!
  不过。清廷缺钱,龙灏派来的这艘进贡船可不就解了燃眉之急了?
  对此,李鸿章闻讯是喜极而泣:龙灏,你昏迷后,手下倒是做了一件好事啊!这样一来,咱的军费上头可就没理由克扣了!由此看来,你手下比你会做人,这艘进贡船的安全我李某人全权负责了!在给太后看到前,谁敢动它,我北洋全体人马就跟他玩命到底!
  慈禧太后在紫禁城也听到了。那是笑得合不拢嘴:进贡?有银子?嚯嚯,这个龙灏真有孝心,嗯?是他手下派来的?那也一样,赶快去打听打听,这批贡品总共值多少银子?够不够我在修完园子之后。再微调下哀家的寝宫?
  光绪帝则是傻了眼:这是啥意思?龙灏,你使人暗中代管了朕的美洋不还就算了,还给老太婆进贡?这是看好她,不看好我了?嗯,帝师,你是说龙灏还没醒,这是他底下之人自作主张?可恶!
  总之,十一月底的这次进贡事件,在直隶省、京都、乃至大清官场都引发了巨大震动。
  各方势力对此都有着自己的解读。
  比如像太后、皇帝、李鸿章这三派主要人马更是派人频频与进贡使团的负责人接触,希望能从中打探到龙灏势力在美国的最新情况。
  使团的负责人是龙甘箬,他初入京都,一开始是惴惴不安,提心吊胆的。
  不过待他适应了各方人马的来访后,就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嘿,我这次按照龙伯和公主的意思,带来了价值六百六十六万美元的金寿桃,有钱就是大爷,我还担心什么?
  所以,等到龙甘箬与慈禧见面时,他已变得行动自若、举止自然了。
  略过那个超级黄金大寿桃给紫禁城带来多大的震动不提,在各方人精的试探下,在龙甘箬有意地释放讯息下,他们总算是‘摸清’了龙甘箬不远万里、横跨大洋前来进贡的意图。
  北海伯爵的身体不行了,挂球在即,他的老管家要帮他物色继承人!!
  龙甘箬透露出来的讯息十分惊人:重伤昏迷的龙灏,不但没有醒来的迹象,而且还有撒手人寰的危险!
  为了让龙家继续传承下去,为了让龙灏创造的新兴势力不至于灰飞烟灭……伯爵亟需继承人!
  可问题是,龙灏的年龄太小了,并未留下血脉,所以,那位龙伯大管家便要从龙灏的亲属间挑选出继承人。
  据龙甘箬说,在美国,这样的继承人已经选好了几个,此次他回到中国,一是奉命在龙正兴的老家再挑一挑,看是否有与龙灏血脉更为接近的候选苗子,二来,则是他此行的重要任务:他希望朝廷能将对龙灏的一等公封赏兑现,由他出资,购买土地,在国内,或者说是在北京,开衙建府。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本来一等公嘛,在京城圈个地,建个公府,招揽帮闲,不是应有之事吗?
  据此看,由于龙灏他们是外来势力,所以献上金寿桃,便是要讨慈禧欢心,将建府衙的事敲定下来。
  龙甘箬在与各方势力的交谈中,都透露出觉得此事不难的意思:我们又不是不花钱,钱不是问题,我们花钱买那些获罪了、离职了的空闲府衙就好!今后,龙家的根基是要慢慢转回到祖国,能在寸土寸金的帝都里拥有一处落脚之地,我们才能回的安心,能尽百分百的精力为大清王朝做贡献……
  各方势力打探明白后,心中都是窃喜。
  开衙建府算个球事,准了就是了,京城里别的不多,多的就是抄家后剩下来的大宅子,这些大宅子的转手周期一般都小于五年,不是正儿八经的旗人,你想在京城拥有七十年的居住权,基本上那是不可能的。
  中堂大人不办你,皇上不办你,太后不办你,也有洋人打进来顺带抄了你……
  ps:说一下,清朝的官斗我不会细写。
  原因,第一个难,第二个吃力不讨好,总之,大家不必较真。
  另外,编辑也说了,本书不能写过1911,所以,预计在三个月内会完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