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范登堡二
照例,叶奋韬和贾莹又坐到了范登堡的课堂。已经成为正式教授的他还是那样自信的讲着课,只是自信的程度又加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芬兰及其北欧邻邦立即单独地和共同地宣布中立。
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条约在芬兰并没有引起震动,因为当时其秘密议定书还没有公布于世,相反,许多人士对于这个条约表示满意,认为既然可能威胁芬兰安全的两个大国现在已经携起手来,这样波罗的海地区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和平就比较稳固了。
而且从1932年起两国都受到互不侵犯条约的结束,这个条约的有效期到1945年为止,和平共处似乎已成了现实,这种感觉由于8月30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的保证而得到了加强。他对其在莫斯科的芬兰同行说苏德条约一点也没有涉及芬兰。
但是,苏联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行动,以及10月5日以后直接涉及芬兰的那些事态发展,使这些乐观看法烟消云散,并在芬兰全国敲响了警惕来自苏联的危险的警钟。
当波罗的海国家在苏联压力下被迫接受其强行要求的军事方面的安排和让步时,这些国家就成为说明莫斯科意图的不祥征兆
。
苏联于9与25日与爱沙尼亚开始谈判,后来分别与三国签订了把它们置于苏联控制之下的条约,9月28日与爱沙尼亚,10月5日与拉脱维亚,10月11日与立陶宛。
9月28日苏联与德国签订的一个协定中,德国已经以750万金马克的价格将吞并立陶宛的权利卖给了苏联。在每个国家,俄国人都取得了在战争期间占领某些港口和军事设施、并在有关地区驻军的权利。虽然这些让步只限于战争时期,但这一点对三个国家也没有什么安慰。
它们对它们的苏联邻邦是有了解的,对于克里姆林宫里的现实主义者来说,条约是没有什么神圣意义可言的。因此,对于条约中写下的保证,说什么本条约的实施无论如何决不得侵犯缔约国的主权或者侵犯它们的经济或政治制度,这三国也不能按照字面意义加以信赖或依靠。
看到芬兰湾以南这些事态的发展,芬兰人不难理解把三个共和国置于苏联主宰之下的事变的含义。显然,不管俄国人如何表白或辩解或提供诺言,允许苏维埃军队的进驻不仅使这些国家面临占领的威胁,而且实际上就意味着被占领。当芬兰人转过来对付苏联针对他们而采取的行动时,这种看法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10月5日,芬兰接到邀请,到莫斯科商讨某些未经指明的具体政治问题,这个邀请限期两天内作出答复,实际上是一道命令。
10月12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亲自提出苏联对芬兰的主要要求,可概括如下:
1.同意签署一项互助条约。
2.把芬兰西南部的汉科半岛及其周围地带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
3.割让芬兰湾内某些岛屿。
4.为了增强列宁格勒的安全同意调整卡累利阿地峡的一个相当大的地区。
5.同意拆除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工事。
6.为了改正据俄国人说是以前被粗率地和不自然地划定的边界线,割让濒临北冰洋的贝柴摩地区的一部分。
作为这些割让的交换条件,苏联政府愿意将沿着苏联边界的卡累利阿前沿地带割让给芬兰
。
苏联让出的领土的面积为平方公里,或两倍于苏联向芬兰要求的领土。这曾被大肆宣扬,其含义是苏联为了交换领土做出了慷慨的补偿,拒绝这一慷慨的要求就是违反道义。
芬兰的大多数领导人始终认为,从芬兰国家安全和严守中立的需要考虑,不能不拒绝苏联的要求。但曼纳海姆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对事态的急剧发展并不感到震惊,一方面提议政府开始组建先头狙击部队派往卡累利阿地区,另一方面则在政军高层领导会议上提出对苏联的条件作些修改后加以接受。
但是当时的外长埃尔科和国防部长纽卡宁坚决不同意。卡延德总理问曼纳海姆,战争打起来后芬兰能坚持多久,曼纳海姆回答说我们防务力量不足,不能冒战争的风险,他认为芬兰至少还需要一年才能做好战争的准备。
然而次要的让步方案还是提出来了,芬兰人同意将最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地区北移约12公里,并将芬兰湾上几个岛屿割让给芬兰。他们还准备给1932年互不侵犯条约加上一条补充条款,即缔约国不能以任何方式援助侵略者。
苏联认为这些让步不够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加以拒绝。11月13日,芬兰代表离开莫斯科,临行前曾向莫洛托夫递交一份书面声明,希望以后的会谈能取得圆满的成果。
不论是代表团还是国内大多数人,对于1932年互不侵犯条约的保障力还是深信不疑,幻想芬兰人民依然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他们忘记了大国政治外交史中的这样一个常见现象:1914年8月4日,在德国国会大厦,贝特曼-霍尔维格首相曾当场宣布,为了德国的需要,比利时的永久中立和列强付其永久中立地位的保证不过是一张废纸。
只有曼纳海姆对此有所警醒,他认为政府的政策是不负责任的,苏芬谈判破裂后埃尔科和唐纳求降低防务戒备的要求使老元帅勃然大怒,立即提出了辞呈。
他在辞呈中批评政府执行外交政策不力,并且忽视了防务戒备。对于曼纳海姆的这次辞呈,连卡里奥总统也准备换掉这个老而易怒的元帅了。他决定让厄斯特曼中将来接替曼纳海姆的国防委员会主席职务,甚至连交接的时间都已确定,然而战争的危机改变了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