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不可间断的宣传
唐努乌梁海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世代相传居住在这里。
远在汉代,臣属于匈奴的丁零人在唐代占铁勒部落联盟中的都波人所居。
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都波和铁勒诸部落首领到吴州(今宁夏灵武)朝见唐太宗,表示愿得天至尊作唐朝局部的可汗,并请求设置唐官,将其地方设列州县。
次年,唐朝在漠北广大地区设置府州,唐努乌梁海地区的都波部归渤海都督府管辖。
辽金时期,先后为辽、金王所辖。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后,派长子术赤率兵征服了南西伯利亚各部落,其中的秃巴思部就是世代居住在唐努乌梁海的都波人,在元朝,归岭北行中书省管辖。
明代蒙古瓦刺部和鞑靼部都统辖过这里,明未清初则为外蒙古扎萨克图汗部辖地。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清朝政府令尚书阿喇尼茬临承制,阿喇尼授扎萨克图汗和托辉特的根敦以以扎萨克的头衔,管理唐努乌梁海。
1865年(康熙四十四年),根敦死后,其子博贝承袭唐努乌梁海扎萨克辅国公
。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明文规定以萨彦岭为两国的分界,设立鄂博为界牌。
1869年经双方勘定又新立界牌鄂博八座,再次标明两国边界。
清朝政府在唐努乌梁海地区分设唐努乌梁海总管和克穆齐克总管,并设置五旗四十六位领,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付将军管辖。
唐努乌梁海地区,四周山峦叠障,森林密布,适于狩猎,这里盛产珍贵皮毛,矿藏丰富,尤以产金著称。
叶尼塞河发源于此地,其上游各个支流遍布全境,沿河地带上地肥沃,水草丰美,适于放牧和耕作。
这原是中国北部边陲一块美丽富饶的疆土--乌辛斯克州,这个乌梁海的边缘地区,这里看不见惊险的悬崖峭壁,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翠绿清爽的植物、轮廓柔和的山岭,道路沿山谷蜿蜒迂回,两旁是徐缓起伏的山峦。
一望无际的落叶松、自掸和稠李的翠绿幽深详和。
长得很高的青草、野花像厚厚的色彩鲜艳的绒毯铺展在树下。鸟儿鸣啭啁啾,彼此呼应。
肥沃的黑土地上有这样一个大村镇——图兰镇,镇上居民过着富裕而闲适的日子:土地想耕多少就耕多少,有两三匹马和四五头牛的庄稼汉就算是穷人了,小康之家都有四五十头牛和一二十匹马。
高耸的林木丛生的山头,遮住了半边世界,绿茵如毯的草原向另一头无限地延伸开去,山崖下雷勃诺耶湖蔚蓝色的湖面光明如鉴,北岸中部湖尖处有一座颇大的石山高耸于水面之上,石山上用树枝搭成一个阿瓦神。
湖的另一边,一座座帐包闪光耀眼,一群群数不清的山羊牛马在草地上吃草,草原的远方又是重重迭迭的山峦。
湖面是那样平静,可爱。湖岸很低,满是小小的卵石。湖水的颜色不同寻常——碧绿中微泛灰蓝,你若脱衣下湖定有落到大海的感觉。
透过水面那宛若珊瑚丛一般的藓苔清晰可见,即使在湖水深处也清激见底,这些藓苔就大片大片地蔓生在湖底,时而呈深棕色,时而又显出浅绿
。
湖里的鱼鲜美极了!然而当地居民禁忌捕食,他们认为这里的湖是圣湖。
小叶尼塞河顺流而下,到维兰,这是小麦的王国,就土壤说,这是乌梁海最肥沃、最富饶的地区。
无边无际的荒漠平原在这里消失了,大地淹没在绵延不断的小麦、黑麦、大麻和黍稷的欢快绿波之中,有的地方可以看到瓜园,地上爬满卷曲的墨绿色的西瓜和甜瓜蔓。
这里峡谷很多,有些峡谷里的小树林—直延伸出来,铺展成半圆形,快活地喧闹着。偶尔还可看到村庄。凡有青草和绿茵的地方,都有坎尔井。成群的大雁、野鸭和黄色的海番鸭栖息生活在这里。
大叶尼塞河谷与小叶尼塞河谷迥然不同。这里的山脉比较险峻,覆盖着连绵不断的古老的原始森林,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这个寒冷的地区是猎人们的宝地,但也完全会成为农耕者的宝地,这一带的许多谷地全是湿润的黑士,抓一把泥土准能挤出油来。
大叶尼塞河及其上游湖泊中,鱼非常多,因为居住在这里的索约特人不吃鱼,鱼儿们一直自然地繁殖着。
河岸上,长满了高大的白杨。这些杨树丛生在水边,然而忽高忽低的石崖脚下,在那没有一撮泥土、不长一颗青草的地方,竟然也有杨树从岩缝中生长出来!实在奇怪而有趣。
无论往哪里看,映入眼帘的只是环立于蓝天之下的山头。颜色有的暗红,有的徽绿、有的金黄。
山头之上,雄鹰在无垠的碧空盘旋。
时而有雁群和鸭群拍打着正在脱毛的翅膀,溅起一团团的水花,从岸边逃开,老的并不飞,而是浮水奔逃,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奇,小的则拼命跟上。
唐努乌梁海,是个神奇、宁静、美丽、富饶的地方,待到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过来的时候,这块美丽富饶的宝地便淌出辛酸的泪水。
“小梅,很好,这个要不间断的宣传下去。我实现自己说的话,胡乱来一首汉乐府。”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
纵横十万里豪杰代代传。
君不见,霍去病,铁骑扫漠北。
君不见,苏定方,三箭定天山。
宋有狄汉臣,昆仑关下战鼓紧。
清有兆和甫,黑水营前显威名。
古今多少奇男子,弱冠之年从军行,名刻云台上,画留凌烟阁。
中华之光,源远长多,赖英雄豪杰挽狂澜。
吾本良家子,投笔效军前,愿尽微薄力,效仿众前贤。
壮士常怀报国心,不破楼兰誓不还。
转眼十年过,白发生鬓边。
心欲解甲归田园,却见战云现。
昂然赴沙场,决断思家念。
天狼一射烽,烟起铁鸟升空,蔽满天楼扬帆出。
三军齐呼冲霄汉,催枯拉朽荡犁穴。
百战青锋敌胆寒,元凶授首猢狲灭。
中华从此金瓯全,归来凯旋门下走,花团锦簇闾里欢。
燕然刻石军功纪,名留青史心无撼,战死疆场亦无悔。
唯愿葬我汉碑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精卫尚有填海意,我为鬼雄亦守关。
后代子孙常忆起,虎罴雄师中华吼。
“有点乱,不过我喜欢。我想说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团结起来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捍卫中华的每一寸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