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交战武器二
苏军在坦克歼击车和突击炮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1943年12月28日,苏联坦克工业部要求设计一种基于t-34坦克装备100mm火炮的新型坦克歼击车,根据这道命令,将改变焊接和装配结构,并使用扭杆悬挂装置,由于扩大了内舱导致全重增加了3.5吨。
新型炮是基于海军的100mmb-34型炮,之后,又经过政府检验,从1944年3月9日至27日,进行了1040次射击试验以及864公里的行程测试,新车被定型为su-100并被指定大量生产。
su-100的车体取自su-85,它的前装甲从45mm增加到75mm,因为这个原因,它的第一对诱导轮超载,所以弹簧的直径增加到了30-34mm,尽管如此,诱导轮依然超载。
新的车长指挥塔安装在车顶,还装有观测仪,另外还安装了一对通风器便于排出车内浑浊气体。
总的来说,72%的部件是和t-34通用的,4%的部件是取自su-122,7.5%的部件和su-85通用,只有16.5%的部件是新的。
100mm长身管炮使用18枚穿甲弹,15枚破甲/高爆弹,射击初速为895m/s,直到44年12月,su-100取代了su-85m进入批量生产。
由于su-100强大的火力以及良好的机动性,这种坦克歼击车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击穿中华军坦克的前装甲,它的穿甲弹可以在2000m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25mm的装甲,1000m的距离上它几乎可以将所有型号的中华军坦克和装甲车辆摧毁,这种火炮的射速为每分钟5-6发。
su-100具有一个经典的设计,前部有一个安装有火炮的战斗隔室,引擎和传动系统则在后部有一个专门的隔室,传动室内有两个油箱和一对空气过滤器,它的行程达到了310公里。
车辆控制,火力,弹药,无线电,以及前部油箱都被安置在战斗室内,su-100的驾驶装置完全是取自t-34。
1943年末,苏联242项目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了,经过测试开始生产装备部队,定名为isu-122。
1943年底,首批isu-152以及isu-122突击炮连同is-1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
su-152,su-122,su-122s这3种重型突击炮都是基于is-2重型坦克的底盘,它们的很多结构和部件也都和is-2坦克一致,只是它们的燃料箱有所区别,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所有装备su系列突击炮的团都是精锐的近卫部队,此时的苏联一共组建了56个重型自行炮兵团,每团配备有21辆su-152/su-122,苏军将这些重型突击炮执行一致的战术任务,su-122成为战争中最有影响力的远程坦克歼击车,不过su-152却在这方面表现平平,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装备穿甲弹以及过低的射击初速。
不过,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高爆弹效能,su-152/su-122/su-122s都成为巷战中的极具威胁的战斗车辆。
su系列突击炮还经常被作为炮兵火力来使用,因为它们既能直瞄射击也能间接瞄准射击。
从步兵的轻武器来看,苏军使用的sks半自动步枪具有结构简单,刚度好等优点,是一支性能良好的武器,该枪自动方式为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全枪长1022mm,全枪质量,枪管长521mm,4条右旋膛线,供弹具10发弹仓,弹头初速735m/s,战斗射速35-40发/min,有效射程400m,表尺射程1000m.
中华军使用的突击步枪重量减轻,主要是大量采用冲压件,并把铆接改为焊接,如枪管节套和尾座是点焊在1mm厚的u形机匣上,机框-枪机导轨也是冲压件并点焊在机匣内壁上。
弹匣改用轻合金,与原来的钢弹匣可以通用,后期还研制了一种玻璃纤维塑料压模成型的弹匣,也可以完全通用,枪托、护木和握把采用树脂合成材料。
枪机和枪机框表面经磷化处理,活塞筒前端有4个半圆形缺口,恰好与导气箍类似的缺口配合,机匣两侧各有一个很小的弹匣定位槽,机匣盖上有加强筋。
击锤装有一个由5个零件组成的击锤延迟体,位于扳机附近。
表尺射程分划为200-1000m,一个分划为200m,护木上有手指槽,便于射手在连发射击时控制武器。
交战双方的主战枪械都是制式武器,但在单兵火力方面,中华军军也许更占优势,除此以外,双方都使用了冲锋枪。
中华军的冲锋枪采用开放式枪机、后座作用设计,是第一种采用包络式枪机的冲锋枪,这种设计把弹匣位置改为在握把内,部份枪管会被机匣覆盖,令总长度大幅下降,重量分布更加平衡。
机匣采用低成本的金属冲压方式生产,以减小生产成本及所需的金属原料,亦缩短了生产所需的时间,而且更容易进行维护及维修,但对沙尘的相容性较低,当击锤释放时,退壳口会同时关上以防止沙尘进入机匣造成故障。
此型冲锋枪采用握把式保险,保险位于握把背部,必需保持按压才可发射,减低了走火机会,握把内藏弹匣的设计令射手在黑暗环境时仍可快速更换弹匣。
