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快速反应
在北部,中华军第29装甲旅严防死守,击退了苏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乌拉尔联邦指挥官杰罗将军请求取消第102师在瓦勒希德方向的进攻,允许其退回埃尔森博恩大桥,但遭到联合指挥部的拒绝。
即便如此,第2102师仍然将预备队一个团调往罗赫拉特和克林凯特两个村庄,前进中的苏军在此遭到顽强抵抗,直到12月18日,仍未拿下这两个村庄。
当天早上,苏军第15坦克军军长普赖斯基将军命令部队发起进攻,残酷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苏军取得了一点进展,但中乌盟军防线非常坚固,最终又将苏军打退。
第二天,苏军增加了一个师的兵力,再次对中乌盟军阵地发起进攻,结果在进攻途中就被击退,第三次进攻也无果而终。
苏军第12坦克军在行进途中遇到了中乌盟军的袭击,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比计划晚到了72小时,因此只能绕过克林凯特和罗赫拉特,紧随佩派中校的部队向前开进。
为了寻求较好的防御地点,中华军第29装甲旅、乌拉尔联邦第第102和第101师主动撤离村庄,前往埃尔森博恩大桥,扼守战线突出部的北翼,他们不是被迫,而是主动撤离的。
当苏军继续前进时,中乌盟军最高司令部开始对进攻规模进行评估,并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反击,由于斯塔沃格境内一些城镇面临非常明显的威胁,王胜强上将为盛建文上将的南路军增援了2个装甲旅。
第8,9装甲旅的许多高级指挥官当时均不在位,这是由于中乌盟军确信那里的威胁非常小,在此情况下,盛建文上将命令第8装甲旅前往韦尔博蒙,加入雷鸣将军,而第19装甲旅将前往巴斯托尼假如张勇上将指挥的部队。
由于第9装甲旅旅长马韦泰少将将当时正在兰州公干,张勇上将决定由装甲旅副参谋长安东利少将将担任第9装甲旅前线指挥官,他接受了扼守巴斯托尼的命令,并决心在此次任务中为自己在中华军军事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此外,在巴斯托尼的部队还可以得到一个新型牵引炮兵营的保护,这支部队最近刚刚抵达巴斯托尼以东10公里,配备口径155mm的牵引火炮,作为105mm牵引火炮的改进型,它可以摧毁任何可能遇到的苏军坦克集群。
当第8和第9装甲旅前往新阵地时,盛建文上将将第29装甲旅从位于迪伦的阵地撤了下来,命令雷鸣将军用2个装甲旅和乌拉尔联邦2个步兵师从战线北部向苏军发动一次反攻。
在北路军,孙志武上将命令张救国将军把部队开进到默河渡口附近,进攻任何企图渡河的苏军,同时命令齐文强上将的3个装甲旅守卫乌拉尔河附近的所有渡口。
12月19日,王胜强上将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召开了一场形势分析会,中乌盟军如此快速的反击是苏军统帅部始料未及的,王胜强上将非常乐观,他告诉属下,他不希望在会场上看到一张张拉长了的脸,他认为,苏军的进攻暂时受挫,这为中乌盟军提供了一次打败、甚至彻底消灭苏军伏尔加河以东重兵集团的最佳机会。
王胜强上将在会上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一、中尉盟军在乌拉尔河后方决不能后退。
二、盛建文将军负责率部进攻苏军南翼,孙志武上将的部队随时准备袭击苏军北翼。
三、张勇上将将率先发起进攻,然后前往巴斯托尼与守备部队会合。
然后,王胜强上将转头问张勇上将什么时候可以发起进攻,张勇上将立即回答说3天之内,然后又补充说只需要3个装甲旅的兵力就可以完成任务。
王胜强上将提醒张勇上将不要过于轻率,但他发现张勇上将的表情非常认真。
接着,张勇上将解释道,他在战役开始前就已经起草了相关的3项计划,只要向他的司令部打一个电话,就可命令他们选择其一,并立即开始向巴斯托尼开进。
经过几天的激战之后,一支中乌盟军增援部队从巴斯托尼镇南部出发向北挺进,于1953年12月26日下午与第9装甲旅会合,确保了巴斯托尼镇不至于被苏军攻陷,从而保住了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会议结束后,王胜强上将返回了驻阿拉木图的司令部,此时,他又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的参谋们一致认为,由于苏军的渗透,盛建文上将的司令部距离张勇上将的部队太远,无法有效地指挥这些部队,他们建议,惟一的办法只能将北部的部队指挥权暂时转交给孙志武上将,而由盛建文上将指挥部队从南部进攻苏军。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决定,因为这可能是对盛建文上将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的能力的考验,但是,这也存在着孙志武上将利用这次行动谋求战场地面战争全面指挥权的危险,尽管如此,因为总参谋长兰黎明看到了这一建议的重大价值,随即通过王胜强上将批准了有关建议。
第二天早上,该项命令发出之后,出现了预料之中的结果。盛建文上将非常生气,而孙志武上将却由于获得了更大的指挥权而狂喜。
然后,一向不够沉稳老练的盛建文上将立即前往中乌盟军总司令部,澄清对他这个高级指挥官的种种怀疑和猜测,但是有些怀疑还是非常客观公正的,正如之后他不冷静的冲动导致的强迫退役。
一名乌拉尔联邦在总部的高级参谋后来评价,盛建文将军当时的表现简直就像一个前往教堂净化教徒心灵的救世主,但是,无论是盛建文上将还是孙志武上将,他们在处理个人感受时,都在政治上缺乏专业水平。
后来,盛建文上将被迫做出让步,孙志武上将也缓和了自己的态度,当时,他认为南路军应当撤出维特,但南路军不同意这个观点,坚持在此抵御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