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一片混乱

  这时,蒋公只有亲自介入,指挥第六十二军、第七十九军与第九十九军,参与衡阳解围作战,但是由于作战密码完全被日军解破,让横山勇中将能够充分掌握到中国军队的作战动态,进行各种有效的拦截,并在在衡阳外围设下多面埋伏,造成中国军队更大的作战伤亡。
  中国援军的兵力与火力仍有限,始终无法突破日军层层的包围圈。此时第十军全靠一些美军的空投物资,继续进行防守作战。但是由于史迪威希望中国军队作战失败,所以对于陈纳德的空军支持作战,总是设法加以制肘。
  中国军队前往援救衡阳的部队,在七月底时,曾经一度前进到与守军只相差几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最终还是被日军灵活的截击压退,没有达成救援第十军的任务。
  这时方先觉将军的部队,已经是伤亡过半,不但是弹尽援绝,连吃饭的补给都成了问题。但日军在衡阳的作战,也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迫使横山勇中将一度也在考虑,是否值得在此继续打下去
  。因为即使日军的作战力量,也已经到了极限。
  但是这场作战的胜负,已经成为中日两国军力对抗的荣誉之争了,说什么横山勇中将也不能放弃,何况关东军的战将坂西一郎大将,已经到达湖南,准备接掌长沙的指挥权,假如自己不力拼下去,最后的结果恐怕不妙,连职务都会有变数。
  最后横山勇中将决定,将日本十一军的全部军力当赌注,完全都押在衡阳,再增调第十三、第五十八师团,参加衡阳决战。他并且不惜代价的运送威力强大的巨炮,到达衡阳阵地,准备给孤立无援的方先觉部,最后致命的一击。
  八月二日,日军对衡阳发动最后一波的攻势,横山勇中将带病亲自前往衡阳前线指挥作战,而四个参战的日军师团长,当然更是不敢怠慢,全都陪着横山勇,准备拿出老命一搏,各师团纷纷组织敢死队,对中国军队的阵地进行冒死攻击。
  日军的巨炮再度轰击中国军队的每一个阵地,日军的敢死队对中国军队的据点,一个接一个地展开攻击,守军只能做到寸土寸血的力拼。
  日军第五十七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更是由自己担任敢死队的队长,亲自带兵冲锋华军阵地,结果战死在衡阳。
  当时有过城市作战特别训练的五八师团,师团长毛利末广中将作战负伤,却不肯就医,躺在担架上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可见战况之激烈。
  此时衡阳的决战,其惨烈程度已使阵地成为了人间地狱,蒋公在最后时刻,仍然设法派军队救援第十军,连第五军的坦克车部队都派到战场。
  但是此时中国战区的中国军队,已经无法将士用命的拼力作战了。因为有了国际力量的介入与刺激,内部派系的猜疑正在死灰复燃,而更加恶化了军队人员不足、装备后勤严重缺乏、军心动摇、士气低落的情况,因此无法动员军力突破日军层层包围的防线。
  第十军方先觉部,在坚持血战四十二天之后,最后在八月八日,终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日军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下去。因此双方经过交涉之后,在日军允许保持军队建制与荣誉,以及救助受伤官兵的条件下,结束了孤军拒敌的抵抗。
  中国第十军在衡阳的保卫战事实是以交涉以终战而结束,而非投降日军。但是,事后横山勇中将却宣布,日军终于攻陷衡阳,完成围歼中国军队的第十军,把原先答应第十军的终战礼遇,改成俘虏的对待,这是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唯一被俘虏的师级以上单位
  。但是自日皇以下的日军高级指挥官们,对于方先觉的第十军,作战如此之勇猛,都表示了无限的敬意。
  衡阳终于陷落,史迪威理所当然的开始进一步地向蒋公逼宫。蒋眼见自己部属们的战志出现动摇,并且开始私下运作而向史迪威靠拢。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也只有同意,向美国的要求让步,准备交出中国战区的作战指挥权。
  方先觉与多位高级部属,先后从日军手中安全逃脱,他们全都否认,曾经正式向日军投降。日军也拿不出正式降书的证据,当时双方只是协议终战而已,因此他们受到礼遇,才能顺利的脱逃。
  这就是日本人的心理,把自己正式的投降,硬说成终战,而把方先觉将军第十军的终战,说成投降。当时中国上下,独立奋战的信念已失,企图依赖美军直接的介入,能够给中国的抗战,带来起死回生的力量。这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刻。
  英雄是文明皇冠上的宝石。人类各个民族史诗的主角都是英雄。英雄与战争有着不解之缘,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豪杰,还是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烈士,无时无刻不在浸润、激励着人们的心灵。
  检讨整个一号作战,日军是将最后能够动员的所有力量,近乎孤注一掷的全都投在中国战区里。日本要给中国一个致命的打击,以挽救作战资源航线的安全,与建立起亚洲大陆的决战腹地。
  但是在中国战区内,史迪威却以参谋长的身份,误导情报判断、干扰战区整个作战的准备、故意延迟援助行动、不断制造中国战区内部的矛盾与危机、阻止空军的全面参战,这样才造成日军能够集中运用各种的作战优势。
  而中国仅有的一点新生作战力量,还要全数分散到缅甸战区作战,当然会造成中国军队的惨败结果。不过,日军在战场的胜利,也赢得相当辛苦与侥幸。
  蒋公当时也在内外交迫,人人自危的状况下,失去指挥全局的权威与信心。在整个衡阳会战的过程中,蒋公不敢完全相信部属。
  这时究竟谁是史迪威的内应,谁会参加推翻重庆政府的政变,谁都没有把握,这就造成薛岳、白崇禧、何应钦以及蒋公自己,都涉入衡阳作战的指挥,如此分散的指挥系统,如何能够集中有限兵力,作出有效的运用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