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不同的理念
坦克歼击车或者叫突击炮与坦克本身在基本概念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专门的坦克歼击车只可用来对付敌军坦克,而坦克除了支援步兵之外,还用于对付战斗中遇到的任何敌军坦克,专门的反坦克车辆理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军的作战思想,他们认为,装备高速火炮并拥有良好机动性能的坦克歼击车是对付规模庞大、快速前进的敌军装甲编队的最好武器,二战的经验表明,常规坦克和专门坦克在执行反坦克任务时有着同样的效率。
第二种观点是建立在应用基础之上的,因为安装大型武器系统往往受到炮塔性能的限制,因此,仅仅通过装备武器系统难以使坦克获得威力更大的主战武器,如果炮塔性能无法承受更重的武器,就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在战争期间,要想设计出一款全新的坦克是不现实的,只能对现有的坦克底盘进行改装,使其能够安置大口径火炮,随着战争的继续,对于苏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观念。
于是,最初的应急设计方案被专门的反坦克车所替代,这要比在同一个底盘上建造一辆炮塔坦克更加快捷,从而能够将更多的坦克力量投入战场,于是,苏联产生了su-100,su-122,su-152突击炮。
中华军在坦克歼击车或者突击炮上并没有采用类似的设计理念,他们很快发现,用坦克对付坦克将会产生更高的效率,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坦克是当作专门反坦克武器使用的,坦克在战斗中依然充当着常规的角色。
说到底,中华军是想成为一支飞翔的军队,这是所有高级指挥官深入骨髓的理念。
苏军又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虽然中华军第204机步营的主力已经撤退,苏军还是遭到了一股守军的顽强抵抗,这股部队没有接到罗格选中校的命令,依然坚守在那座大楼附近的阵地上。
由于进攻突然受阻,奥斯特霍尔德中校被迫前往阵地前沿探究原委,他发现问题还是由于缺少突击炮的支援。
后来,一辆苏军突击炮开始向中华军阵地进发,遭到了火箭筒的猛烈反击,车长负伤后躺在路边的壕沟里包扎伤口,很显然突击炮已经不能为进攻继续提供支援。
奥斯特霍尔德中校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然想起曾经缴获过一些守的军地雷,立即命人把这些地雷连同苏军的定时导火索带过来,他计划把定时导火索连接到地雷上,把它们当作高效的大型手榴弹使用,扔进这座大楼里面。
士兵们跑去拿来了所需的东西。在对地雷进行改装的同时,奥斯特霍尔德中校精心挑选了两名军士,跟自己一道袭击海关大楼。
他们拿起地雷,冲到马路对面。当奥斯特霍尔德中校准备把地雷扔进大楼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东西,改变了主意。他发现他的部队已经控制了十字路口,他突然意识到,既然已经实现了既定的作战目标,就没有必要将这些中华军赶尽杀绝,于是把地雷放了下来,开始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向里面的人喊话。
从大楼地下室里传来的几声咒骂表明,里面的中华军能够听见他的喊话,于是,他继续喊道:“我们已经控制了整个地区,你们已经走投无路了,即使投降也是虽败犹荣。如果你们不接受条件,我将把地雷扔进大楼,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不愿意这么做,但是,你们愿意投降吗?”
地下室里的中华军意识到奥斯特霍尔德中校的话颇有道理。他们扔出了白旗,随后一人走了出来,面见苏军指挥官,奥斯特霍尔德中校跟随他进入地下室,接收其他投降人员。
他刚走进地下室后,发生了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当奥斯特霍尔德中校正在喊话要求他们投降的时候,几个中华军正准备扔手榴弹,但他们并没有扔出去。
接下来,这些已经成为战俘的中华军认为已经不再需要手榴弹了,但是那些手雷弹的保险销早已经被拔了出来,奥斯特霍尔德中校猛然意识到,这些人手里的手榴弹随时有可能爆炸。
其中一名中华军的军官建议把手榴弹扔出窗外,但奥斯特霍尔德中校冷静地指出,这样做只会使外面的苏军认为自己的指挥官遭到了埋伏,促使他们发起进攻。
惟一可行的办法是:奥斯特霍尔德中校打开手电筒,在地下室微弱的灯光下,一群中华军俘虏和一名苏军中校在地板上爬来爬去,寻找手榴弹的保险销,在确保手榴弹安全之后,奥斯特霍尔德中校带领这几个中华军战俘走出阵地,随后将他们交给自己的手下。
他冲着两三个想从被俘中华军手里索要香烟的苏军士兵骂了起来,他清楚地告诫下属,严禁掠夺俘虏的私人物品,否则将遭到严厉的惩罚。
中华军俘虏被带走后,奥斯特霍尔德中校朝着车站四周望去,开始回味这一场恶仗。
现在已经是12月17日下午3时,苏联第6装甲集团军仍然未能按计划抵达,他们当时并不知道,第6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在路上与守军展开的那些战斗已经注定占领默河渡口的计划已经无法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