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决战来临

  秋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随着铁路线的陆续进入运营,山东的经济出现了一次快速的飞跃。
  火车解决了运输而导致的成本高居不下的问题,这又引发了一些原本不具备外销能力的商品走上了外销的道路。
  火车的运行意味着原材料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铁路网络覆盖地区的工厂之中,也意味着商品可以快速运出。
  运输成本都是很低的,赵岩并不打算将铁路当成一个盈利的东西,而是当成一种公众设施来经营,只求保本,不求赚钱。
  铁路所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却能提高商业税的收入,若是在铁路运输上设立太多门槛,反而不美。
  山东的工厂越来越多,而东北地区的工厂也开始增多。
  工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陆路、海路交通方便的地区是工厂最密集的地方。
  一个个工业城镇正在山东形成,而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随着铁路线的逐渐铺设,大量工厂出现在其他以纳入山东政府行政范围的省份,往原材料产地聚集。
  若是只有山东有工业,那是很畸形的,赵岩也正在鼓励人们到其他省份去开办工厂。
  不过开办工厂有一原则,那就是工厂不能破坏环境。
  随着蒸汽机的应用,山东的一些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城市在烟熏之下开始变黑。
  一些蒸汽机密集的城镇,以及蒙上了一些黑尘。
  山东的报纸还选出了山东最脏的城市——黄县。
  黄县位于赵家堡北侧,已经成为重点工业区,军器局的许多工厂都分布在黄县周边,其他还有一些民营工厂也坐落在黄县。
  黄县地区是蒸汽机运转最多的城市,这导致城市的环境开始向不利的方向转变,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不过目前还好,毕竟时间还不长。
  污染是肯定要经历的过程,不过蒸汽机倒不算什么,只要不达到那么密集的程度,污染问题不会太严重。
  严重的是一些会产生废渣、废水的工厂,赵岩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工厂集中起来,将这些高污染的工厂集中在某片地区。
  然后尽可能减少污染,同时也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
  赵岩在渤海湾地区连续划了好几个可污染地区,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只能在这些划定地区生产作业,不能向内陆地区扩张。
  内陆地区的工厂不能向河流、湖泊排放废水,也不能胡乱倾倒废渣。
  赵岩的这个政策虽然有碍于经济发展,但依赖牺牲环境的经济不可以鼓励,慢点也无妨。
  不过其他省份的工厂数量还是没有山东地区的多,因为山东地区的铁路网络最为全面,就是一个小州县也都有被铁路网覆盖。
  每个州县都又铁路支线,也就是说每个州县都可以通过火车将货物运输出去,可以运到港口,也可以运到南方。
  那些商人见到铁路如此便利,而且给地方经济的发展能注入如此巨大的动力,纷纷加入了铁路的建设之中。
  刚纳入行政体系的数省商人和乡绅见铁路有利可图,而且可以造福地方,于是将家里的钱拿了出来,凑在一起上报铁路局修建地方支线铁路,甚至是把钱投入到干线的修剪之中。
  修铁路的资金根本不用烦恼,民进资本正大量涌入。
  已经打算修建的铁路线就长达三万多公里,进而带动了各地的钢铁企业的蓬勃发展。
  钢铁企业已经不局限于邯郸一地了,不过邯郸还是属于产能最大的地区。其他地区的钢铁企业迅速发展,朝鲜地区,以及漠南、漠北地区,以及陕西、湖广、四川、河南等地皆有规模较大铁矿正准备进入开采状态。
  这些铁矿除了朝鲜北部的茂山铁矿已经进入生产外,其他的还在等待铁路线的开通。
  同时也在修建到铁矿点到钢铁厂的铁路。
  只要铁路一通,煤铁运达,钢铁厂就能开工进入投产。
  那些小铁矿一般都不去开采,开采的铁矿都是大型的铁矿,那些小铁矿分布比较广,开采了又不集中,生产技术落后、污染、破坏环境等问题都可能出现。而铁矿开采正在往奴尔干都司地区移动。
