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新的开始
在兰黎明的布置下,《纪事报》在1940年已经提前转移到了黑字基地,现在加上摄影人员已经初具规模,配备的设备已经是当时最好的。
在1941年12月初提前进入意租界的克里特安排下,12月3号的深夜,350多名英,美,荷,比,澳,丹,加,荷兰籍人士被接到意租界事先安排好的公寓楼内
。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同日日本向英、美宣战。
8日清晨,一支番号为极的部队日军部队进驻英租界,并立即将英租界改为极管区。
1942年2月18日日本发表向所谓的中国政府移让天津英租界的声明。
3月,日本与伪南京政府搞了一次移交英租界的会商,并于3月28日正式履行了移交仪式,把极管区改名为特别行政区,设区公署,由汉奸方家声任署长。
法租界因日本与维希政府关系得以继续维持。虽然没被接管,但已成为附庸,日军可以任意出入抓捕抗日人士。
“老朋友,现在我完成了我的承诺,应该讨论这些先生的去处问题了,不知你的想法?”
“他们当然希望安全的回到祖国。当然,首先要回到非日占区。我知道,没有出来的人将会送到集中营。”
“老朋友,这不可能,我没有能力将你们这些面貌特点突出的人带出日占区,送到我国的战略后方。”
他顿了顿:“这样吧!我明天给出我的方案。”
其实,叶奋韬早就计划好了,要把这些人主要送到黑字正在建设的九山顶基地和天下第一城居住区等等地方。
这些人里,有建筑工程,市政建设,警察制度等的各门类专家,还有银行家,高级教授,可以说都是目前黑字急需的人。
作为后世过来的穿越者,人才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码,没有的部门会因为这些人的到来可以开始起步了。
“想走没门,即使有办法也没门。”送走了克里特,贾莹看着有些得意自言自语的叶奋韬。
现在他翻开了日军战术的第五部分,重视夜战,但慎重实施大部队夜间袭击。
日军真正重视和强调利用夜暗发动进攻,奇袭敌人,始自日俄战争。
在旧日军各种条令、教范,尤其后来的《作战要务令》中,十分重视和强调利用夜暗接近敌人,占领进攻出发位置,可隐蔽企图,达成突然性,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
日军特别重视和强调大队以下小部队,主要由步兵用军刀和刺刀实施白刃格斗。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以大队以下小部队利用夜暗发动进攻,对敌实施突然袭击,已成为日军惯用的战术。
日军认为,夜间袭击最重要的是周密地准备,对进攻路线和敌阵地弱点预先进行周密详细的侦察,对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行动时如何克服地形障碍,以及在迷失方向或遇到其他意外情况致使作战和战斗无法按计划进行时,需要采取何种措施,都必须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
夜间袭击即使暂时取得成功,也有可能在天明以后遭到对方的反冲击而最后失败。
因此,尽管为不暴露企图,原则上进攻发起前预先不实施火力准备和炮火支援。
但炮兵必须预先对目标进行周密侦察,与步兵进行周密协调,预先做好天明时进行炮火支援的计划,预备队做好抗击敌反冲击的准备。
日军还强调慎重实施大部队的夜间袭击。认为,大部队夜间袭击难以隐蔽企图和行动,通常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很容易在敌猛烈的反冲击下陷入混乱,最终遭到失败。
为此,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作战情况,例如敌情、地形、敌我兵力对比、敌阵地情况、敌戒备程度以及对整个作战的影响等,慎重决定是否以大部队实施夜间袭击。
一旦定下决心,为保证夜间袭击取得成功,必须进行周密侦察,预先进行充分训练和预演,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力求一举成功。
在旧日军队多年的历史中,陆军只在1904年8月日俄战争中实施过一次成功的师规模的夜间袭击。
看着躺在身旁的霍晶:“晶晶,我们的夜战能力怎么样?”
“小规模没问题,要是大规模也不行。”
“要是有夜视镜就好了
。”
“二叔,您太土了,夜视镜早就有了。德国,英国都有,美国研究的更先进,不过还没有定型。”
“你怎么知道的?”
“我和黎明哥每个月有情报沟通,不过都是装在狙击枪上才有好效果,老姑已经给汉斯下订单了,价格太贵了,一具2000美元,定了20个就接近一架战斗机的价格。”
“我有个主意,等夜视镜到了让梅婷婷带人到无人区附近的县城杀城楼上的人,有奖励的以后作战服上有特别的臂章。
分为三等标志。
一等代表至少有60次射杀记录,工资增加三倍,我单独请吃饭。
二等代表至少有40次射杀记录,工资增加两倍。
三等则表示有20次射杀记录,工资增加一倍。
正好十个人打擂台,到了60次射杀记录就换人,你看怎么样?”
“那还不都红眼了。哎,二虎那帮小子还不得揭房盖?”
“那也给他们机会,只有每次两个人,和外面的一起行动。设置观察员真实记录,然后登在报上。”
没有任何悬念,克里特这方面被说服,以隐蔽的方式人员向黑字指定的地方转移。
由于事先已经了解了各个人的特长,转移进行得很顺利,人员到达以后对各自的新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梅婷婷,孙二虎两个人算是较上劲了,孙二虎要求三个人的射杀记录要超过市外五个人的水平,他恶狠狠地说,达不到要求的滚出护卫队。
梅婷婷不甘示弱的表示,既然平分装备就要公平较量,所有的标准都是一样的。
在等待设备的日子里,梅婷婷召集的学生军狙击手和护卫队队员在各自的训练地点开始了比以往更艰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