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安南政策之没有速胜的理
希特勒认为埃及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因而支持早日发起进攻,这样,就定出了一个折衷的解决办法,隆美尔应于5月底进攻和夺取托布鲁克,但他不得越过埃及边界,并奉命于6月20日结束作战行动,以保证德国空军转移,去夺取马耳他
。
关于这一决定的功过,近三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从纯作战的观点来看,它可能是正确的,只要使昔兰尼加的机场不为英国人所用,马耳他就孤立了。
但另一方面,后勤问题却复杂得多,我们知道,隆美尔的物资补给充分与否,主要不取决于马耳他,而取决于利比亚港口的卸载能力和非洲大陆上的前送距离。
前一个问题或许是可以解决的,后一个问题则必将一直存在下去,因为没有足够的汽车来满足德意志非洲军团的需要。
所以,向苏卢姆进军不可能取得任何战略性的胜利,只能给隆美尔的已经拉得很长的交通线再增加150英里,而且,当时意大利人正以缺乏燃油为借口,越来越多地不把运给隆美尔的油料送到班加西,而是改送到的黎波里。
由于托布鲁克的卸载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即便夺取了马耳他,也解决不了隆美尔的补给问题,这一点在头年六月就已经看得清楚了,当时补给品基本上可以不受损失地送过地中海,但陆上交通线太长,仍使坦克集团军遇到没完没了的困难。
所以,轴心国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有两个:一是怎样保障从意大利出发的运输船队的安全,二是怎样获得一个离前线距离适中的合宜港口。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全是夺取胜利所必不可少的,只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都无济于事,根据这些事实,轴心国有两种办法可供选择。
一是采纳意大利人的建议,也就是要隆美尔停在现在的位置上不动,意大利人则按他们自己选定的时间夺取马耳他,只要能找到油料供意大利海军使用,又能适当扩大班加西港,就可保障隆美尔长期坚持,并为尔后向埃及发起大规模进攻作好准备。
另一个办法就是调集足够的增援部队——2至4个德国装甲师,这是隆美尔自己的估计,但是,即便作到这一点,也还是没有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希望,而只能在一个长时期内消除来自南方的威胁 ,积累充足的储备品,使隆美尔能一举攻克亚历山大。
正如哈尔德早在1940年所指出的,这将一劳永逸地解决港口能力问题,同时使马耳他变成战略上的死地,从而有可能断其粮道,使之屈服。
但是,无论马耳他是否在轴心国手中,向亚历山大进军都不见得是切实可行的,即便希特勒握有多余的部队,如将它们调到非洲,会使坦克集团军的物资需要量增大到超出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加在一起的通过能力,这反过来又会使为进攻而积累储备品的工作没有完成的希望
。
至于在非洲大陆上前送储备品所需的汽车数量,则远非德军非常有限的实际能力所能提供,也许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使坦克集团军摆脱其拉后腿的意大利盟友,这是托玛在1940年10月就曾提出的要求,但是,如果这样作,战争将是另一种情形,此处姑置不论。
实际上,只要夺取了马耳他,而隆美尔又能同其基地保持适中的距离,他就可以无限期地坚持下去,他最初受领的任务不过就是如此,正如卡巴耶罗和林特仑反复地指出的,任何进一步的企图必将因后勤的严酷现实而成为画饼。
然而,隆美尔在这种情况下实际采取的作法却是坏得不能再坏了。
5月26日,他发起进攻。
6月22日,他攻下托布鲁克,发现这个港口完好无损,但轴心国无法利用这一战果。虽然6月同5月相比,船舶的损失基本上没有增加,但因海军缺油,致使往返于非洲航线上的船舶吨位下降了三分之二,而卸载的补给品从15万吨减少到灾难性的3万2千吨。
不仅如此,由于油料短缺,连这样少的补给品还不得不在的黎波里,而不是在班加西卸载,这使隆美尔陷入了绝境,既然不能在原地停留,他就必须或者退却,或者飞奔向前,以便有可能靠取之于敌维持补给,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在德军南线总司令的支持下提出反对,但毫无用处。
隆美尔宣称,在托布鲁克缴获的补给品,足可保障他打到尼罗河,因而决心继续前进,对马耳他行动从未特别热心过的希特勒,表示支持隆美尔。
于是,轴心国的希望都寄托在攻陷托布鲁克后缴获的2000辆汽车、5000吨补给品,首先是1400吨油料上,这当然是不够的,坦克集团军在推进了又一个400英里之后,终因困难的补给形势,以及部队的疲劳和敌人的顽强抵抗,而于7月4日停顿下来。
正如隆美尔后来所承认的,他幸亏停在此处,否则就可能带着两个营和30辆坦克到达亚历山大,而其交通线将更加延长
。
虽然隆美尔停在阿拉曼,但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仍想休整几天后重新发起进攻,但他的漫长交通线的影响,这时终于充分表现出来。
在每月所需的10万吨物资中,托布鲁克只能卸载2万吨,而托布鲁克离前线也有数百英里之远,载重汽车仍象往常一样短缺,曾经试图利用起自苏卢姆的英国铁路,结果每天只能运输300吨物资,而不是预计的1500吨。
更糟的是,苏卢姆港以及通向该港的海上航线都无可救药地暴露在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国空军袭击火力之下,补给船如直接驶往托布鲁克,或更小也更易受到损害的巴迪亚港和马特鲁港,也都是困难的,而在分别离前线800和1300英里的班加西和的黎波里进行卸载,又要造成不堪忍受的浪费和迟误,面对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意军最高统帅部犹豫不决。
7月,意大利人不顾坦克集团军的强烈抗议,决定在班加西和的黎波里卸载,结果。虽然在航运中船舶仅损失5%,有91000吨物资送过了地中海,但将补给品送到前线却要花费几个星期。
隆美尔自己对这一困境也看得十分清楚,但他不同意意大利的作法,坚持要求将船舶直接驶往托布鲁克,结果,8月份的船舶损失增加了3倍,而送过地中海的补给品则减少到51000吨。
这些事实的教训是很清楚的,无论马耳他是否在轴心国手中,开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船只通常都能通过,而继续向东行驶,只能使托布鲁克变为意大利海军的墓地而已。
所以,8月中旬意大利决定不顾隆美尔的反对,仍将补给品集中送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这就使坦克集团军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留在原地不动等于自杀。
隆美尔宣称8月份需要3万吨油料,实际仅有8000吨。虽然如此,但仍决定孤注一掷,作一次进军尼罗河的最后尝试。
凯塞林支持隆美尔,答应向托布鲁克派出更多的油船,当油船被击沉时,他又说要每天空运500吨油料,凯塞林的飞机未能到达,隆美尔消耗了1万吨宝贵的油料,在阿拉姆-哈尔法激战四天后,又退回到了出发地。
经过了尝试和失败,隆美尔终于认识到,这场赌博输了,他甚至开始考虑撤出非洲,但此时希特勒进行了干预,禁止隆美尔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