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后勤之旧时代即将结束

  1812年的俄罗斯行政条例责成军需总监采用征发、购买以及签订合同诸方法来开发被占领国家的资源供军队之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动用自己的库存。
  但是,实际上俄国指挥官们却不太愿意用这种方法保障自己的部队,结果在1828-1829年战局(对土耳其)和1831年战局(在波兰)中吃了很多苦头。
  所以,1846年引进了流动仓库,以及野战面包房和屠宰场,然而,这些措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也未收到什么成效,致使数不清的人尸马骸遍布在通往保加利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道路上。
  俄国人是为地理环境所迫,不得不在贫困的和人烟稀少的地区进行战争,奥地利人则不同,1859年,他们是在意大利北部的富庶地区作战,当地的资源足可供养军队,因此,自然而然采用了就地征粮的方法。
  但是,部队的建制运输工具未能按时到达,而利用地方车辆组织运输纵队的做法又旷费时日,加之严禁部队自己筹粮,以至于造成饿饭。
  此外,在军需总监和各军之间协作不够,时有磨擦,因此,整个补给组织后来被描述为一场完全的失败
  。
  普鲁士的辎重机构在1814-1815年初建时是相当简陋的,包括:给养队,从理论上说能为军队载运4日给养、野战面包房、军马补充站和卫生大车。
  根据1813年的一道敕令,这些机构被组成若干辎重连,每军配备1个,辎重连由7个给养队,1个野战面包队和1个流动军马补充站组成。
  为对补给勤务进行管理,1816年成立了一个辎重军官组织,其人员来自骑兵。
  同年,各军奉命指定辎重指挥官,但辎重指挥官却隶属于辎重监督,因而独立于他们所应保障的兵团之外。
  除指定一批军官在战时掌管辎重外,并设有一个负责补给勤务的部门,只有一部分用于建立辎重部队的器材储存在兵站随时可用,打算到需要时再另外征集马匹和车辆补其不足。
  同样地,也没有建立一些资深军士基干队,以便对必要的人员进行训练。
  总之,整个组织机构必须在动员时从无到有地组建。
  在1848和1849年的战争期间,这些安排第一次受到考验,果然证明是非常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人员的质量和数量。
  辎重指挥官冯-弗留顿特尔少校年已69岁,他的主要同僚都是参加过1812和1813年战局的老兵,最年轻的也已55岁。
  找不到军官来领导野战医院和面包房,后来只好交给军士们掌管,其中有些人还是残废,甚至从来没有骑过马。
  装备,特别是服装,非常短缺,以至于有些人在兵站等了14天,最后才领到他们的军服,马匹饲养问题事先也未作安排。
  当军官们开始将他们不认识的士兵编入新建的部队时,发生了极大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辎重部队未能按时到达展开地域,使得那位带兵的威廉王子写到,补给和运输是整个普鲁士军队组织中最薄弱的环节。
  1853年,陆军大臣冯-波宁发起了一场彻底的改革。
  1月,规定了在平时就应培训辎重军官和军士
  。
  三个月后,由腓特烈-威廉本人签发了一分更详细的命令,规定每军选派一名参谋军官组建辎重人员基干队,这些人员每年应有14天参加补给演习。
  1856年,这些辎重人员基干队扩充为正规的辎重营,而且,这一次辎重营是直接隶属于相应的军司令部。
  辎重营设营部、5个给养队,总运载量为3000公担,约为8日消耗量、1个野战面包房、1个军马补充站、1个中心医院和4个野战医院。
  但是,当1859年军队实行动员,准备同法国作战时,发现这些措施有许多仅仅存在于纸上,解除动员后,又采取了按编制配齐所有各军辎重部队的措施。
  最后,1860年6月,又进行了另一次改组,辎重部队转为陆军的独立兵种,设立了辎重总监,辎重总监不隶属于总参谋部,而隶属于陆军部,负责辎重部队指挥官的训练和任命。
  整个普鲁士陆军现在分为9个军,每军配一个辎重营,该营在平时由292名军官、军士和士兵组成,辎重人员均登记为战斗兵员,穿着正规军服。
  这些安排从理论上说是完备的,但在1864年的丹麦战局中并未真正经受检验,因为当时普鲁士投入战场的兵力仅43500人,略少于两个完整的军、12000匹马和100门炮,只占其总兵力的一小部分。
  在集结阶段,全军一般都用屋主供养的办法解决给养问题,但在基尔附近建立了一些面粉和饲料仓库,那里是一个预备的大车集中地,共有1000辆大车。
  当时正值冬季,气候造成了一些麻烦,具体说来,即道路冰冻,行军困难,尽管由于有些人员缺乏训练,引起了一些问题,但因距离小,乡村富裕,整个补给工作是平稳正常的。
  总之,这次小规模战争的经验,并未在补给勤务方面引起任何重要的改变。
  1866年普奥战争的经验与此完全不同。虽然从理论上说辎重机构有能力保障部队的需要,但是,单就工作量而言,任务也是极为艰巨的:28万人集中于一个战场,依靠后方补给,这样大规模的行动,除拿破仑的那次倒霉的俄罗斯冒险外,远远超过以往的一切军事行动。
  这一次同1864年一样,部队的给养保障在集结阶段是以屋主供养为主,而以自由采购为辅,但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当部队向奥地利进军时,应从后方实施补给
  。
  特别是第一集团军为此作了全面安排,好象其预定战场萨克森是个沙漠似的,结果这些计划完全落空,大约在6月29日以前,辎重单位一般还能跟上部队,以后就一直掉在后面,无法赶上部队,直到打赢了科尼格拉兹会战之后,情况才有所改变。
  当辎重单位陷在严重的交通拥挤之中,在道路上争夺优先通过权的时候,部队的给养是用屋主供养和就地征粮的办法解决,有时甚至完全断炊,毛奇本人在7月8日写给军队指挥官们的信中指出,失败是由以下几种弊病造成的:
  1,补给车队被步兵、骑兵和炮兵的行军纵队挤出了道路,有时甚至一连几天不能移动,因而脱离了由其负责保障的部队。
  2,本应负责维护行军纪律的野战宪兵,常被调去担任其他工作;而野战宪兵指挥官们则利用这一事实作为他们不干本职工作的借口。
  3,原定以编外车辆扩充补给车队,而这种车辆有很多不宜军用。
  4,由于缺乏指挥,在隘路和其他狭窄地点常常拥挤不堪,车队和单车自行其是,时常停在路上,因而造成堵塞。
  科尼格拉兹会战后,军队仍然主要依靠就地征粮维持生活,这使毛奇不得不暂停执行惯常的规则,而允许军、师,甚至营,不通过军需勤务部门,自行筹措补给品,以便节省时间。
  但是,波希米亚的物产并不丰盛,所到的村庄常常是敌军放弃的,所有的运输工具均被奥地利人在撤退时带走,真正丰富的只有一种物品,即肉类,而面包非常短缺,有时一连几个星期得不到供应,这有时影响到部队的行动。
  例如,第2近卫步兵师曾于7月19日被迫停止前进,至少有一位专家认为,如果战局的时间拖长,补给品的短缺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尽管后来时间并未拖长,但由于数周行军的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仍然造成了霍乱症的猛烈爆发。
  幸好,在科尼格拉兹会战后只过了20天,这场七周战争就结束了,这时,后勤机构的缺点甚至还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