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深度轰炸
深夜三时十五分,2架侦察导航机到达克拉斯诺雅尔斯克的上空,在预定目标区投下了照明弹,接着以十字架的形式投下燃烧弹,燃起两条火龙,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
紧接着,从奎屯机场飞来的81架b-17依次鱼贯而下,以单机间隔15米依次进入,在1500米高度向这里投掷了700多吨燃烧弹,期间,还有十架经过改装的b-17直接撒下了数十吨汽油,使原本零散的火焰迅速聚集成一股烈焰风暴。
苏军没有战斗机升空,高射炮火力也处于静止状态。
半小时后,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火势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被迫放弃了灭火的企图,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风力高达50公里时速,火借风势,风助火势,大火几乎将所有东西都点燃了。
金属都被高温融化,人和木头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中自燃!许多躲在防空洞里的人都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疯狂,到处是乱窜的火苗,到处是恐怖的惨叫。
很多人认为水能克火,纷纷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是灼烈大火所形成的高温将池塘里的水都煮开了!池塘几乎成了大锅子,水中避难的人们都被滚烫的水活生生煮死!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几乎成为人间地狱,大火过后那毛骨悚然的情景令人惊恐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领头的飞机被称为探路者,它们确认目标地区并在那里投下炸弹作为标记。
用来点燃第一把火的炸弹通常是一种40公斤重的大罐子,它会在离地100米的空中爆炸,分散成几十个一米长的圆筒,中间装着凝固汽油,就是一种变成胶状的汽油
。
这些圆筒在撞上易燃的房屋时,释放出燃烧的凝固汽油,燃起大量小火苗,然后它们会迅速地联成一体并向外蔓延。
随后而来的轰炸机以下面的火光为坐标,投下另一种类型的燃烧弹,它的里面装的是少量炸药和柴油。
这种六公斤重的炸弹被成捆地扔下,它们也在空中爆炸,发出耀眼的白光,当油滴雨点般落下的时候,最先落地的那些就被下面燃烧着的凝固汽油引着,向上的火苗立刻就着成大片,然后火势就会烧到地面,沿着街道像小溪一样流动着,然后那些远远落在后边的轰炸机就会赶来为越来越大的火势再加一把油。
第一波空袭由中华军空军第二飞行集群第一轰炸机大队执行。
三小时后,中华军空军第二轰炸机大队清一色的b--17重型轰炸机运用第一大队提供的标识技术,发动了第二轮空袭。
那时天气已放晴,81架重型轰炸机投下了600吨炸弹,两次空袭中,中华军空军损失了一架重型轰炸机,此外还有一架在返程中因机械故障坠毁在靠近蒙古的沙漠。
3月14日从正午开始,162架中华军b-17轰炸机以新西伯利亚市内的铁路调车场为瞄准点,在那里投下771吨炸弹。
部分担任护航的战斗机得到命令,环绕新西伯利亚城区对路面交通设施进行低空扫射,藉此凭添混乱。
其中的一个轰炸机小菱形编队对通向莫斯科方向的西伯利亚铁路绵延轰炸了接近一百公里,炸起的铁轨在空中四处飞舞。
1947年3月14日,火焰风暴吞噬了新西伯利亚整个城市,在空袭期间中华军与苏军战机围绕新西伯利亚空域进行过一场短暂、但很可能是剧烈的空中激战,某些交战回合或许侵袭到地面并且双方都有误射火力。
中华军的轰炸一直持续到3月15日,在四轮空袭中投掷的炸弹总共约有3900吨。
燃烧轰炸按当时的非标准程序进行:先投掷大量的高爆炸弹,轰开建筑屋顶,使屋内的木质结构暴露出来,接着以引火装置(燃烧棒)使木质结构燃烧,然后用更多的高爆炸弹来阻遏消防队的行动
。
这一切最后形成一股持续一段时间的火焰风暴,温度激增至1500度,轰炸区域着火后,焚烧区上方的空气温度暴涨而且产生高速上升气流,外界的冷空气被极速带入的同时也将地面的人们吸进火中。
中华军的目的很明确,阻断苏军向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方向的任何增援行动。
3月20日,中华军空军继续大规模袭击苏联境内目标,中华军空军少校张继尧的日记写到:19日午夜,当我们终于执行完任务回到机场后,每个人都累极了,但只是在过了半夜后,我们才可能睡一会儿,但仅仅两个小时后,我们就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任务。
中华军空军的侦察机发现了一些原先未发现的苏军机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些机场上,苏军飞机像前几天一样排得满满的。
3月21日一早,中华军空军的对地攻击机大队集中攻击苏军装甲部队,而中华军空军的轰炸机大队则大规模轰击苏军防线后方的通讯和交通枢纽。
苏军中校谢苗诺夫回忆:中国人的飞机猛烈攻击我们的铁路和公路交通,这使得我们无法及时得到物资供应,我们的通讯设施变得一团糟。
上级的命令要么无法送达各个部队,要么到得太晚,在地面上一切步兵、炮兵、坦克,装甲车辆,交通工具都遭到中华军不间断的轰炸。
苏军方面的情形一片混乱,苏联后贝加尔军区空军司令伊万诺夫中将于21日自杀,很快得几乎所有涉战军区的空军高级将领都被撤职甚至被处决,只有远东军区空军司令亚力山大-诺维科夫中将幸免于这一次清洗,而他很快将以他的杰出表现受到斯大林的赏识,在仅一年多后,他将成为苏联空军司令。
虽然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但绝大多数苏军官兵拒绝屈服,而这才是苏联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得以幸存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其他国家遭受到如此惨重的损失,可能早就垮了。
但事实证明苏联军人要坚强得多,而这恰恰是叶奋韬他们这些决策者能意识到的,一旦和苏联开战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谁也不要指望短时间就能击倒这样一个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