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伏击

  ***请兄弟们继续投推荐票支持!****
  当晚,张山长偕同陈秀才、莫之声,王则仁等人在山东巡抚衙门设宴款待从十八位广州起义的英雄.
  这次,张山长依旧邀请了众多记者和社会名流、商人、企业主参加.
  绝对没有人会想到,张山长人在此,可是他部队却已经离开济南上百公里之外了.
  这一晚的宴会一直开到了晚上十二点,直到宴会结束,在众多的人的目光之中,一干警卫才将醉得东倒西歪,不醒人事的张山长扶入后院。
  济南城充满了袁世凯,清廷的探子,张山长不随部队一起行动,而故意开了这个宴会,就是做给这些暗探看,以迷惑他们.
  一切都是为部队暗中行动做掩护.
  第二天一早,天刚刚蒙蒙亮,张山长和莫小花就叫上了警卫,他自己跳上了一辆军用越野车,启动了汽车后,莫小花敏捷地跳了上去,坐在张山长旁边,警卫们分别坐上一前一后的两辆东风牌汽车上,等前面的车开了约有二十来米的时候,张山长一踩油门,吉普车呼地一声窜了出去,把莫小花吓了一跳,随即尖叫了一声.
  车队出了东门行驶了约有二十分钟,就来到一个工厂内。
  最近济南开了很多工厂,但是这个工厂有点不同,开在郊外,虽然有公路连通,但是还是太过偏僻了,而且这工厂的工房也特别高大。厂房门前还有一个大大的水泥地坪,连着几条长长的宽阔的水泥道路,有点像后世的飞机场,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知道这几条长长的水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更加不会有人联想到这就是飞机场,因为他们连飞机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见过.
  车队一连过了几道关卡.最后停在一座高高大大的房子面前,张山长下了车,问莫小花:“怎么样,都安排好了吗?”
  “我想人家昨晚就准备好了,就专等少爷你了.”莫小花娇滴滴的话语里有一点醋昧.
  如果不是有这么多警卫在这里,张山长也许会对她略施惩戒,这小妮子,没来由吃这莫名其妙的醋.
  高大房子的大门徐徐打开,从里面走出几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人来,领头的一个人叫做余焜和,年约五十来岁,是王则仁从美国请回来的专家,现在山东大学堂担任教授.
  余焜和,字植卿,广东开平人,是我国近代第一艘飞艇的制造者。余焜和早年旅美30年,醉心于机械制造。
  1905年,奉旨出洋考察的满清大臣端方、载泽等来到美国,余焜和便向他们宣传飞艇的重要意义,但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1908年,余焜和回到祖国,再次向清政府进言,力陈飞艇之要义,希望清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昏庸的清政府还是不予理睬。无奈之下,余焜和只好返回美国,自筹资金开始研制飞艇。1910年,余焜和制作完成并成功试飞了一艘小型飞艇。该艇长约4米,宽约1.7米,上悬一绸布气球,内充氢气,外涂黑漆。这是中国人制成的第一艘飞艇。
  后来,山东重工成立后,王则仁把他请回山东工作,张山长知道之后,就把他安排在山东大学堂做教授,同时让他带领一班人建造飞艇.
  张山长要求制造的飞艇已经和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水平完全不同,首先不再采用氢气而采用氦气,氢气容易着火、在战场上,敌人一支步枪就能够让你变成一个烧猪,而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可燃。
  在后世,飞艇的安全性已经有了很高的保证,张山长把这些设计给了余焜和的小组,让他们研究和制造,现在终于制造出来了.
  张山长握了握余焜和的手,连声道:“你们辛苦了.”
  余焜和把他的工作小组一一介绍给张山长,张山长跟他们握了手,并且热情地问候了他们,最后,余焜和指着一个长得高高瘦瘦的女子道:“这是我的助手余有芳”
  张山长用眼睛瞄了一眼莫小花,见莫小花撇了撇嘴,心想,原来这丫头吃的是这个女子的醋.
  于是仔细地打量了一下余有芳,只见余有芳面容清秀,皮肤光滑但有点黑,完全是广东女子特有的特征,只是眼神特别清澈,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完全没有必要吃醋嘛,张山长心想.
  余有芳大方地伸出手去,张山长轻轻地握了握她的手,她的手有点冷凉,估计是整晚工作没有睡觉的缘故.
  余有芳微笑地问道:“师长大人,你真的想坐这飞艇吗?”
  余有芳一笑的时候,眼睛微微下弯,形成一对月牙儿,再配上她这张清秀的脸,顿时让张山长心头一动.
  难怪莫小花吃这个女人醋,余有芳笑起来的时候的确让人很是心动,而且这个女子很有文化很有内涵,也是张山长喜欢的类型之一.
  张山长道:“你应该知道,我们这飞艇很安全,除非你们偷工减料,又或者你们制造的技术不好.”
  余有芳咬了咬牙,毅然道:“我先前之所以这样问你,只是想试试你有没有这个胆量,但是我敢用我的性命担保,保证飞艇绝对不会出现任何质量上的问题,所以,为了证明给你看,我决定就跟你一齐升空.”
