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战役规划

  重新整编完毕的中华军前线部队开始进行西伯利亚方向的战役,这是规划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此次战役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作战安排
  1948年3月20日一5月20日,西伯利亚方面部队先进行马林斯克战役,并以此作为出发点。
  再进行别廖佐夫斯基战役,克麦罗沃战役,安热罗苏真斯克战役,托木斯克战役以完成对西伯利亚苏军重兵集团东面的合围。
  总计前线八个装甲旅,两个装甲旅的预备队。
  空军为第一飞行集群提供空中支援。
  中亚方面部队与西伯利亚方向部队协同作战,目的是切断苏联的欧洲方面的援军。
  3月23日,中华军攻占了马林斯克市。
  中华军第1,2,3装甲旅在钱文中将指挥下顺利发展进攻,于4月1日占领了克麦罗沃市
  。这样,苏军西伯利亚方向军向西伯利亚东面方向就被切断了。
  中华军第9,10,11装甲旅在张救国中将指挥下突破苏军的防御后,于3月28日占领了安热罗苏真斯克。
  中华军第12装甲旅于3月29日前在突击队的配合下于托木斯克地域合围了苏军3-4个多师,并于4月2日前全歼该敌。
  同时,中华军在克麦罗沃和托木斯克全力抢修机场。
  1948年3月20日,中亚方面部队第16,17,18,19装甲旅开始进攻厄斯克门和塞米伊,并与4月5日攻占两个城市。
  从卡拉干达出发的第20装甲旅直取巴浦洛达尔,并与4月10日和第16装甲旅部队胜利会合。
  苏军西伯利亚方面各兵团在新西伯利亚以东正面面对中华军的强大压力。
  中华军以平均每昼夜20—25公里的速度,在12天内推进了225—280公里,占领了大片领土并抢修了十处野战机场。
  从卡拉干达出发的第21,21,22装甲旅在中华军第二飞行集群支援下向阿斯塔纳发起猛烈进攻。
  苏军第57集团军,指挥官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沙罗欣上将和第65集团军,指挥官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上将的部队遭到惨败,其主力已被合围和粉碎。
  随着中华军进抵阿斯塔纳,科克舍套以东一线,苏军的战略正面出现了宽达600公里的巨大缺口。
  苏军统帅部虽从各个方向仓卒调来若干个师企图封闭这一缺口,但都未产生多大结果,中华军已有可能跟踪追击溃苏军残部。
  中华军第17,18,19,20,21,22装甲旅的强大兵力直取库斯塔奈,并与5月5日攻占科斯塔奈。
  同时,在突击队的配合下,于5月8日占领库尔干,5月10日攻占秋明。
  至此,苏联西伯利亚方面军被整体合围了
  。
  在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之后,中华军大本营下达了训令,按照这一训令,应歼灭车里雅宾斯克以东苏军被合围集团,继续实施坚决的进攻,务求全歼。
  第二阶段的作战安排
  1948年5月25日—8月29日,西伯利亚和中亚方面部队密切协同,胜利进行了5个进攻战役,即库尔干战役,秋明战役,库斯塔奈战役,彼得罗巴普而战役,伊西利库尔战役,古比雪夫战役。
  同时,要能牢牢掌握制空权,集中第一,二,三飞行集群的基本兵力支援各突击集团,破坏苏军有计划的兵力调动,消灭其西伯利亚方向的重兵集团。
  在战役开始前,赋予突击大队和狙击大队的任务是:扰乱苏军战役后方,阻止苏军向前线输送预备队,用无线电通报苏军的移动情况。
  在5月20—23日期间,他们使通往最重要地段的铁路陷于停顿,扰乱了其他铁路线的运行。
  仅在5月21日夜间,中华军突击队就炸毁了140公里长的铁轨。
  在战役过程中,他们破坏苏军交通线,消灭其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夺占居民地、水障碍渡口并扼守到装甲旅部队的到达。
  中华军在对退却苏军实施迅猛的正面追击和平行追击方面表现了高超的艺术,这种追击是高速度,大纵深的。
  由于广泛使用快速兵团和部队前出到退却苏军后方,使苏军统帅部无法面对快速变化的战场态势,打乱了苏军在预有准备的地区预先组织的防御。
  在战斗力方面,就坦克打坦克来说,中华军更占优势。
  在这一战开始时,中华军前线部队十二个装甲旅,共计有3600辆t-10主战坦克,还有四个预备装甲旅共1200辆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而苏军手里可以同这些新式中华军坦克匹敌的,只有230辆新式js-3坦克。
  此外,苏军在反坦克炮方面已经失去早先的数量优势
  。他的su-76,su-10,su-152反坦克炮的实力曾达到1546门,随后又补充了680门。
  但是,苏军的标准su-76,su-100反坦克炮,却不能穿透t-10坦克的装甲,也不能穿透中华军自行火炮m-10的前装甲,除非是在近射程内。
  但是更加糟糕的不利条件,是因为那些新式中华军坦克和自行火炮都备有高爆炸力的炮弹,能在远射程内击毁苏军的反坦克炮。
  在空军方面,中华军所占的优势也是空前的。
  中华军第一,二,三飞行集群当时有30个作战大队可随时调动,包括8个战斗机大队,8个重型轰炸机大队,6个攻击机大队,8个运输机大队。共有两千五百多架第一线飞机,其中两千架可以使用的作战飞机和强大的空运能力,而苏军在这一地区,现在大约总共只有650架可以使用的飞机能支援装甲部队作战。
  这种空中优势,无论在攻击苏军装甲部队的运动和直接供应其名下各装甲旅军需方面,还是保护中华军持续不断进攻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不过,中华军空军协同扼杀苏军部队的供应线和援军,这一的战略行动对这一战的胜负关系更为重大。
  战役期间,运送苏军装甲部队的损失将近三分之二,还有很多部队和物资被迫折回。
  合围完成后,中华军对苏军供应的干扰更加厉害,苏军送去的供应运到目的地的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大炮的弹药非常缺乏,简直没有什么可以回击中华军的炮轰,最重大的损失是油料供应不到位。
  因此,在这一战开始时,苏军装甲部队手头剩下的燃料只够拨发三次,而不是可拔发三十次——据苏联统帅部认为至少也要有这么多燃料储备才能坚持战斗。
  这种严重的不足情况在各方面都牵制了反击调动。因而机动部队只得逐一散开,无法在进攻点上迅速集中,他们的机动性,也随着争斗的延长而越来越差。
  给养的损失,也是部队中蔓延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战壕里,特别是苏军扼守的战壕里,卫生条件恶劣,疾病的传播更加厉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