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新仓库的火光

  从1937年七七事变占领天津后,为侵华战争需要,日军在天津海河东岸划地为界,准备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军用仓库,俗称新仓库。
  围绕着护库河是一圈厚厚的围墙,城墙靠河里侧有一座人工隐蔽碉堡,从河对岸看,碉堡高3米,呈不规则圆柱体,砖砌结构。碉堡上部分布着若干机枪口。
  新仓库是一个综合性军用仓库,为日军在中国修建的沈阳、丰台、天津三大仓库之一,天津是最大的一座。
  整个仓库分东库、西库,共有库房40余座。储存医疗器械、皮革、木材、黄麻、被服、粮食以及饼干、酱油等军需物品,是在华日军军用物资的储藏、转运站和大本营,为了转运方便,另外在东站设有一条铁路专线直通仓库。
  有火车,就需要装卸工。日军在大直沽一带招用了大量华工进库搬运,其中一部分是13、14岁的童工。仓库的防守很严,连日军家属都不得随便入内,他们集中住在库外附近的诚友庄就是现在的棉纺宿舍特建的平房里。
  搬运工进库门时,要先到席棚脱掉衣服,再跳过一条一米宽的小沟这是为了防止夹带违禁物,最后进入更衣小屋,换上库里统一的灰色工作服。
  仓库严禁携带火柴一类易燃物,一旦搜出,立即治罪。
  进库后,5人一行蹲下,工头拿着名单点数。到达各自的工作库房,还有一个岗哨再次对数。
  下班出库时,同样也要经过这番带有侮辱性的操作。每座库房都建有分叉小铁道,直通库内,货物从火车上卸下,直接装入小轱辘车,然后由搬运工推进库房由童工2人推一辆卸货,往返不停
  。
  这座亚洲最大的军用仓库,名为北支那野战军货物厂本部,军事编号为1820。
  高墙的转角处,重点筑成大型角堡,构成扇形控制火力网点。各处都设有嘹望岗楼,岗楼之间通有电话,随时联络,一有情况,立即报警。在库墙周围,还挖掘了一条宽50至100米,深5至6米,最深处达9米的护库河,引海河水注入。
  护库河有两个作用,一是控制进出,二是便于防火也是消防水源。平时有日军武装小火轮,绕库外环巡逻,防守森严。为了预防空袭,做好隐蔽,日寇除将仓库屋顶漆成迷彩图之,还在河边及内墙、库旁,种植了大量的杨槐、垂柳等树木。
  摆在燕三郎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强攻想都不要想,至于怎样智取还真的是.....。
  他只是知道铁路东站的下九股处的机车经常进出新仓库接运货物,便主动与下九股的中国机车司机,司炉和装卸工人拉关系,并从他们那里得知经常有拉军火的车皮要开进新仓库。
  下九股的的机车是由日本司机负责的,不熟悉的中国人是不能上机车的。燕三郎准备把任务交给了王守珍。
  王守珍现在的任务变成了天天吃饭,喝酒,隔三差五他就会去下九股请大家吃饭,聊天。
  对于那个日本司机,每次都是美酒加烧鸡,要不就是酱货之类的,手里的大炮台也是递个不停。
  这天,王守珍凑到装卸工友堆里聊天,说:“我跟你们走一趟行不?”
  “看得出,兄弟是干大事的人。”
  “实话实说,我是黑字的人,去了是想炸仓库。”
  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过了足有一分钟,领头的李大哥站起来说道:“我们也是很讲义气的,兄弟,没说的。不过有个要求,要灌倒日本司机,要我们出来再炸。”
  “这个放心,一点也看不出来。”于是,王守珍想着找机会搭上列车进新仓库。
  天气很冷,日本司机喝着王守珍送来的烧酒,浑身开始暖洋洋的,一丝困意涌了上来
  。
  机车在军用库门前停下,几个端着刺刀的日本兵监视着工人搬运车上的东西。
  王守珍专扛大箱子,汗流夹背,轻拿轻放,格外卖劲。一个日本兵拍着他的肩膀,直挑大拇指。
  快卸完时,王守珍趁日本兵不注意,将一个小型的200克定时炸弹塞进紧靠库门的两只弹药箱缝里,另一支则塞到了靠墙的两个炮弹箱下面,时间设定为半个小时。
  对于江湖人士来说,身上藏几个不大的小玩意还是很有把握的。
  卸完车,日本警卫点完装卸工人数,喊叫着把工人全部赶上列车,命令立即开车出库,不许停留。机车开回下九股,不大功夫,就听轰隆一声巨响,接着浓烟大火出现在新仓库的上空。
  天津沦陷后,一方面原有行庄业务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大量游资蜂拥天津,由于开设钱庄便于投机行事,一时间新设的钱庄犹如雨后春笋。
  有新成立的,如广利、新生银号等。也有外地钱庄转来天津的,如德丰隆、蔚丰、汇源永等。还有老字号复业的,如肇兴等。
  在钱业公会登记的钱庄共达227家,较七七事变前的户数增加一倍多。其中以河北深州,冀州各地客帮来津新设的为最多,几与天津本地钱庄平分秋色。沦陷后市面经济的虚假繁荣促使钱庄畸形发展,而钱庄由于业务上的方便条件,易于从事和利用投机活动,成为投机商人们的后盾。
  竹竿巷的街口,一间不大的新银号悄无声息的开张了。经常进出的人也很奇怪。宫迫忠久,日本宪兵队特警大队的宪兵曹长,一个33岁的日本广岛人。
  “叶叔,都安排好了。这个竹竿巷是给尚叔预备的,日本人提供情报的费用都到哪去拿。黄家花园那里是我们的人员支取费用的地方,现在市面上这样的机构多了去了,没人会注意。”
  “很好,不过,物价照这样涨下去,只能投入一批大洋了。”
  “这倒不用,反正也是按大洋的牌价给的,随用随支,生活上肯定有保障,只是日本人要的是日元或法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