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较量开始
姚水明筛选着资料,这几个人被列为目标。
冈健一,1897年3月15日生,佐贺人神崎郡仁比山村城原人。顺天堂制药所,伪蒙疆政府嘱托,主要贩卖鸦片。
1938年开始,他在天津日租界常盘街12号开康昌洋行,从事棉花,杂货和石碱贸易。
竹崎丰,天津长城公司老板,财阀,浪人出身,主要为日军收集和运输军用物资。住法租界亨得利胡同12号。
小川理,阿波德岛县人,47岁。1920年8月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2o期,1923年6月毕业,入古河系横浜橡胶公司天津怡丰橡皮工场任副社长,天津专务,国策会社干部。
宫本忠义,岛根县人。天津宫忠产业社长,富商,46岁。主要贩卖鸦片,住在日租界。
足立茂,1890年9月1日生于千叶县五井町。1914年庆应大学法科毕业,后在千代田生命、古河矿业工作,在任了日本绢布人事课长后,转往锺渊纺织株式会社,历任山科绢布工场、大阪、松阪各支店、东京本店、久留米支店长。
1936年8月任位于天津特别4区30号的小于庄的公大实业公大第七厂厂长和位于日租界明石街16/3号的锺渊纺织株式会社天津出张所所长,住天津法租界中街36号。
应该说,除了军火,毒品是榨取占领区人们财富的快速方法,橡胶,棉花,布匹等等又是后勤保障不可或缺的。
作为天津商事的消息来源,他决定把小小的竹竿巷作为绝佳的选择。
东西向的竹竿巷位于老城北门外,东口与估衣街相对,并与锅店街等繁华区相通,北依南运河,南邻针市街,交通便利。
它长约300米,是条两端窄,中间稍宽,最宽处也不足5米的小巷
。因天津新八大家之卞家当年在此有专营竹竿生意的店铺,故依此意为竹竿巷。
小小的竹竿巷驻有不少颇具代表性的天津商业巨户,多为天津八大家及棉布业等富贾豪绅的买卖店铺,加之周围街市聚居的各地商人、客帮,故来此交易者络绎不绝,而更多地是交换商业情报,预测商品的市场走势。
巷内集中了棉布、棉纱、杂货、银号、茶叶等多种行业。这条小巷在老天津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天津商业之繁荣,沟通各地物资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办于明崇祯年间天津最老最大的烟铺—中和烟铺位于巷子东口处,近期就要翻修了,为铭记开业300多年的辉煌,特将门额更改为五甲子老烟铺。
霍晶的名单里又出现了几个日本人的名字,对她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计划。
对暗杀来说。
1.事先的情报工作要细致,不得忽略每一个细节,只要是能搜集的情况尽可能收集。
2.撤退的路线要安排好,路径,接应人员都要做出不止一个方案。
3.武器和工具的选择要恰到好处,现场的工具要想好利用方法。
4.事后的情况监督和可能的补救措施。
5.人员发生意外的处理。
为此,叶奋韬做了一个新的规定,黑字被俘人员要求两天之内不得招供,过了两天可以把知道的这一级情报说出来,这是考虑了人的肉体的承受能力,这两天中,黑字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
真正的不招供应该是不存在的,审讯没了底线,作为人体的承受能力,从理论上讲,没有肉体能够承受无尽的酷刑。当然,什么事情都有意外,极个别的人有可能,但基本上概率为零。
当这条决定在黑字纪事报公布的时候,黑字所有的情报人员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黑字对叛徒的惩罚是严厉和令人畏惧的。
同时,日本人也在研究这条规定,根据黑字以前公布的规定,对黑字人员或平民实施酷刑,是要吊死后砍头的
。这对所有的日本人来讲是不可以接受的,因为这触及了他们的道德底线。
霍晶深深理解叶奋韬的那句话,人都是有弱点的,看起来没有的人是因为你暂时还没有找到。
梦云咖啡屋里,燕三郎和草尖喝着咖啡,近来他们已经迷上了喝咖啡和西式茶点。没办法,两个小姑奶奶非要无休止的请客。
于是,天津市内的暗杀活动逐渐升级,侦破起来越来越难。有的事情根本一定头绪都没有。
令人头痛的事,除了那些汉奸和落单的日本军警之外,各个经济领域的主要日本负责人或代理人纷纷死于非命,有的看起来像交通事故,有的是劫财害命,有的是不知去向。
这个时候,一个重量级人物出场了。
中岛成子是关东军训练出来的日本女间谍。她出生于日本东京,长在关东。
日本在侵占华北后,在日本特务机关的授意下,成立了华北招抚委员会,中岛成子出任该委员会的委员长。中岛成子遵照日本特务机关的指令,主要任务是搜罗天津郊区以及周遍地区的土匪。
现在天津的情况是暗杀汉奸和日本人的事件,明知道这些凶手逃进了英法的租界,日军却不能越界去抓人,于是更多的抗日爱国分子躲进了英法租界,日本警察署、宪兵队、驻屯军都束手无策。
自然,解决这一难题的任务落到了中岛成子头上。敏感的中岛成子感到,这是一个增加自身名望的绝好机会,领命以后积极筹划,等待机会。
通过分析相应的案件卷宗,她发现了一条主线,对日本经济政策--以战养战的目标进行破坏。其它的应该是副线,有的是为了掩盖,有的是随机的行动。但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
她定出了自己的行动主线,先要迫使英法租界开放。只要能到租界抓人或侦察,逮住了人才能逐步抓住幕后的人或组织。
一个大的构想形成了,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看到了一份令他嗔目结舌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