  西伯利亚地域广袤,那里的大型铁矿非常多,而且那里地广人稀,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几条关于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铁矿、铜矿的铁路修筑计划已经提交了上来,这些铁路将连接到沈西铁路之上,也不是太长,只是支线而已,既然花不了多少钱,赵岩也就签字同意了。
  看了那些开采计划,赵岩突然醒悟过来,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未来可能是一个黄金线路啊
  因为这条铁路可以将西伯利亚的资源运回国内,而且随着西进行动,未来可能控制正个沙俄,甚至是连到欧洲去。
  一条横跨亚欧两地的铁路
  这条铁路定然能够成为一条作用极大的路线,不过当前只是为了保障扩张的需要,经济方面的需要位于此等,不过要想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就必须有铁路。
  由于工程的大量用工,刘国能在日本可谓是抓倭奴抓到手软,大半年里又抓了上百万倭奴,德川幕府的屈服,又导致了五十多万倭人来到大明。
  打下了交趾之后,陆续从交趾抓了十多万人,这些都是不服从大明统治的的交趾人,对他们采取的政策就是抓。
  当然也不会乱抓,交趾也是一个以儒家立国的地区,汉化程度是很高的,既然要继续使交趾汉化下去,就必须给交趾百姓一个平等的身份。
  这种民族融合的政策自秦代开始就不断向南,交趾是一个未成功融合的地区,这种融合很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而其他之前未融合的其他地区,赵岩并不想再去融合,他更倾向于取代,其他地区想要融合得花很长时间,而取代的话,当代即可完成。
  十多万人实在太少,为了抓去更多的免费劳动力,交趾巡抚命令驻扎在交趾的03山地团开始四处抓捕土著。
  这些土著与交趾百姓不同,这些土著是不在交趾管辖范围之内的,独立性很强,汉化程度非常低。
  这种土著就是少数民族,相比于国内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在海外对这类少数民族基本上没什么政策。
  政策未定,地方长官自行取决。
  交趾巡抚为贯彻赵岩制定的继续延续交趾汉化的政策,让人四处抓捕土著,凡事汉化程度达不到要求的土著要悉数清除。
  以至于土著奴隶数量暴增,除了在交趾抓,还到高棉、暹罗边境抓捕,土著劳工的人数已经暴增到了八十万人。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往上增加。
  而在北方,西伯利亚的土著有了份新工作,那也是修铁路,他们被奴尔干都司的士兵押往工地。
  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抓捕到了三十多万人。
  在将近三百万免费劳工的辛勤工作下,各地铁路修建进度很快。不过优秀的劳工还是那些倭奴。
  那些倭奴还较为吃苦耐劳,而且熟悉生产。
  而那些土著,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连锄头都没摸过,做工的时候任由如何鞭笞,就是干不快。
  在三百万免费劳工的力量下,一路开山凿洞,沈西铁路和京轮铁路的修建速度飞快,沈西铁路已经修到贝加尔湖百公里开外了。
  赵岩一手导演的铁路大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天下人的眼球都被吸引到了赵岩和崇祯的决战之中。
  九月初,赵岩带领第一师五个步兵旅,外加新01师北进真定府。
  虽然说是两万人和三十万人决战,但总得有人压阵不是。同时赵岩还携带了大量的补给,除了决战之外,还做后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
  赵岩一路浩浩荡荡的前往真定府,后面还跟着数千名山东绅士商贾,以及一些跑来凑热闹的富家子弟和各报纸的记者。
  而崇祯的三十万京营早已到达真定府,双方也已经在封龙山之下划出了一个宽8里,长100里的战场。
  赵岩一直觉得这个圈套太过阴险了,其实以新01师在武器上的巨大优势,就算是不划这个固定的区域,一样可以获得胜利,只是变数还是存在一些的,所以赵岩宁愿阴险一些,也不去冒险。
  这次决战可谓是声势浩大,从大明各地赶来观战的人数就达到上万人。
  赵岩在动身之前给崇祯发了封电报,共邀崇祯前往封龙山观战,崇祯不甘怯场,咬牙答应了下来。