不过,握把内藏弹匣的设计令枪械高度影响了伏姿射击时所需的空间,在沙漠或风沙较大的地区作战时须经常分解清理以避免射击时出现如卡弹等的情况发生,这种缺点在所有开放式枪机的枪械亦有存在。
冲锋枪最常见的口径为9x19mm,9mm口径常见的弹匣容量为20、25、32、40及50发,甚至100发弹鼓。
实践证明,苏军的ppsh-41是一支出色的冲锋枪,它成为苏联主要的制式武器,这些武器共生产超过600万支,苏联常常整团甚至整师装备此枪,使他们在近距离上取得无法比拟的火力优势。
它坚实可靠,射速900发/分,使用71发弹鼓,配用x25托卡列夫枪弹。
苏联人也许更喜欢中华军的轻武器,尤其是冲锋枪,中华军的冲锋枪射速高,但射程近,由于这种枪重量轻、稳定性强,同时易于操作,需求量极大。
这种冲锋枪的众多优点也使其受到了苏军的青睐,他们充分利用从苏军手中缴获的这种冲锋枪,一些苏军也在战斗中使用了该型枪。
最后一种值得提及的武器是双方使用的重机枪。
苏联红军最有威力的武器是什么?坦克!而苏联坦克从二战结束发展到战后,几乎所有器官都新陈代谢了一遍,可有一样却始终没有动静——nsv型机枪。
作战无小事,苏联红军给它的绰号是岩石,该枪可用作对地作战的支援武器,对付2000米距离内的火力点、坦克及各种运输车辆,也可用作对空作战的高射武器,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偏转式闭锁机构,整个自动机相联在一起,可以整体取出,便于战场擦拭。
该枪枪管更换非常迅速,每射击1000发后需更换枪管。
全枪长1560毫米,全枪重25公斤,枪管重9公斤,机枪配不同枪架可作为不同机枪使用。
nsv机枪装在步兵用6t7式枪架上,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称为nsvs机枪。
装在高射枪架上称为nsv型高射机枪,可360度旋转。
装在坦克装甲车上称为坦克并列机枪。该枪对地面目标射击使用普通机械瞄准具,对空中目标射击时使用准直光学瞄准镜。
该枪发射苏联特别研制的12.7x108mm口径大威力重弹,包括有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穿甲燃烧曳光弹以及瞬爆弹,枪口初速845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表尺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1500-2000米,理论射速700-800发/分,战斗射速80-100发/分,它对付1500米内的轻装甲目标及火力点绰绰有余,采用弹链供弹,弹链箱可装50发枪弹。
苏军基层官兵感觉nsv系列重机枪射击时非常稳定,弹着散布面保持最佳范围内,属于良好的面杀伤武器。
大口径重机枪在诞生时的初衷是为了对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装甲坦克的,但很快就被发现也可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的航空器,所以这一类口径的重机枪也经常用作高射机枪。
随着飞机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防护性能也越来越高,大口径重机枪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平射,如远距离火力压制、步兵集群目标、摧毁军事器材、对付轻型防护的车辆或掩体等等。
大口径重机枪的优势在于射程远、威力大,其射手可以在其他步兵轻武器的射程以外射击,但作为步兵武器,其最大的缺点是重量和尺寸都偏大,往往要几个占编制的人来服侍,因此大口径重机枪在地面使用时,要么装在车辆上,要么架在三脚架上在固定的阵地上使用,如果徒步步兵要扛着它转移是一件苦差事。
中华军一直比较重视大口径重机枪轻量化的研究,在战争期间步兵分队就经常把大口径重机枪扛到前线,用于支援进攻或阵地防御。
中华军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重机枪枪身重21公斤,连三脚架全重56公斤,减重辐度很大,该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简化机构、进一步减重而成的,其枪身重减轻至18.6公斤,
虽然经验表明,中口径通用机枪在轻步兵分队中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然而,扛着更轻的重机枪参与战斗的话士兵是不会反对的,这样轻的重机枪装备部队,能提高部队的机动性,在相同的运载能力下,还能提高弹药携带量。
因此,在分析中乌盟军和苏军双方的单兵武器时,我们可以发现,双方的装备都很精良,可谓势均力敌,苏军也许在单兵自动武器的数量上占有优势,但这一优势很容易导致过高的估计。
对于苏军而言,在大规模反击战的第一天,达成战役突然性是一种更为重要的优势,1953年12月16日黎明,当苏军炮兵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向中乌盟军发起攻击时,他们确实达到了突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