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不间断的行动
华夏民族屏住了呼吸,全世界也屏住了呼吸,中华军和苏军的殊死血战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中华军广播电台的自由中华之声栏目成为了每个能收听广播的人的收听习惯。
中苏战争阶段结束时,苏联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自命为全球霸主的苏联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
因为若是一个体大无双的世界拳王与一个刚刚康复奋起的病夫比赛,就算打成平局,人们肯定会嘲笑拳王是失败者。
战时曾任副统帅的朱可夫元帅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苏联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
从某种意义上看,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却成了受益者。虽然援华花费了一些经费,在其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却很小,中华军牵制苏联的主要力量还使其能处于更安全的地位,中华军为国家和民族也会长期进行下去。
1947年12月,中华军驻美代表乌曼斯基转达叶奋韬关于希望和平建设的愿望。
他于1948年初表示支持中华军在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希望苏联接受谈判。其实,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苏联根本不可能谈判。
中华军代表中国在军事上取得了百年来对外战争从未有过的辉煌胜利,这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自鸦片战争后,百年来丧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力从此得到了恢复,不夸张地说,中苏战争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历史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
中苏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这场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
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
战争表明,掌握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百分之九十,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
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陆空协同、使用直升机实施大纵深快速迂回包围、空军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虽然仍未失去其意义,但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充分发挥了先进武器的作用。
中国国内各个党派暂时放下彼此的分歧,仔细的研究这场战争开始阶段的种种战法。各党派的会议在持续,各种观点层出不穷。
中国国内各派武装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中华军可以轻易地消灭国内最精锐最有实力的部队。但令人费解的是,中华军的各级指挥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任务。
在美国西点军校,各个战役被列成单独的教程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直升机和突击队在其中的作用,那犹如二战太平洋战场的陆地蛙跳作战方式更是作为重中之重来研究。
美国的武器制造商针对中华军武器的思路开始新的设计。喷气发动机成为飞机的标准方向,步兵战车这一新的武器进入所有人的视野。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编队进攻方式更是颠覆了人们以往的认识。
自由中国之声的广播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海外华人奔走相告,骄傲重新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为强化苏军抵抗的决心及提高人民的士气,斯大林命令于11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仪式。
阅兵作为象征着苏联抵抗的决心的活动经常被举行
。但是。虽然有如此勇敢的表现,苏军此时实际上却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中苏战争期间,交战双方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不断增加和改进,军队的技术装备程度都有很大提高,从而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作战指导的优劣直接影响战役战斗的成败,其中尤以正确选择主攻方向和有效使用战略预备队最为重要。
中华军在战争初期突然袭击成功后,多次改变进攻层次,创造了有利战机。在反攻和战略攻击中,正确选定主攻方向,不给苏军以喘息机会,集中主力连续实施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
苏军在多次重大作战中,都因缺乏足够的战略预备队而达不到预期的战略战役目的。
中华军则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中及时准备强大的战略预备队,并在关键时刻将其使用在主要方向上,加上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和突击队的长距离奔袭,从而得以持续发展胜利。
中华军参谋部没有时间研究外界的反应,因为反击还在加快进行。
一个大队的轰炸机从远东方向转场奎屯,后续的一个战斗机大队和两个轰炸机大队也已经准备完毕。
尽管天气不是很理想,中华军的飞机还是进行了不间断的轰炸,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苏军的支援彻底停顿了。
进展缓慢的中亚方向,中华军三个攻击机大队被从预备队派到这里。
1947年10月15日,地面终于结冻变硬,解决了泥泞的问题,中亚方向的中华军装甲先遣部队先解除了束缚,在攻击机的配合下再次发起强有力的攻击。
日本战败后,新宪法规定不能设立军队,日本自卫队的军费预算不能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日本空中自卫队主要装备美国飞机及其仿制品。
掘越二郎在战后没能象其它国家飞机设计师那样,在喷气时代施展才干,只是在新三菱重工业总公司任技术部次长。
这一天,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人来到了他的家。他注意到,担当护卫角色的是四个令人生畏的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