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残酷巷战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西南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水电站,市内有许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校,还有列宁流放时的故居博物馆和自然公园,苏维埃大厦等是主要建筑。
市区坐落在叶尼塞河两岸,左岸为老市区及商业中心,右岸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间兴建的新工业区。
在斯大林大清洗时期,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是古拉格(苏联劳改总局)的一个主要中心,这个时期作用最突出的劳改营是克拉斯拉格劳改营建于1938,该营由于关押犯人过多,在周边城镇也设置了两个分营,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部,叶尼塞拉格劳改营在二战的战火中仍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期间,许多工厂为避战火,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西部迁到此地,大大促进了当地工业发展。
战后,许多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的大工厂也被建立起来:炼铝厂、冶金厂、次要金属加工厂等等。
战争吓坏我们,巷战又吓坏了战争。
等到战争避无可避的时候,巷战就成了弱者对付强兵的最佳选择,但所有人都心如明镜:巷战真是绞肉机,是屠宰,胜方和败方,损失都是惊人的。
是啊!当一整座城市都在尖叫,你听过比这更毛骨悚然、更撕心裂肺的哭诉吗?
苏军第53集团军伊万-梅福季耶维奇-马纳加罗夫上将面对西面阿钦斯克,南面阿巴坎的陷落决定和城市共存亡。
但是没办法,中华军的空军已经找不到有价值的轰炸目标,攻击机已经找不到哪怕是一辆坦克或装甲车辆,也不会有人投降,于是巷战变得不可避免。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被当初的哥萨克人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这次克拉斯诺雅尔斯克成了中华军参战士兵最大的墓地
。
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全城已经成为一座坚固的防御堡垒:鱼鳞式纵深集团地堡群是钢筋水泥和土木钢板结构,环绕着市区四周的同时,还遍布市内四处。
而地堡的核心支撑点是各部队的驻地大楼,为了便于联络,各核心的支撑点之间以及各地堡群之间,或打通墙壁,或修交通盖沟,以便于输送兵员和弹药。
重要的核心阵地如军、师、团部大楼则筑地道和地下室、弹药库、指挥所以及发电照明设备,楼内则遍布火力点。
核心阵地前有卫星阵地,卫星阵地前有七道障碍,分别是:陷脚坑、绊脚架、铁丝网、鹿砦、土围、护墙、散兵地堡。
五个守备区依高低层次不同配轻重火炮和各种轻重机枪交叉火力网,全城基本上做到了每幢建筑都是火力点,形成了一个防御整体。
此外,还考虑到战斗中可能会被突破分割,各火力点前做到既要障碍重重,又要射界扫清。
各连队步步为营,层层设防,即便某处突破,各支撑点都可以各自为战,这套布防体系很大程度上正是借用了二战中点面结合的防御战术来对付进攻的敌人。
凶狠、果断、对地形了如指掌的苏联狙击手如星星般散布于整座城市的阴暗处,每个狙击手搭配一个机枪手和一个火箭筒手,这种三人小组杀伤力强、移动迅速、兼具远-中-近三种距离的火力搭配,简直就是城市街道战的黄金组合。
事实上,巷战可以说是一场狙击手的战争。
攻打城市外围的中华军步兵最后受到守军的顽强抵抗,由于中华军的大口径牵引火炮的封锁,市外不可能有增援。此时,城内的苏军对死亡的恐惧早被抛到九霄云外。
苏军士兵面对面地拿着机枪扫射,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刀断了就拉响手榴弹同归于尽,敌我距离不再是用米来丈量,而是用尸体。
可就在这不宽的战线上,双方士兵都杀得如痴如醉,他们在瓦砾间摔跤,拳打脚踢,手抓牙咬,犹如恶兽撕搏了四天四夜,直到阵地上只剩下污秽不堪的双眼血红的其状如鬼的中华军士兵为止
。
城市外所有砖砌的物体都成了苏联士兵的火力点,他们闯入民居,爬上屋顶,躲进水沟或墙后,整个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城市外围成了巨大的碉堡。
城市外围没有俘虏,远远望去只能看见新俄罗斯解放军押解着大批叫做劳改犯的人员向后方走去。
中华军先头部队一入城内就像掉进铁桶阵,枪林弹雨从四面八方倾盆而泻,每一步推进都变得异常艰难,中华军一次次的强攻总被密集的火力困压于城市街道的边缘。
虽然苏军占尽地利,但老化的武器并没有造成大规模杀伤,一个叫艾尔弗雷多-陈的加拿大籍华人清除小队成员,因身负重伤仍提着火箭筒轰掉苏军一个火力点,最后直至血尽人亡,此一壮举煽动起中华军所有巷战人员的士气。
在付出2242条人命的同时,中华军以杀死了11000多苏军士兵结束了战斗,尸体铺满了城内的每条街道。
战斗整整持续了三周,每一栋楼都被加固、改装为防守堡垒,每一扇窗户都被砖头堵上,只留下射击孔。
没有鲜花,在那个寒气入骨的冬季,雪花和血花纷纷竞相绽放,事后美国人慨叹说,他们打不起代价如此昂贵的战争——以一寸土地兑换一条人命。
这样在东西伯利亚方向阶段结束了,无论在地面还是在空中苏军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但中华军此时的处境也开始出现困难。
苏联空军宣称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战区共有六百二十八架中华军飞机被击落,这个战果显然有些过分夸大。
攻势逐渐缓慢了下来的同时,在西伯利亚的中华军继续加强了阿钦斯克和纳扎罗沃一带的防线。
约翰-赵上校的第二飞行集群的第二轰炸机大队全力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托木斯克至克麦罗沃的连线西南进行不间断的攻击。
苏联在飞机制造企业在努力,突然出现的大量苏军现代化战斗机使中华军有些吃惊,苏军因此变得更具攻击性,但这也给了中华军消灭苏军的大好机会,中华军空军迅速接受了挑战,于是更激烈的空战在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