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闭门会议
“莹妹,美子,在我们五个开会的时候,任何人,发生任何事都不要打扰,有事等到吃饭的时间再说。”
“行了,又要讲你那些大道理,让我参加我还懒得听。我呀,多给你们准备好吃的,好喝的。”
“老几位,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决定一个重大的事项,没有时间限制,一切都说明白了再散会,现在我先分析形式。”
一战之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法国和苏联是二战前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两极,是遏制德国的最佳结盟伙伴,但是法国对于与苏联的战略结盟犹豫不决,最终错失遏制希特勒德国的良机
由于意识形态的禁忌,法国对和苏联的全面结盟充满了恐惧,唯恐因此被英国抛弃,这种外交心态标志着法国已经不是一个世界强国,具体的表现就是没有外交结盟的自由和外交行动的完全自主权,尤其是那种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追求现实的国家利益的勇气就不能称之为世界强国。
从这一点来看,二战前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远远不如君主制时代的法国,当时法国首相红衣主教黎塞留先后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信仰新教的瑞典联合起来打击同样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帝国,从未见过红衣主教黎塞留大人有何宗教负罪感。
内政是外交的基础,法国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三十年代蔓延的经济危机,法国社会深刻地分裂了,工人阶级向往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大资产阶级为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倾向于进行法西斯统治。
一个意识分裂的国家是无法提供一个统一、强有力的外交政策的,由于英国在欧洲对法国的暧昧态度和在非洲、地中海地区与法国的利益冲突,法国外交界和军界几百年来传统的反英情节再度上升,亲德派则蠢蠢欲动。
而且军界被自身承担的对东欧盟国的保护性义务吓呆了,打算屈从于希特勒帝国,在维系法兰西殖民帝国完整性的前提下,在德意志民族领导下的新神圣罗马帝国中找到一个适当的位置。
一战后的英国在承受着内外煎熬,世界霸权已经是明日黄花,自治领和殖民地离心倾向加强,为此不得不在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自治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印度、缅甸和马来西亚等亚洲民族对日本军国主义对大英帝国的挑战幸灾乐祸,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处境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土耳其人则把希特勒的奋斗看成是他们获得解放的希望。
英国处于前所未有的两线作战的困境,对此英国感到力不从心,因此不得不一味推行对德和对日的绥靖外交政策。
实际上,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英国的经济在一战后在世界经济总额中所占的分量进一步下滑,已经无力与其他大国进行军备竞赛。
从1922年《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内容来看,英国放弃了长期坚持的皇家海军所谓双强的标准,无可奈何地同意美国与英国拥有同等海军规模,英国事实上已经承认美国拥有与英国同等的地位
。
英国如果要全力对付日本或者德国,那么在大西洋或者太平洋总会有一个地方出现制海权丧失的局面,而美国作为一个两洋国家正在虎视眈眈,这在本质上意味着英国的对德和对日外交政策都不得不受美国的制约。
对于英国来说,一战时,集英法俄三国之力都没能拿下德国,差一点被德国打败,如何妄想单凭英法这两个老疲的国家就能够打败或者仅仅是依靠法兰西万里长城也就是马其诺防线来抵御一个复仇欲望高涨,更为生气勃勃的德国吗?
对此,英国的外交对策是把德国养起来,并迫使它去和布尔什维克主义决斗,因此英国借口英帝国内部自治领的反对,一直拒绝介入东欧事务,不打算给予法国的东欧盟国以安全保证,但是又不余余力地阻止法国联合它的盟国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实质上就是要为德国向东侵略大开方便之门。
英国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还不算完,波兰也被英国继续出卖,为的就是实现英国统治集团永恒的梦想,就是丘吉尔所说的消灭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佬接吻。
经历了一战的惨痛教训,面对德国的再次挑战,二战前的英国外交无非是在思考到底是把世界霸权移交给德国还是美国的问题。
绥靖外交政策的推行是英国统治集团权衡利弊的结果,只要英德之间不开战,那么大英帝国这个纸老虎就不会被戳破,至于苏德开战则是求之不得,但只要英德开战,不管是什么结果,那就是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英国统治集团迟迟不愿意重用丘吉尔这样的主战派,而宁愿让鲍德温、张伯伦这样的绥靖主义者久居高位,就是为拖延对大英帝国最后审判日的到来。
“叶叔,没明白,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只想说,美国即将接过世界霸权。按现在我们的实力,说实话也谈不上实力,只有借助美国的力量,以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
“是的,老叔说得对,德国的真正复兴得益于美国垄断资本大举进入德国,由于一战后美国的资本极度过剩,便大量投入急需资金的德国,得益于美国资本的喂养,德国实力迅速恢复并且再次超过英法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