  真要是圈套的话,那也只好认了。以赵岩的实力,完全不必要用阴谋诡计,不仅在兵力上对崇祯有压倒性的绝对优势,而且士兵身经百战,横扫八荒,也不是崇祯能够抵挡的。
  所以崇祯还是答应了,逃避还不如坦荡面对。赵岩此次确没有用什么阴谋诡计,用的却是阳谋诡计。
  赵岩这次兵出本来想坐火车到邯郸再北上,不过这个决定招到集体反对,赵全他们认为火车不太安全,还是骑马去的好。
  坐火车的确会给带来一些问题,张作霖不就是被炸死在火车上的么?所以赵岩也没坚持。
  因此就没有坐火车去,而补给则用火车先运输到邯郸,再从邯郸运到真定府,这样即快速也减少消耗。
  赵岩带着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行军,九月十日到达真定府封龙山脚下,而先头部队早已与补给到达了封龙山脚下的战场边缘。
  双方之前约定,有三天的时间进行准备,之前赵岩又给了崇祯一特权,可以让他提前十天在战场上布防。
  当赵岩登上封龙山时,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战场中的庄稼早已收割完全,战场两边拉上了铁丝网,铁丝网延绵百里。
  形成了两条相距八里宽的平行线。
  两端都画上了白线,任何一方只要大规模溃败出这条白线,就算是败了。而两端向内延伸45里之处也画上了白线,这是双方布防的地方。
  而在北方的防线上,孙传庭已经让人连日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孙传庭让人在前面挖了数条深沟。
  这些深沟一个个宽三米,深达五米,再深沟上铺上了厚厚的木板,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深沟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这些防线以壕沟、铁丝网、地雷、散弹炮等布置为主。
  不明白情况的还以为这是山东军的防御工事。
  这种防御工事曾在镇江大战中使用过,让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山东军成功打退了满清的进攻,以致后来将满清围在朝鲜不得出。
  孙传庭作为京营的实际总指挥,可谓下了一番苦工,大力学习山东军的军事风格,并且成功的复制了数年前的山东军体系。
  只是这种体系已经过时了……这是很残酷的事实。
  当然,孙传庭的这种复制还是有些部分比较跟的上的,那就是对火炮的防御上,孙传庭在第三道防线用水泥浇筑了一条八里长的坚固地堡。
  孙传庭并不认为自己会输,毕竟三十万人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山东军的炮击强度。
  山东军的火炮必然十分凶猛,山东军的一些火炮是朝廷造不出来的,京营在火炮上并不占优势。
  因此孙传庭强调的还是官兵的勇气。
  炮击虽然猛烈,但对于一支处于冲锋中的军队来说并非毁灭性的,因为炮击并非密集到不可突破。
  孙传庭从山东军的士兵口中得知,很多时候山东军所战胜的敌人都是被火炮给吓倒的。
  京营是孙传庭一手练出的,对于官兵的勇气还是有信心的。
  此番孙传庭感觉自己胜券在握,不过孙传庭还是谨慎的布置了三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在战术上可谓是极为重视。
  在经过十多天的布置后,孙传庭的三道防线在三十万官兵的连日奋战下修筑完成,崇祯视察之后极为满意。
  ……
  九月十五,新01师进入战场。
  赵岩根本在军中坐镇指挥,而是带着亲卫上了封龙山。此次作战由参谋部指挥,刘恒为总参谋,张志等人为副参谋。
  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制定下来了,下面就是具体的战术实施,也没赵岩什么事情,他要做的就是观战即可。
  崇祯也带一群锦衣卫上了封龙山,君臣二人相见间,赵岩谈笑风生,依旧是没一点君臣的模样,更是没一点下跪的模样。
  从各地赶来观战的人,是上不了封龙山的。
  封龙山并不是太大,哪里能站得下那么多人,而且赵岩和崇祯都在山上,自然不允许闲杂人等近身。
  不过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士绅、商贾,还有各报纸的记者还是允许登山的,而且每人还发给一个望远镜。
  封龙山高六百米,登高远眺,可以把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