  飞艇已经试验过几次,只是从没有像现在那样要飞二百公里这么远而已,但是余有芳还是敢肯定,飞艇是很安全的,也完全可以飞这么远,这缘于她对飞艇设计和制造工艺的了解.
  飞艇被地勤人员用汽车拖出门外的大地坪里,这是一艘齐柏林式的硬式飞艇,多气囊,用柴油机螺旋浆推动.
  看着长达80多米的庞大飞艇,张山长满意地点点头,豪气地对余有芳说道:“如果你也不怕死的话,当然可以.”
  此时朝阳升起来,阳光照射在张山长棱角分明的脸上,显得豪气干云,让人心折,余有芳心里一动,随即率先上了飞艇的吊篮.
  而此时,在董家园运河对面,山东步兵第一师已经全部到位,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在津浦铁路地基下的排水沟里.
  翻过排水沟就是一片斜坡地,走过300米宽的斜坡地,是一条从沧州通往天津的官道,过了官道再走约200米远,就是30多米宽的京杭大运河了,过了京杭大运河就是董家园,是这一带比较大的村子。
  而董家园的老百姓一大早开始,就干活的干活,捡大粪的捡大粪,根本不知道对面运河边竟然埋伏着一支大军.
  炮兵就埋伏在津浦铁路的另一边,此时的周大福正躺在他那门宝贝的75mm克虏伯山炮底下,他眯起眼睛,眼光穿过伪装网的漏洞,仰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
  天色已经大亮,天上的星星已渐渐隐退,渐渐地,周大福就随着淡淡消失的星辰而进入了梦乡.
  而在官道旁边的高官屯村背后的小山丘上,张孝准趴在这一带唯一的一个制高点上,用军用望远镜仔细地巡查了一遍埋伏线,一阵风吹过,斜坡上的杂草摇晃着,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话,丝毫感觉不到那近三公里长的铁路线下,竟然埋伏了上万名士兵.
  张孝准不禁点点了头,伏击选择的时机、地点都不错。
  特别是伏击的突然性,有谁会想得到,昨天下午还在济南大肆操练亮相的一个步兵师一万多人,会在一夜之间出现在四百里外的另一个地方.
  只要第一步兵师的表现不要太过糟糕,这场仗就赢定了,然而张孝准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一群没有任何经验的新兵,如果碰上北洋军队临死前的绝死反扑,不知道顶不顶得住。
  北洋第四镇在满清贵族载涛的督促之下,从驻地马厂出发,走了一天才走了15公里路,两天之后才到兴济镇,到了兴济镇之后,就驻扎下了,当晚在兴济弄得鸡飞狗跳,第四镇的官兵因为敲诈了朝廷不少的军饷,不免要在镇上耍乐一番,就是统制官吴凤岭也是一样的想法。
  吴凤岭是袁世凯家奴的儿子,自小就在袁世凯家中长大,作为一个家奴,能够做到一镇统制,镇守一方的统兵大员,吴凤岭当然知道这是谁的恩典,所以吴凤岭绝对是袁世凯的死忠。
  只是现在袁世凯还想要保持一个忠臣的名誉,不能跟清廷翻脸,所以不得不虚与委蛇,命令吴凤岭带军南下平叛,但是要保存实力.
  有了袁世凯的指示,吴凤岭心里已经有了计较,那就是出工不出力.
  第二天,慢腾腾地做了早饭,队伍开拔,沿着官道直向沧州的方向而去,沿途并没有什么险要的地方,一望平川的华北平原,偶尔旁边有一两个小山丘,也只有十几米的高度,就是有人埋伏,也就是一个冲锋就能够夺下来。
  何况山东军昨天还在济南操练,不相信他们能够一夜飞奔四五百里,来到这这个地方.
  走着走着,太阳升起了老高,看到运河对面村庄升起的炊烟,似乎又要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吴凤岭于是问旁边的参谋,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
  参谋头答道,“统制大人,运河对面是董家园,再走两里地就是高官屯.”
  “高官屯?”吴凤岭自言自语地道,“这可是一个好村子.”
  参谋巴结道:“那是.那是.这正暗合了统制大人将要高升.”
  吴凤岭哈哈笑道:“好,咱们就去高官屯串个门,沾一沾高官屯的喜气.”
  于是下达命令,让队伍快一点,到前面的高官屯吃饭.
  士兵们加快了脚步,老远就看到树木掩盖之下的高官屯村,吴凤岭做了一个手势,表示让部队停下来,旁边的参谋立刻传下命令:就地休息,埋锅做饭.
  全镇近一万人全部放松了警惕,纷纷掏出水壶喝水,炊事兵则开始埋锅做饭.
  吴凤岭他们是高官,不可能在野外跟那些大兵们一起吃饭,于是带着几个参谋和卫兵骑着马向高官屯走去,想找一户好人家吃上一顿好饭.喝上一壶小洒,反正不急着走路。
  如果这村子的财主老爷招呼得好的话,今晚在此驻扎也未尝不可.
  而走在后面的士兵也陆续赶了上来,不一会儿,本来拉得长长的稀疏松散的队伍就变得紧凑起来.
  远处的张孝准放下望远镜,和张哲培相视一笑.
  “开始吧.”张哲培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