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后勤之如何保障
战局开始时,由于铁路网分布状况的限制,普军被迫在宽大正面上展开,没有任何十分明确的重点,至此才形成两大集团。
其一由第1和第2集团军组成,这时正围攻梅斯,尽管由于毛奇有先见之明,使这两个集团军的铁路终点站得以在9月23日推进到雷米利,但保持这一支固定兵力的物资补给仍极为困难。
在北面,第3集团军和默兹集团军,尽管其铁路仅通到南锡,已同补给基地完全失去联系,但仍准备扩张其在色当的战果,以便进军巴黎。
德军这两大集团被阿尔贡山地阻断,彼此很难联络,相互支援更是困难。
在这样的条件下,毛奇仍命令其部队继续深入敌境数百英里,这一事实说明,直到此时德军对后方正规补给的依赖性依然是非常小的。
当威廉国王的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时,其后方铁路运输的混乱状态很快就达到极严重的程度。
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包括:
1,后方补给部门不顾卸载站的接收能力,继续前送大量补给品
。
2, 缺乏迅速卸车所需的劳力。
3,军队的马车运输队无力将堆积在车站的物资运走。
4,本地指挥官强征铁路车厢作为方便的临时库房等。
结果,一些铁路被堵塞数百英里,停滞的列车向后一直延伸到法兰克福和科隆。
为了摆脱这种混乱局面,只得从车上卸下所有的货物,而不问是否有存放的设施。当然,这意味着要糟蹋很多物资。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到9月5日,在5条线路上还停有2322个满载车厢,载有补给品16830吨,而这仅只是发往第2集团军这一个军团的。
造成运输混乱局面还因为铁路车辆的严重短缺,这使毛奇于9月11日写信给各集团军司令官,要求他们派出骑兵部队寻找法国的车厢和机车。
还在战局开始后不久,就有游击队袭击列车,截断铁路,造成运输困谁,毛奇曾于10月12日写到,在那些铁路遭到破坏的地方,修理工作可能要花几个月的时间。
这样,尽管运输量并不很大——在战争的最初几个月,全军平均每天只有6列补给列车开往法国,但仍然形成交通拥挤,以至在10月1日至26日期间从维森堡发往南锡的202列火车中,仅173列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后方铁路上的混乱状态,并未能阻止普军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入法国内地。
9月6日,向巴黎的进军开始了。
同月末,对巴黎的合围圈接近完成。
在南面,梅斯拖住了德军,直到10月24日巴赞投降,才使第1集团军能够西进,以参加对巴黎的合围,而第2集团军则奉命继续向南进入卢瓦尔河流域,铁路终点站自从8月底推进到南锡附近后,在整个这一时期一直停留在该地。
最后,直到1870年12月,当毛奇的军队已经南至迪戎,西南到奥尔良,西抵英吉利海峡时,其后方铁路的情况才开始好转
当时,有3条铁路从德国越过边界进入法国,但其中从米卢兹经维祖尔和肖蒙至巴黎的一条始终为法国的贝尔福要塞所阻,直至战争结束。
另一条铁路经梅斯、梅济埃尔和兰斯至巴黎,但这条铁路被3个要塞阻断,直到1871年1月2日梅济埃尔陷落后德军才开始利用。
这样,德军的全部铁路运输就只限于使用莫泽尔河流域(弗罗阿德)和马恩河流域(布莱斯默)之间的一条铁路,就连这条铁路也是到9月25日土尔陷落之后才通车的,这时,德军已经抵达巴黎。
以后,由于马恩河流域的铁路桥梁和隧道遭到破坏,使铁路终点站的推进又推迟了两个月,卢瓦尔河流域第2集团军交通线的情况更加困难,因为铁路在塞纳河和荣纳河流域遭到破坏,向西无法通行,所以铁路终点站在12月9日之前一直停留在肖蒙。
这以后,终点站推进到特鲁瓦,但此时第2集团军又已继续前进,到达科多尔了。这一条特殊的铁路也经常遭到游击队的袭击,以至于到11月底不得不派出一个整军负责这条铁路的警戒。
战争结束时,德国人经管着2200英里法国铁路,但铁路运输仍然混乱,有时甚至危险,曾发生列车互撞,出轨以及坠入默兹河等事故。
有时这是破坏所致,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修理不善和草率,德国人员缺乏经验以及纪律松弛,然而,德军却把每一次事故都归咎于破坏者采取的行动,这就导致毛奇发出那道恶名昭著的命令:行车时机车上必须带有法国人质。
德军围攻和炮轰巴黎,要在较小的地区内集中非常大量的兵力,其炮弹消耗量也很大,如果没有铁路,无疑是完全办不到的。
另外,认为德军在战局开始时利用铁路实施军队展开是军事艺术上的一个杰作,这种观点也有充足的理由,尽管我们已经看到,取得这一胜利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即还在对法战争正式开始前铁路机构就陷入了混乱。
然而,在战争的这两个阶段之间,看来铁路并未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则因为线路本身的困难,再则因为不能使铁路终点站同前进的部队保持合理的距离
。
但是,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切对作战进程并没有多大影响,也没有引起毛奇多大的焦虑,要理解这一点,必须看一看德军在1870-1871年是如何进行给养保障的。
自从普法战争以后,历史学家们一直把补给组织视为普鲁士人的最大成就之一,这个看法是毛奇本人促成的,因为他曾说过,在整个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的给养保障能象德军这样好。
德国部队在对法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没有发生严重的补给困难,这是确实的,但是,要说这是由于补给组织有什么辉煌业绩,那就不符合事实了。
由于对这一点认识不清,不仅使关于这次战争本身的历史记载受到曲解,而且也使大多数人要把这次战争作为军事艺术发展的一个阶段的意图遭到了歪曲。
1870年战局中暴露出来的补给机构的缺点,一般都认为不是由于缺乏组织或预见才产生的,普鲁士军队的辎重勤务原本非常简陋,但到普法战争时已发展为一整套规模庞大的机构。
每个军由一个辎重营保障,该营有40名军官、48名医生、1540名士兵、3074匹马和670辆大车,其各个部分的行军序列并非固定不变的,但一般紧随作战部队之后的是营的备用马匹、驮载马匹、医药大车和流动小卖部,这些部分即便在作战的日子里也应不脱离本营,并被称为战斗辎重。
随后是所谓小辎重,包括师参谋人员大车、步兵弹药大车、野战锻工房、其余的小卖部大车、各部队给养车队,加上一个后备给养车队和每师一个野战医院。
最后是重辎重,包括弹药车队、军官行李、野战面包房、不属各师的野战医院、其余的给养车队、浮桥车队、第二梯队弹药车队和军马补充站。
当部队的车辆有一半已将物资发空时,即须进行补充,为此,它们应留在后面,等候辎重车队赶上来,或开往后方进行补充,但须在夜间赶路,以免妨碍其他开往前方的部队行军。
为在紧急情况下支援各军,每一个集团军还可得到一个有数千辆征用大车的预备车库,在纸面上,这些安排确能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实际上,从战局一开始就未能起到作用,而这主要要怪毛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